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2-08-15□文/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湖北省集群

□文/鲁 汇 刘 容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文/鲁 汇 刘 容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武汉)

本文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产业集群机理和效应,针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从区位和要素聚集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管理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原标题: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日

一、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选择

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强调的是地理群聚现象对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生物医药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成本高昂、风险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技术环节多。一个成功的生物医药技术产品一般要用20年才能完成商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化是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新药开发所需的各个技术平台如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逻辑关系,组成了产业的创新链。创新链中相关机构的集中和协作具有增值效应、加速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2、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形成聚集经济效应,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医药企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建立相互交流和学习机制,提高知识构建和组织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的注入。

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集群内部企业实现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并通过打造一定的产业特色形成“区位品牌”效应,实现利益共享。

在美国医药产业中广泛存在着产业集群。如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等生物医药集群,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带动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国内也出现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现象,发展势头迅猛。根据集群的特点分为: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以天津、西安为代表;二是利用本地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中成药为主、东北地区中西医药结合、沿海东部地区的海洋药品;三是依托密集的国家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医药产业工业园,主要分布在科技基础雄厚、有众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可见,国际国内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空间集聚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集群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

二、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1、药材资源丰富,具备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样,地貌类型复杂,蕴藏着3,970多种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占全国品种数量的75%,居全国第二位;家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7位,野生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11位;且鄂西素有“华中药库”之美誉,神农架有“药国”之称。

2、医药科研力量雄厚。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研究机构众多,研发机构有58家之多,科研人员4,0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2家部属研究试验基地、8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基地、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17家医药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整体医药研发力量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

3、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湖北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78家,通过GMP论证企业269家。拥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如武汉健民、马应龙药业、人福药业等8家上市企业,以及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中药老品牌“健民”、“中联”、“马应龙”等。

4、生物医药园产业聚集区逐渐形成。湖北省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源泉,以现代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态势。湖北省先后开发建设了关南、南湖、葛店、沌口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武汉江夏“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2009年9月,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的批复建设,是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对来讲,湖北省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起步较晚,产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比较薄弱,如核心技术及其研发能力、创新型及创业型人才和企业、风险资金普遍比较缺乏,主要问题如下:

1、多、小、散、乱的行业格局。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低,大型生物科技领军型企业仍然比较缺乏,中小企业居多,且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大、中、小企业之间基本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集聚力不够强。集群内缺乏龙头企业发挥牵引和吸聚作用,缺乏重量级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由品牌带来的无形价值较为有限,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集群发展产生制约。

2、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较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湖北省生物医药企业总体上技术含量偏低。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额远不能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相比及,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大多数企业还是通过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拥有自己专利技术的企业很少。

3、产业链条的协调性较差,技术成果产业化受阻。生物医药集群内企业间关联度不高,技术开发者之间的联系松散,在创新网络和共享关联组织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合作效率。一些科研成果由于无中试基地或无资金进行中试、放大,其科研产品不能直接延伸到产业链条的下游,从而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科技中介机构不发达,依然存在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深度不够等问题,科技成果经纪人和有较高信誉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缺乏,也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4、缺乏具备比较优势的自有特色。从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定位来看,集群内产业链同化,产业模式雷同,缺乏合理规划和分工。产业模式的同化和产业领域的重叠必将导致园区间的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出现问题,各种项目重复建设,资源严重内耗、产品的同化又导致市场竞争力的缺乏、影响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影响竞争优势的形成,因而失去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布局的重要目的。

5、支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体系和产业服务平台不够完善。湖北省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众多,但产学研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无法吸引和敛聚培育技术创新的优势知识源和技术源,科技创新氛围不浓,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仅为25%,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的打造滞后,对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薄弱。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策略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指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助性机构为支撑,在拥有同一产业的范围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系,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所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其中,制药企业是产业集群核心产品的生产者;科研机构是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撑服务;公共平台则是为成品商、供应商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等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是为集群内医药企业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监测与监督机构等。鉴于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湖北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强产业要素的整合和规模集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具体可以从产业集群的区位和要素聚集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管理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来着手: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应充分考虑湖北省所具有的生物医药资源、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依据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集中突出打造优势产业,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可以突出生物资源区域优势,如光谷生物城将其半径延伸扩大到神农架和鄂西北这些享有丰富药材资源的地区,为研发和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突出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发现,围绕一簇关键技术,沿着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途径来培育产业集群,如光谷生物城可以集中突出生物工程、基因技术的产业应用;突出特定的领域和市场,将符合上、中、下游产业链关系的企业有机结合,如庙山医药产业园突出以滨湖双鹤为主体的大输液生产基地,和以马应龙为主体的中药外用药生产基地的建设,而后者又可以围绕如中医药种植、中间体加工、中医药保健和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横向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集群。

2、从产业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开拓产业创新模式。生物医药集群的最为关键和本质的特点就在于科技创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即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在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下使科技的产生、传递和应用方面具有高效率。

其一,应积极吸引和培育科技创新的优势知识源和技术源。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要想发展壮大,不仅要吸引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进驻,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吸引和培育技术创新型人才。通过加大海内外公开招聘科技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加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团队建设,在人才引进和联合培养方面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创建良好宽松的学术气氛和创新环境,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以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达到前沿水平的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人才的集聚会不断衍生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又能不断吸引投入该领域的资本和研发机构的入驻,如此相辅相成,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效应。

其二,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横向分工和集聚效应。相对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生物医药技术大多从基础学科中衍生出来,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创新源,而企业则是其中的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前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应围绕生物制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通过科技计划及政策引导,建立企业与中科院系统、重点大学实验室的战略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搭建各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对于科研力量雄厚的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从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对于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积极推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群管理和服务模式。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协调功能,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进政府统筹制定全省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做好发展目标定位、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建设、矛盾协调等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打造高效的政府服务和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营造有利于集群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境;其次,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各个环节的整合。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除了拥有核心产业之外,还应构建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这样才能将集群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推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新创企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庙山医药产业园在园区设立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与武汉生物医药基金等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结成战略联盟,为入孵企业和项目提供完善的资金平台,扶持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孵化器还成立了新药开发CRO机构,接受企业委托进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法规咨询等专业服务。通过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加速了园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有效整合了各方专业优势形成了集群效应;再次,生物医药产业对资金的巨额需求和高风险性,决定了绝大多数医药企业无法通过自有资金投入实现投资—盈利—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而需要外部资本的大力介入。因此,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多元化省级创新创业投资平台,积极吸引政府、金融、民间等多种资本参与,拓宽引导资金来源,探索发展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制,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四、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尤其是生物技术创新、新药研发、生物技术的产业化等过程的实现,严重依赖于生物医药研究机构、相关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而这种联系表现在地域空间上则是机构、企业集聚的趋势和结网的特征。湖北省应充分发挥生物医药科研、产业和资源领域的优势,系统设计并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策略,合理地规划和定位生物医药产业,选择适当的区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完善集群产业链,以促进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1]刘曙光.国外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2]刘家栋,桑建平.武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

[3]王冬梅.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b104)

F127

A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湖北省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