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意识流小说创作成因探析
2012-08-15孙起华步慧慧
孙起华,步慧慧
(1.淮北师范大学a.文学院b.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2.濉溪中学,安徽 濉溪 235100)
王蒙意识流小说创作成因探析
孙起华1,步慧慧2
(1.淮北师范大学a.文学院b.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2.濉溪中学,安徽 濉溪 235100)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为什么在中国却没有产生自己的意识流文学呢?这主要是因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诞生与心理学紧密相联。西方发达的心理学研究使得意识流小说家可以更加专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人物的深层心理。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都没有自成一家,只是零散地出现在各学科的一些典籍中。王蒙意识流小说创作实践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和一些现代作家的大胆尝试为王蒙的创作做了一定的铺垫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战争、社会危机的爆发、西方动乱的生活,人们对原有的启蒙理性的信念、价值观念也随之破灭。因此,人们也不再相信缜密的思维过程和理性,这就表现在文学的表达上,开始转向内心的描写、热衷于人的无意识与潜意识的活动。西方意识流文学就是在这种哲学基础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但是,在中国就没有这种相应的哲学根基和社会土壤。因为中国自古至今都是儒家文化传统很强和实用理性的国家,那也就不可能出现具有西方意识流特征的对人的荒诞、孤独、绝望以及内心欲望描写的作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可能创作出自己的意识流文学。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对意识流文学的译介和探索活动。1922年沈雁冰在《小说月报》第13卷第11号的“海外文坛消息”中积极向中国现代作家推介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赵景深在《文学周报》发表文章《现代英美小说的趋势》,正式向中国文坛介绍当时西方盛行的意识流小说。同时,文学史著作中也出现了介绍意识流的章节,如金石声的《欧洲文学史纲》、金东雷的《英国文学史纲》。这些介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肤浅但还是一定程度上积极传播了意识流,也促使中国学界开始尝试意识流这种艺术手法。很快,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福克纳等一些意识流小说家吸引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对此,叶灵凤曾经感叹道:“现代作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直接或间接接受过乔伊斯的影响。”[1]除了这些译介活动,中国文学界还积极地创作意识流小说或具有意识流手法的小说和散文,如鲁迅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了《野草》。其中,《野草》诸多篇章节奏急速,并常伴有大幅度的跳跃以及大量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到了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以及追随他们创作的徐霞村等人也采用新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极力用感觉主义和意识流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活。
王蒙一直主张艺术创造的多元化,特别是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的多样化的文学观念为王蒙的创作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之树必然会因失去水分和营养而枯竭。在创作上,现实生活是第一性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决定了题材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所以王蒙一直主张文化要多元化和多样性。从文学观念上看,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接受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非理性的影响。经过三十年的人生转折,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艺术传统模式逐渐走向生机勃勃的新时期文学时,具有革命工作者气质和诗人气质的王蒙产生了一种本能的紧迫感和对生活抑制不住的激情,于是不安于长久承袭固有的艺术传统模式、转而努力探寻足以纵横自如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载体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因此,王蒙能够比别人更早、更敏锐地意识到了新时期文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对人和人的心灵活动的描写,必须要有相应的艺术形式、艺术技法的革新、丰富。与此同时,新时期文艺思潮大讨论与外来文学的巨大冲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更使王蒙处于内外合力交绥的困窘之中,迫使他开始“寻找自己”。于是王蒙创作出了被称之为“集束手榴弹”的六篇意识流小说。王蒙曾说:“……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2]可见,王蒙的艺术探寻内容很丰富,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和创新只是针对艺术形式的探索活动而已。在新时期文学中,这种探索不仅是王蒙自己在同一条创作道路的不同阶段的突破,而且是中国文学界的一种重大的突破。不过,王蒙还特别强调:“吸收和借鉴必须消化,必须为我所用,必须有所改革、发展、创造。何况,我们也很清醒,‘意识流’手法在国外都已经盛极而衰了,我们何至于‘把洋人的裹脚布当领带’呢?”[3]31
