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模式重构研究
2012-08-15李翠梅董晓波程敏然
□文/李翠梅 董晓波 程敏然
(1.安徽外国语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合肥)
一、引言
报关员是进出口活动中联结企业与海关的纽带,是关系通关程序完成质量的重要职业人员。我国对报关员职业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而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方式就成为从业的关键。我们发现在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本文就是想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重构我国报关员职业教学模式的思路。
二、高校报关员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匹配
1、教学理念脱离职业教育。目前,很多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安徽省而言,每年该专业全省招收学生达到500人左右,《报关实务》是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报关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务操作,这样培养的大学生才能具备高业务素质。在企业重经验轻学历、不断压缩培训环节的背景下,高校的专业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的理念。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专业教育可以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入手,依照学校的自主性,遵循学校文化传统,以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教育;而职业教育则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照社会的需求,遵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以学校应有的资源进行教育。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并不是职业教育。我们认为,不是所有专业都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有的专业就是以学校的传统、学校的文化见长的,社会的需求具有时效性、偶然性、多变性等特点,所以这些高校可以注重现象背后理论、规律的研究。但是就专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必须从职业教育角度进行教学。
2、教学设施不完善。学校缺乏实际操作性平台,例如软件、流程观摩、基地培训等。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设施,完全停留在课堂上。这与报关员职业教育的要求差距甚远。不投入,产出则低效率,培养的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报关员职业声誉很难提升。这也是报关员的职业社会地位为什么没有期望的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3、教学师资不专业。很多高校该专业的老师就没经过报关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更谈不上有相关工作经历。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三、报关员职业教育市场化程度低
职业教育市场化应体现出自由、竞争、法制等特点。而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缺乏自由,首先准入门槛过高,全国每年只有1次考试,通过率只有10%左右,以安徽省高校为例,每年有500名报关专业毕业生,如果按报关员通过率10%的概率计算,只有50名学生可以拿到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余人虽然学习了该专业,可要从事该职业却不可能。所以,自由度不够。竞争性上来看,由于报关员考试通过率低,所以市场主体不愿意投入到报关员职业教育培训中来,因此该专业多被高校垄断,因此虽然高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向市场传递的速度极慢。再看法制问题,由于报关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却存在就业要求;企业需要报关员,却招聘不到足够具有资格证书的报关员,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即使没有报关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也在肆无忌惮地从事报关员业务,明显属于违法《海关法》的行为,但是却安然无事。可见法制监管也存在严重问题。所以从自由、竞争、法制三个方面看,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都谈不上市场化。
四、报关员职业教育结构分布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我国目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出口战略导向开始向内需导向转化;东部沿海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高新企业从制造向创新转化;全国由要素推动向投资、创新推动转化。由于成本、战略发展等原因,内地的出口企业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然而内地为出口服务的报关及相关业务所需的人才极其缺乏。内地开设报关专业的高校相对沿海而言较少,社会培训机构由于无利可图又不愿意介入,企业招聘不到有资格证书的报关员现象尤为突出,而且将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教育结构随之调整,然而我国目前报关员培养模式下,很难改变报关员供需结构。按照这样的供需缺口,报关员的平均薪酬应该很高,然后由于上文提到的只有专科才设置报关专业,高校培养资源又十分匮乏,造成就业质量低,薪酬水平不高的现象,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报关员准入门槛非常高,而薪酬待遇却很低,这种局面不利于吸引人才,不利于报关员职业发展。
五、重构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模式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报关员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迫切性,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我们就重构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模式提出几点建议,可概括为: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报关员职业教育市场化。职业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我国的报关员职业教育在自由、竞争、法制三个方面都极不完善。所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键在于以产业结构发展大局为依据,深入分析需求发展规律,解构报关员培养模式,包括专业布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以完善报关员职业水平考评标准为切入点,将报关员考试通过标准进行改革,提高实务教学比例,以社会需求及社会实践检验报考学员职业水平,真正使报关员职业教育为报关员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报关员职业教育中来,提高教育竞争程度,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深化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只有专科设置报关专业,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在三本学校的冲击下,专科在目前高校改革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未来报关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如果呈递减趋势,那么报关员供给将更为紧张,这同时也不利于报关员的培养,不利于行业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
完善高校报关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从师资、课程、设施、实训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师资队伍社会化,打破以往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框架,引入有报关从业经验的人专职或兼职进行教学,提高实务水平;课程设置要紧随考试及未来职业发展设置,而不应还停留在参考各高校之间的经验;引入报关通关系统,模拟通关作业流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报关业务;实训不要仅仅停留在讲解,要实地观摩,动手操作。
3、坚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还原职业教育本质。报关专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没有任何疑义,那么就该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思考报关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以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不是等到大学毕业才参与。所以,高中毕业生即可参加职业素质水平测试,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高度结合,而不是在大学经过学校的学校教育,而后参加流于表面的资格考试,再进入到职业教育,最后进入到职业岗位上,这就将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给割裂了,不符合教育系统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