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主要灾害性病害及其全期控制技术
2012-08-15徐翠芳张乃华
徐翠芳 张乃华 杭 浩 李 伟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植保植检站 224051)
西瓜病害种类多、发生重,对西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降低损失,保障西瓜稳产丰产,我们对西瓜灾害性病害及其全期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西瓜主要灾害性病害及其发生危害
在西瓜生长过程中需要防治的病害种类较多,苗期主要为猝倒病,开花坐果以后以枯萎病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病毒病、叶枯病、炭疽病、疫病为主。上述病害共同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发生范围广,发展迅速,应急防治难,暴发成灾,危害损失大。但它们又具有各自的发生危害特点,现介绍如下。
1.1 西瓜猝倒病
西瓜猝倒病为西瓜苗期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处的茎基部或根基部生出黄色至黄褐色水渍状缢缩病斑,子叶尚未萎蔫,看上去与健苗无异,幼苗猝倒枯死。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已变褐腐烂而死。该病蔓延较快,常成片猝倒。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苗残体表面及附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菌丝体)。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连日阴雨并有寒流、气温低、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的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
1.2 西瓜枯萎病
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能发病,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下垂,突然倒伏。伸蔓结果期发病最重,发病初期,白天中午从下部叶片开始似失水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经数天几次反复后全株枯死。叶片呈褐色,一般连在蔓上不易脱落。病株的茎基部表皮粗糙,呈锈色,根颈部纵裂,可见茎基部维管束变黄褐至深褐色,病蔓裂口处有胶汁物溢出。在开花坐果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易发病。久雨后猛晴、或久旱后下雨、或时晴时雨,满足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菌源,西瓜正处在结果期便会形成发病高峰。在偏酸性土壤中(pH值4.6~6)发病较重。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均会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1.3 西瓜疫病
在西瓜茎、叶、果上均可发病。苗期子叶上发病出现圆形水浸状暗绿色病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倒伏枯死。叶片上感病,初期为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扩展较快,即软腐或像开水烫过,干后为淡褐色,易破碎。茎基部染病呈纺锤形凹陷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环绕茎基部而腐烂,导致全株枯死。果实上染病为圆形凹陷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扩展较快,能使全果皱缩软腐,表面密生绵毛状白色菌丝,常有臭味。高温高湿、雨季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雨季在排水不良、长势茂密、通风不好、低洼潮湿的田块发病较重,大雨或大水漫灌后可造成大发生。
1.4 西瓜病毒病
病毒病已成为西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病株呈系统花叶症状,叶片皱缩,凹凸不平;新叶畸形,花器官发育不良,难以坐瓜;坐瓜后生长发育不良,果实小,表面不光滑,形成畸形果。瓜瓤暗褐色似烫熟,有腐败味。西瓜生产中后期高温干旱、日照强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缺水、缺肥(缺少硼、锌、锰等微量元素),生长势弱的田块发病较重。西瓜病毒病传染途径为植株汁液磨擦,如整枝打杈、昆虫传毒,以蚜虫传毒率最高。
1.5 西瓜叶枯病
多在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发病初期叶片长有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开始多在叶背面、叶脉之间或叶缘发生,病斑近圆形,直经0.1~0.5cm,有微轮纹,病斑很快连成大片,叶片枯死,多雨时发展很快。在果实膨大期的瓜叶变黑焦枯,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与品质。果实膨大期如遇连阴天气,病害最易发生,可使大片瓜田叶片枯死。
1.6 西瓜炭疽病
多在西瓜中后期发生。叶部病斑初呈水浸状纺缍形或圆形黄褐色斑点,后呈褐色,边缘紫褐色,有时出现同心轮纹状和小黑点,病斑易穿孔,病斑直经0.5~1cm,叶柄和蔓上病斑为纺缍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果实受害,病斑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病斑干燥时凹处出现龟裂,潮湿时中部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幼果受害常呈畸形果。在多雨天气,高温多湿,氮肥过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不好,植株生长嫩弱,以及重茬地发病较重。
2 综合防治技术
为有效控制西瓜灾害性病害,确保西瓜优质高产,根据我区西瓜生产和病害发生的特点,结合多年的防治经验,总结形成以下全程控制技术。
2.1 轮作换茬
有些土传性病害,如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0多年,并有累积现象,要避免重茬种植。轮作年限一般旱地4~5年,水田2~3年。
2.2 耕翻与整地
瓜地冬季要深耕冻垡,春耕应尽量提早,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耕翻,田间要平整,生长期要避免田间积水。如造成积水,田间湿度大,会造成多种病害严重发生。
2.3 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要充分腐熟,不施用有病残体的垃圾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比以2∶1∶1.5为宜。追肥切忌伤根,苗期少浇水,生长期根据苗情采用细流浇灌,严禁大水漫灌、串灌。
2.4 苗床消毒
土传病害容易通过苗床传播导致幼苗带菌,即使移栽到从未种过西瓜的田块,发病率仍然很高,因此要特别注意。一般使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不用菜园土、老苗床土或混有病株残体的土壤,最好用塘泥、稻田土与充分腐熟的畜禽粪、土杂肥混合,每100kg加过磷酸钙1kg,混合均匀,避免用尿素或饼肥,以免沤根伤苗。
2.5 种子消毒
为防止种子带菌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有温汤浸种、强光晒种、干热处理、高温汤种、药剂消毒等,可根据防治的病害种类以及自己的习惯选用不同方法。
2.6 全程防治枯萎病
定植后,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40%瓜枯宁600倍液灌根防治,每7d灌1次,连续2~3次,每次每株浇药液 0.25~0.5kg。
2.7 重点防治叶部病害
在结果中期,当叶部出现蔓枯病、叶枯病、炭疽病等症状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5~6d喷1次,连喷2~3次。大雨过后天气放晴时注意喷药保护。
2.8 巧防病毒病
苗期为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时期,要培育无病壮苗,并及时防治蚜虫,整枝压蔓时避免造成伤口过多,并且应在晴天进行,使伤口迅速干缩,以减少病原体侵入。同时,应将病株健株分开操作,先健株后病株,防止交叉感染。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50%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用病毒A、植菌灵、磷酸二氢钾等几种肥药混合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