然而,任何形式的探索、创新、形式、技法都要以本民族的传统为根基,只有这样对外界的吸收和借鉴才是成功的。王蒙的体会是“探索、创新、形式、技法”“这一切必须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正是生活本身给人以启发和提示,使借鉴和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有用的艺术表现经验成为可能”[4]7。
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为王蒙创作意识流小说提供了本土资源
王蒙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学素养的作家。王蒙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典籍,王蒙后来回忆说,当时基本不懂是什么意思,“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种背诵却对王蒙性格及文学创作审美趣味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年轻时,他就致力于文学事业,后来还曾在大学中文系任教,更为他学习、研究中外的丰富文学的遗产提供了方便条件。王蒙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李贺、李商隐、李白的诗素有研究,认为“李贺、李商隐的一些诗很有意识流的味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意识流的味儿”[5]47。诗就像大多数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有自己的主线结构,无论叙事、抒情、状物、比兴,总是有线可依、有序可排。但读李商隐的无题诗或准无题诗就会发现,这些诗大都没有结构可循、扑朔迷离、无线无迹无序。这些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又很让人费解,既广泛流传但又让人争议不止,既让人爱不释手但又让人摸不着抓不住,如“飒飒东风细雨来”、“尽日灵风不满旗”、“碧文圆顶夜深缝”、“梦为远别啼难唤”。然而为什么读者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呢?王蒙曾说“除了形式美的需要以外,就在于作者构建的是自己的独特的心灵风景,而心灵的风景不受空间时间形式逻辑的束缚”[6]。再看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其风格打破了常规性,未见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的形象,未见完整的情节结构,未见连贯的时空顺序,因为作家重点刻画的是人物的纵深世界,特别是人物在特定环境里的细腻心态和独特感受。如王蒙的短篇小说《春之声》,故事情节浅显,主要写岳之峰在归乡的途中,在闷罐子车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十分丰富,是岳之峰在闷罐子车里的全部心理活动,把中国、外国、过去、现在、乡村、城市全部联系起来。把李商隐的诗和王蒙意识流小说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者都不是采用传统的结构,无固定结构可循,扑朔迷离,着重描写人物心灵对生活的感受,以心灵感受的变化来构造其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蒙对李商隐诗词进行了潜心研究。王蒙深刻地认识到李商隐诗歌的唯美精神与现代意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李商隐的诗词里,好像什么都有”,“李商隐的诗中有一些唯美主义的成分”,“是唯美主义的”。[7]王蒙把李商隐的诗看做是一个整体,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活的整体。鉴于此,王蒙在其研究中创立了一套开放的话语系统,例如“混沌”,“心灵场”,“无线无序非矢量”,“通境”等,这些概念其实是对那种线性思维、逻辑思维、绝对思维的“解构”。例如,王蒙对《锦瑟》的解读并没有走以学问解诗的老路,而是重在欣赏和理解,甚至也有点顽皮的味道。王蒙模仿“颠倒兰亭序文”,做了个“颠倒锦瑟”,对《锦瑟》进行了极为“惊世骇俗”的解读,把《锦瑟》打乱重组,分别组成了七言体、长短句和对联体的《锦瑟》:
七言体:锦瑟蝴蝶已惘然,无端珠玉成华弦。庄生追忆春心泪,望帝迷托晓梦烟。日有一弦生一柱,当时沧海五十年。月明可待蓝天暖,只是此情思杜鹃。
长短句:杜鹃、明月、蝴蝶、成无端惘然追忆。日暖蓝天晓梦,春心迷,沧海生玉烟。托此情,思锦瑟,可待庄生望帝。当时一弦生一柱,五十弦,只是有珠泪,华年已。
对联体:此情无端,只是晓梦庄生望帝,月明日暖,生成玉烟珠泪,思一弦一柱已。春心惘然,追忆当时蝴蝶锦瑟,沧海蓝田,可待有五十弦,托华年杜鹃迷。
王蒙的这种重组与规范严谨的学术相比虽然有一点俏皮,但这不伦不类的背后可以看出王蒙更加看重汉字的审美性、情绪性、色彩性、模糊性及超语言性,而不仅仅是要弄明白其思想内容。王蒙经过重组后,发现这些诗仍然可以读,而且保持着一样的情调,这便是内在的统一性。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结构看似分散,其实质不散,因为王蒙意识流作品多数采用复线条甚至是放射性的结构,而不拘泥于一条主线,用突破时空限制的心理时间去展示“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及这期间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对比。
王蒙除了对李商隐颇有研究,对《红楼梦》也情有独钟。王蒙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存在心理描写的,特别诗歌和散文。比如说,《红楼梦》就是非常注重心理描写的。吸收传统文化的心理描写是王蒙创作意识流小说的必要条件。王蒙曾说“所以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要吸收演义小说的传统,还要吸收散文诗歌的传统,在表达人们心理、咏物抒情方面,我们的诗歌的传统太丰富了,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4]51同样,王蒙对《红楼梦》也非常推崇,对其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一部好的作品应当是一个艺术精品。比如说《红楼梦》,仅仅那构思就令人倾倒,那样丰富,那样恢宏而又那样分明,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既有一种建筑的美,又有一种流动的音乐的美。