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领人才的内涵及其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思路

2012-08-15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能院校

喻 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一、灰领人才的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速,在国内职场上,广泛流传着国外的一些新词:灰领、银领、白领、蓝领、金领、铁领。其中尤以“灰领”一词最为耀眼。据查,灰领(Grey collar)一词来源于美国,稍早的英汉大辞典解释:灰领具体指的是美国的电器与机械维修技术工人,由于他们作业时通常穿灰色工作服而得名。随着时代的前进,灰领的具体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目前对灰领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1][2][3]:

第一种主要着眼于层次。把上面的决策层称为白领,而把下面操作层称蓝领,两者之间的中间层称为灰领。这如同灰色可由白、蓝二色融配而成一样。当社会生产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时,劳动力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白领和蓝领两个层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产量和批量不断在增加,对生产技能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这样就逐步产生了能够把决策管理层与操作执行层的工作有机结合的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就是灰领。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层次,有连接上层和下层的作用,有把设计、指挥、管理决策层的意图贯彻到操作执行层的纽带作用。对这一中间技能层的称谓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美、英等国把它称之为技术师、工艺师;日、韩等国称其为技术士或技术长。我国上世纪50—70年代大型企业的工艺员、工艺师以及一部分技术员、技师大致扮演着这一角色。

第二种主要着眼于职业特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得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性质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行业的部分岗位对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数字技术)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类既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又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被称之为灰领。灰领人才是现代新兴知识产业中的创新主体,他们是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意和操作技能,并能体现大城市发展特性的先导性职业人才。这一观点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上海非常流行,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上海最早把第二产业的数字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创新产业的部分项目列入到了灰领目录中。此后不久,上海又在国家职业大典中认定43个灰领项目,并列出41个待开发的灰领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较为普及的项目有:广告设计制作员、展览设计制作员、室内装饰设计员、服装设计员、陶瓷设计员、雕塑设计制作师、影像技师 、园艺师、植物养护师、营销师、质量控制师、工艺革新师、计量师、标准化管理员、安全工程专员、应用气象师、设备维护师、IT硬件维护师、网络管理师、模型制作师、物流配送师、电子商务师、社区护士、立体仓库管理师等。被认定为是灰领的标准要同时具备以下三点:(1)在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2)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一点与白领的不同点在于,白领管理对象是人,而灰领管理对象是被“数字化”的物;(3)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工作富于创造性。按照这一观点,在数控行业中,从事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能人员不属灰领,而应列属蓝领,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以及机床维修人员属于灰领。前者在数控技术岗位中约占70%,而后者只占到25%。

第三种解释主要着眼于技能,把掌握高超生产技能的人通称为灰领。这里所说的生产技能包括技术性技能、知识性技能和复合性技能三类。技术性技能是指把科学技术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融入到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操作技能,它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性技能不同于完全来自于生产实践的传统经验型的技能,在德国这类传统经验型的工种,如车工、钳工等早已不被列入灰领培训项目,而机电一体化、老年人护理却在灰领项目之列。知识性技能是伴随知识和经验发展而产生的,其能力考核主要体现在以心智技能为基础的实际操作。复合性技能人才是由于现代科学学科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一种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操作技能人才。按照这种解释,灰领可由高级蓝领转化而来,而白领人才经过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可实现向灰领的转变。

第四种解释来自于李景元教授提出的“中国灰领”概念。他认为灰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现场,从事专业技能操作与组织管理人员。具体来讲是作业现场劳动群体中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熟练技能、既能借鉴继承又能创新开发、既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既懂组织管理又会运行操作、既有较强的专门技术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底蕴的复合性人才[4]。这一解释得到国内学术界及相关领域专家的普遍认可,符合我国的国情。

以上四种不同的观点,虽然着眼点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就是都把灰领认定为具有应知应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灰领人才不同于白领,必须有娴熟的动手技能;又不同于蓝领,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专业知识。根据对灰领的第三种和第四种解释,国家相关文件中所指的高技能人才也属于灰领人才。我国近期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认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

