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2012-08-15余芝轩
□文/余芝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随着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硬件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高速膨胀的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教学也要不断改革。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人才观念对职教生存在歧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能上高中就不上中职,能上大学就不上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因素使得职业教育从职业院校的招生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缺憾。
2、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环节尚未脱离学科体系。不少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没有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教学计划数年不变,而且从制定之日起就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产生一定距离,加之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不对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节,实际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匮乏。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整个高职计算机改革发展相比仍存在着:(1)数量不足,观念落后;(2)学历层次偏低;(3)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匮乏,一专多能教师奇缺。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职计算机改革的新途径
1、要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高职学院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培养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综合大学相比,高职学院侧重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计算机改革要从定位出发,紧紧抓住“技术”和“应用”这两个重点,从技术应用性角度来制订“工艺型、操作型、管理型”岗位或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发挥作用。针对地区经济和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适时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专业设置特别强调要适应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其专业设置不像综合大学那样广泛,而主要集中在工程类、管理类和社会类。窄专业被不断地并入到宽专业中,形成学生较宽的知识面,增加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适应性。这样,形成专业设置上的特点:宽口径专业,同时下设许多专业方向,使适应性与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区域和行业服务。
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其发展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差异、思维发展差异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模型,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依此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努力探索而实现认知水平的重新架构。首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即把计算机基础课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基础层次;一个提高层次。以Microsoft Excel为例:基础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软件进行进一步自学和知识的迁移;提高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基础层次的教学目标后,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基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基本掌握Excel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用电子作品展现学习成果;提高层次的教学内容是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技能和应用,并能用Excel制作统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等。
3、围绕提高职业技能,处理好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必要的、重要的。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的运作、产品及其组织、车间管理以及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任职前的见习。在校内的实训场地,学生可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训练。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要有明确的定位,集中资金,加大投入。此外,要十分重视和定位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力求仿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4、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之本,也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点和关键。在师资队伍上,学院创新建设思路,采取“学习、实践、研究”等措施,实现了从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突破。为使师资队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的主要路径有:一是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能力和计算机课程开发能力。二是广泛参与企业锻炼与调研,提高职业实践能力。三是转变理念提升素质。四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明确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措施。通过以上路径,师资队伍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思想观念得到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达到了教育教学双师型、服务社会专家型的要求。
[1]乔国红.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科技经济市场,2009.1.
[2]江勇.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职计算机改革和发展.2006.1.
[3]李勤.高职“两课”教学改革思考.农业职业教育,2007.2.
[4]刘素芬.和谐社会视野中高职计算机的改革.职教论坛.
[5]许红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推进高职计算机改革的改革与发展.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