还有它的描写刻画,艺术感觉,形象思维,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4]236这些优秀的、艺术技巧高超的文学作品直接影响了王蒙文学作品的创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王蒙以“意识流”创作技巧轰动文坛时,他的作品正是从《红楼梦》吸收了大量的创作资源。因为虽然“意识流”的直接来源是西方文学,但是,正如王蒙曾经说过的:“中国的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还有象征、印象、意识流……什么都有。《红楼梦》对于传统小说是大突破,里边有大量的关于心理以至关于潜意识的描写。宝玉的玉,宝钗的锁,史湘云的麒麟,更是谜一样的象征。”[5]65王蒙的“意识流”是中国化的意识流。中国古典文学唯美精神的熏染,使王蒙对小说艺术美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追求愿望。从意识流小说,到荒诞体小说,到浪漫体小说,王蒙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背后蕴涵的是中国传统文学对艺术创造的执着精神。
鲁迅的作品为王蒙间接汲取日本意识流的营养提供了参考
王蒙从鲁迅那里摄取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对鲁迅本人有特别深入的研究。其实,王蒙在1963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时,就对鲁迅先生的《雪》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写成了《〈雪〉的联想》一文,初步显示了王蒙的文学本色。
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心理小说,其中有些段落就是写“狂人”的意识流,例如第一章: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亮。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突兀的起结,不合逻辑的推论,奇怪的转折,不大完整的句子,隐含暗示与象征的语言,正是“狂人”意识里闪烁流动的东西。[8]
所以王蒙的许多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着鲁迅的风格。王蒙曾说:“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中,就有许多写感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干脆说是‘意识流’的篇什。”[3]29
西方意识流理论和小说给王蒙的创作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当然,王蒙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也离不开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正如鲁迅所说的:“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9]虽然王蒙曾说:“有人认为我是意识流专家,我从来是不敢当的。到现在为止,我对福克纳的作品只看过一遍,说实在话我也没有认真地去读过几本意识流的作品。”[10]难道王蒙真地没有认真地读过一些意识流作品吗?当然这不可能。在这里,王蒙当时只是想把他和西方意识流划清界限而已,是在当时政治环境紧张的时代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毕竟王蒙之前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即使王蒙这种说法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但也不能脱离与西方意识流的关系。王蒙是带着“创造更丰富的文学样式”对意识流技巧进行借鉴和创新的。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既大胆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技巧和形式,又有独特的创造。王蒙说:“我希望对于意识流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予以剖析和扬弃,吸收其合理的东西,使我们的文学创作更丰富、更多样。”[3]30王蒙并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的意识流文学,而是采取了“扬弃”的策略,弃其思想,取其技巧和形式。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表达了符合我国时代特征的的内容,抒发了健康、积极的情感,舍弃了西方意识流小说中漫无边际的联想,以及下意识中对性的直露展示。
新时期王蒙意识流文学创作的崛起,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春天的来临,在多元化的文学观念和实践推动下,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大胆地借鉴西方意识流的技巧和手法,创作出来了的后来被称之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
[1]叶灵凤.读书随笔[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王蒙.漫话小说创作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24-25.
[3]王蒙.关于意识流的通信[G]∥宋炳辉,张毅.王蒙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4]王蒙.创作是一种燃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5]王蒙.对一些文学观念的探讨[M]∥王蒙文存:第2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J].文学遗产,1995(3):51-55.
[7]王蒙.李商隐的挑战[J].文学遗产,1997(2):8-12.
[8]唐翼明.论意识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影响[J].长江学术 ,2007(1):57-69.
[9]鲁迅.拿来主义[M]∥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
[10]王蒙.王蒙谈创作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2.
责任编校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