二、灰领人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产品和生产环节中科技含量的提高,一些经验性蓝领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1973-1985年,美国工业产量几乎提高了48%,而同一时期,美国蓝领工人的数量却减少了500万。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自动化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知识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多,社会对那些既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又有高超劳动技能的灰领人才的要求愈来愈迫切。目前在发达国家,这类灰领人才的数量已接近或超过蓝领。我国目前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比例较低,据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3%,而一些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数总量的比例在50%以上,相比有较大差距。另外在我国技能劳动者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那就是高级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偏低。中国高级工以上人员(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为21%,某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早已达到30%。特别是在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灰领型的高技能人才短缺更加严重。灰领人才奇缺现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不例外,以广东深圳为例,2010年,深圳的技能从业人员总数为206万人,而属于灰领的高技能人才仅有35万,为技能人员的17%。

在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会议上,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我国许多地区和行业都存在技能劳动者匮乏,其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甚至是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已成了制约我国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针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6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稿中将高技能人才定格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2011年5月,中组部和国家人社部联合下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是指导今后十年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根据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状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3 900万人,占到全国技能劳动者28%比例,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要达到1 000万人。

三、高职院校灰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灰领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国家对灰领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如何解决灰领人才的短缺,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肯定,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责无旁贷。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这标志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6]。在此之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直定位在应用技术型人才上,因此这是一个很大转变。在2006年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称为“银领”。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7]。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职成[2011]12号《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的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高端技能型灰领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所在。

接下来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灰领?灰领应具有哪些能力?对此,德国培养灰领的经验是可供借鉴的。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灰领采取的方式地与企业结合,采取的是双元制培养方式,这一方式与我国倡导的全面根据以企业和行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相吻合的。在德国,灰领人才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灰领具备六种能力:首先是复合性的专业能力,这是第一位的。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向各产业领域的渗透,现代化设备大多已具有高智能、综合化、高效率的功能,并集汇有机械、电子电工、控制与计算机编程等多项复杂技术。因此作为一个全能的操作者,须与时俱进,兼备跨学科的技术理论知识和综合性专业技能,这是对灰领人才特有的要求;另外还应具有团队工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灵活应变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计划、组织和财会预算能力;爱厂如家、为顾客导向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围绕上述这六项能力,德国对所培训的灰领项目作了调整与开发,取消了一些传统的培训项目,如车工、钳工等,同时又开发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灰领项目,如机电一体化、会展管理专业、老年人护理专业等。他们还改革了教学大纲、教育方法以及考试考核制度,目的就是使被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灰领素质。

四、高职院校的灰领人才培养思路

结合我国的国情,为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目标,彻底地改变以往单纯追求学历,忽略技能的错误办学思路。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30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占半数以上。这些学生为寻求职业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很多都难以如愿。而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关键性技能岗位却难以寻觅到合适的人才。这充分说明这些高职毕业生根本未达到灰领岗位的质量标准。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大纲时应该有清晰明确的专业目标和质量标准,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达到的水平。在专业目标和质量标准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可以从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和实训条件三个维度上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8][9]。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灰领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性因素,没有一流的高职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灰领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达标,但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际操作能力缺乏,自身不具备灰领能力,又如何去培养合格的灰领人才?为此职业院校应该注意调整专业课教师结构,参照国外经验,提高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比例;创造条件让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业(或实习实训场地)实习,以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另外还应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是符合其所需要完成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这里所指双师型不仅是包括专业教师个体,还应包括整个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里还应引进一线的企事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工作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提高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按照相对稳定、内外结合、校企共建的模式建设培养好一支结构合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职业院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着手启动教师的素质培养工程,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专业教师职业综合素质,以保证灰领人才的培育质量。

针对灰领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它包括对一个专业所有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度一个总体的安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灰领人才的培养特点,传授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在编排上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尽可能采用专门的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灰领人才的重要保障,技能型人才要想获得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应知应会技能,必须要有完备的实训条件和充足的实训时间,供学生进行技能性训练,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感性知识的升级转化,从而保证应知和应会的融会贯通。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不仅有自己的实训场所,甚至还有自己的产品和经营场所,使学生在“工”与“学”上有机结合,实现基本技能的提高。另外,培养灰领人才仅靠校内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刀真枪地锻炼成才。

[1]陈 宇.从就业市场中灰领群体的壮大看高技能人才的最新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0):14-16.

[2]向晓梅.广东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1-33.

[3]苏 菲.灰领人才闪亮都市[J].中国人才,2003(12):4-5.

[4]李景元.中国灰领的崛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4-25.

[5]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1238507.htm.

[6]匡 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转换—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1-23.

[7]盛若尉.兴企强国“金蓝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N].人民日报,2010-05-29(06).

[8]姚钦英.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职业教育,2009(9):41-42.

[9]李斯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7-9.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