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解析和问题分析

2012-08-15赵春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建设

赵春阳,秦 雪

(1.武汉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解析和问题分析

赵春阳1,秦 雪2

(1.武汉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界定、职业形象树立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解析;现实障碍

一、从现阶段政策层面解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伴随着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的颁布,教育部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放在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推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1]

2006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紧接着各地相继召开了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思政司从2008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26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同时,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1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从2008年开始,启动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试点工作;在全国建立了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编辑出版了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究示范教材[1]。这些政策的发布和会议的召开,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在实践中,这些政策的效应已经有一些显现。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与2006年年底相比增加22610人,增长33%,比 2005年增加 4万多人,增幅达80%,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207。在辅导员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从学历构成看,辅导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2]另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吸引力也大大增强,近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上百名高校毕业生竞争1个大学辅导员岗位的火爆场面。[1]进入门槛也水涨船高,从优秀本科生到硕士,甚至有博士和博士后。据报道南开大学2008年招聘10个辅导员,1个月内收到1800余份报名简历,五成以上应聘者拥有知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学历,最远的来自德国不莱梅,这还不算超过递交期限的简历。南开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作了一个比较,2007年年底公布的中央国家公务员录取比例为48.6∶1,从180∶1这个数字来看,真可以说“辅导员热过了公务员”。[3]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身份定位 为了改变高校辅导员长期存在的定位模糊、身份不明的状态,政策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有着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应该说是对高校辅导员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倾斜,是对辅导员在学校中地位的确认和肯定。然而,在现实中,第一,由于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通常停留在传统狭义的讲台上的课堂教育,而把辅导员的工作更多地理解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加之辅导员工作中教学、研究不足,行政色彩太浓,使之很难获得作为专业教师的认同。第二,目前高校辅导员选拨机制、渠道的不合理和辅导员整体队伍的年轻、不稳定等因素,使整个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工作水平低、层次浅,教育功能不明显。“如在面临专业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发展问题时,辅导员较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将有可能使辅导员在从事面对面的个体思想教育工作时信心不足,陷入“形而上学”和“坐而论道”的怪圈。”[4]所以,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者的角色常常被弱化、忽略甚至不认同。第三,职责的弥散和繁杂也造成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等不同的角色形象在辅导员身上叠加,最终就产生了“四不像”或者“万金油”的效果,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第四,政策上的双重身份是为了解决辅导员的身份不明、定位模糊问题,但也从反面说明甚至认可了高校辅导员在现实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必须依附于教师或者行政管理人员的身份,有“寄人名下”之嫌。由此带来的是辅导员现实中的“被动骑墙”,辅导员没有在教师和行政管理这两个身份中左右逢源,而是被两边都视为异类,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二)关于辅导员的职责内容 辅导员工作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不断地扩张的特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列举了八项,虽明确也繁多,而繁多的职责在现实中就被演绎成了无边无际,“辅导员的工作就象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横向无边,纵向无底。只要是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是我们的事……”,[5]现实情景中,由于辅导员是和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造成了有关单位的认识偏差,理所当然将辅导员单纯作为学生各项工作的服务人员,几乎事关学生的所有事务都在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有人将辅导员的工作和街道居委会工作比较,学校各部门的事情只要牵涉到学生最终就落到辅导员身上,由此造成辅导员工作“一是条目多,每天工作任务基本在10项以上;二是用时短,每项工作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办理学生医疗证、办理住宿手续、开具遗失证明、维修电脑、组织各类会议、报销活动费用等事务性工作是大多数辅导员日志中的常见词。”[4]

职责的弥散和管辖的开放互为因果。虽然理论上辅导员只接受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和院系的领导,但是高校没有能够在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按其工作任务履行职责,再加之目前管理机制的不合理,使辅导员处在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学校各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都可以随时向辅导员布置任务,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也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的事务[6]。一方面,工作婆婆多使辅导员经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应付多方指令,每天就像跑腿打杂的,而职责不明确使其即使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只能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自上而下的权力隶属关系使学生工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导向强于为学生直接服务的导向,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学生的全面培养过程之外,基层学生工作者陷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计划和指标之中,应付差事的现象普遍存在。”[7]

(三)关于职业形象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标准从学历、政治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从政策上看,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受人尊崇的职业。

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高校内部环境特点来看,在学生教育上仍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想的倾向,学生工作更多是从属地位,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普遍地位较低,常有“二等公民”和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也反映在高校对辅导员的配备上,高校辅导员普遍人手紧张,对于增加学生工作编制,学校往往是出于政策压力如应付检查评估等,看到的是增加学校运行成本,能省则省,经常用临时聘用等方式来解决。对学生工作的要求也就是“学生不出事”而已,很少真正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度看待和要求辅导员工作。而职责的弥散和管辖的开放更使辅导员与教育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等形象渐行渐远。同时,辅导员作为一种“临时职业”的观念在高校教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当中已根深蒂固,大多数高校,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的就已是老辅导员。队伍的流动快、太年轻和不稳定也导致其他人认为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做、进入门槛低、可有可无。对于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琐碎,缺乏创造性;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很难提供学生所期望的全方位的教育和服务,所以,很少有学生会把辅导员看做人生导师和成长、成才的领路人。

(四)关于职业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高校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根据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

然而,专业技术职务有十分严格的硬指标,真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只占极少数,本就先天不足,而以辅导员目前的工作情况,又很难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如果学校在机制上还没有将辅导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做到指标单列,辅导员还要和专任教师同台竞技,那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对辅导员来说就只能是望梅止渴,可望而不可及。对于行政晋级,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局限性,辅导员在行政职务上的进一步晋升基本上只有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一职,此职位数量有限且没有业务门槛,实际情况是,在很多学校,同等条件下,辅导员没有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更具有竞争优势。加之很多高校都在推行“教授治校”,越来越多的专任教师“教而优则仕”,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来,使辅导员的发展空间不断压缩。

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已经从其产生之初单纯的政治引路人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职业规划、就业服务等几乎除了专业学习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方面,辅导员队伍建设事关高校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全局。但是,无论是从观念、制度、政策等外围环境,还是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吸引力和职业形象等内在要素来看,都与其承担的历史使命不相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1]谭浩.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综述[DB/OL].(2010-05-25)【2011-12-08】.http://edu.ifeng.com/gundong/ detail_2010_05/25/1551548_0.shtml

[2]唐景莉,郑骊君,李林海.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座谈会: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5-19(01).

[3]李新玲,平扬.应聘高校辅导员热过考公务员[DB/ OL].(2008-01-17)【2011-12-08】.http://www.gmw.cn/content/2008-01/17/content_723906.htm

[4]刘雨芙,吴长旻.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5]王杨.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体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08.

[6]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5).

[7]文晓灵.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03).

责任编辑 袁小鹏

G641

A

1003-8078(2012)04-0036-03

2012-04-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4.14

赵春阳(1979-),女,河南唐河人,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建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