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
——以《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为例
2012-08-15汪小英
汪小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
——以《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为例
汪小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展示了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包涵文学对政治的表达、演绎、介入和想象,因为文学中的政治兼具实践性和理念意义,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对现实的介入及对未来的政治想象。
文学阐释;政治维度;乌托邦;想象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西方文学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一个长期的、颇具争议的问题。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总结。“事父事君”的阐释初现中国古代文学重政治的端倪;“诗言志”、“文以载道”等中国古代文论进一步突出了文学的政治内涵。事实上,政治对文学提出了特殊要求,文学以政治为依附,这是中国文学长期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界所形成的诟病。但是,近年来,陶东风教授借助西方“文化研究”资源和美国学者阿伦特对政治的阐释重新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立论,重申并提出重建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1]。与此相呼应,刘淮南教授在其《文学性与政治性》一文中,提出在现实的创作和研究中关注并强调人的问题,在突出文学性的同时,也重视政治性[2]。受上述讨论的启发,本文以有关文学本质和政治涵义的探讨为出发点,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为具体作品,从政治视角对文本加以阐释,以此展示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并借此说明政治性阐释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
把文学完全政治化当然是荒谬的,但是,彻底割裂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同样是不可取的。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应该从文学的本质角度来考察,并与政治的内涵密切相关。
关于文学的本质,人们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的、符合所有人心意的答案。就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而言,文学至少包含如何写和如何读两个环节。如何写作?简单地说,作者得依赖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他的写作技巧,同时,作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的所思、所想、所写必然有他对现实、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如何读呢?读者对文学的欣赏很显然受制于他对文字的敏感性和他的文学素养,但无可否认,读者如何看待和阐释文学,也同样会被他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及他对生活的期待等因素影响。因此,文学是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它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反映出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作者在现实刺激下的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虚构;或者是作者借讽喻的笔触对现实的嘲弄、抵制乃至反抗。一言以蔽之,作者之所以创造出那样的文学作品,读者之所以有那样的作品阐释和理解,说到底,是源于一种理念,是人们心中对生活理应如何的一种信仰。这种理念,这种信仰,其核心是人们对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关注,并且,这种关注会因时、因地、因不同的民族、甚至因不同的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必然体现出特有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体性。
文学对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其焦点是对“人”的关注;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著名命题:“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如果说“人”是文学的出发点,那“人”必定也是文学与政治的共同立足点,是把握文学阐释政治维度的关键。
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在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中主要以文学意识形态批评为主。特里·伊格尔顿给政治定义为“仅仅是我们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组织在一起的方式,及其涉及到的权力关系”[3],即“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的相联系的种种方式”[3]。换句话说,特里·伊格尔顿把政治界定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政治是现实存在的种种权力关系和联系,它必然具体体现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政治制度、政治策略、政治态度、政治意识等方面。这个观点指导下的文学批评理论就是意识形态批评,即着力研究文学中的各种政治因素的再现及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反应,并就事论事地指向具体的党派、集团、群体等利益和权力团体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特里·伊格尔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国文学界的领袖人物,注重文学的政治维度,关注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强调文学对具体政治现象和意识形态的反映;他文学批评话语中的政治可以说是现实性的、具体的、正在实践中的。但是,从文学的本质出发,文学中的政治内涵不应该局限于此。人们长期以来所理解的阶级斗争、党派冲突、利益集团权力争斗等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利益、利害冲突,是狭义的政治。文学中的政治应该有其更宽泛的涵义,它应该包涵对现实政治的文学表达、演绎以及文学对政治的介入;换言之,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更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文学虚构和对未来的政治想象。所以,文学中的政治既是实践性的,又应该是理念意义上的。它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可以借助文学特有的形式再现和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和矛盾;它的理念意义源于文学是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美好生活则来自于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中的政治蕴涵着想象,是超越现实的政治理念[4]。正因此,文学以其虚构和想象,始终隐含一种形而上的关怀,它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以或明显或隐晦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非道德、非正义的指控,实现对现实的反映、干预、纠正甚至反抗,并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显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所以,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这里的关键是需要从文学本质角度把握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并肯定以下两点:首先,文学中必然存在政治性,文学作品不会凭空而来,也不会置于虚空,有人、有社会就会有政治;其次,文学中的政治兼有实践性和理念性,与具体的政治实践有联系,也蕴涵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政治想象。
二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西方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这一对话体作品中,柏拉图就生育、教育、民主、道德、文艺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讨论,构想出一个正义的、理想的城邦共和国。柏拉图坚持哲学王对理想国的统治,诗人不能兼有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而且,由于诗人的模仿与理念隔了两层,他的创作“真实性很低”,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就像在一个城邦里把政治权力交给坏人,让他们去危害好人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5]。
柏拉图的《理想国》首开政治与文学的冲突,自此引发西方文学界无数的有关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争论。驱逐文学,把文学定位在必须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但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却无疑奠定了政治乌托邦的基本概念,深刻影响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无论在文采还是政治构想上,莫尔的《乌托邦》都不比柏拉图的《理想国》逊色。从政治视角来阐释这部作品可展示政治维度对文学研究的作用。
《乌托邦》成书于16世纪初,1516年用拉丁文撰写出版,1551年被译成英文。《乌托邦》与《理想国》一样采用了对话体形式,文中主人公拉斐尔的形象虽然“像远古神圣的哲学家柏拉图”[6],但是拉斐尔明显不同于柏拉图理想的哲学王,拉斐尔是个海外探险者,而且,正是因为拉斐尔向往海外冒险,他才意外又幸运地发现了神秘的乌托邦。
《乌托邦》的政治性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政治性包含政治的实践性和政治的理念意义。《乌托邦》第一部深刻揭露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罪恶、真实反映了城乡矛盾及社会不同阶层的冲突。当时的英国社会充满矛盾与危机,资产阶级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为了从毛纺织业生产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他们疯狂圈地,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成为城市廉价劳动力,同时,政府颁布严酷的法律以驱逐甚至任意拘捕和处死城市流浪汉,广大下层民众无路可走,出现英国历史上“羊吃人”惨剧。《乌托邦》第二部对美好社会图景的描绘可以说是莫尔政治理念的投影。向往美好的生活,设想美好的国度,一方面源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政治想象,觉得生活理应要达到一个心中设想的状况。一般说来,政治理念作为抽象的概念是永恒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政治理念的具体想象则存在特殊性,受各种具体因素限制。拿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为例来看,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着和谐、睿智和文明的宁静岛国,但是,在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里,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莫尔生活的时代留下的无法消除的印记和局限。其一,莫尔以公有制为基础设想理想国度乌托邦,因为,现实社会中的私有制导致了种种矛盾,几乎成为一切矛盾之源。拉斐儿说“在我的心灵深处,我一直觉得,任何地方只要私有制存在,只要金钱是衡量事物的标准,那么,这个国家就难以也不可能有公众财富的正义管理和繁荣”、“如果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就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永恒的幸福”[6];其二,作品中乌托邦的各种制度有当时英国社会的缩影,比如,对不遵守乌托邦法律的当事人的极度不宽容使人想起当时的英国社会对城市流浪汉的驱逐,乌托邦岛外居住地的占领颇似当时英国对海外殖民地的侵占,莫尔对乌托邦各种制度的认同,甚至赞赏的态度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的历史局限性。
对《乌托邦》进行政治性阐释,还必然涉及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的发展状况。中世纪神权思想因《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旨意被赶出了乐园而宣称人性受原罪污染,人类不可自救,只能寄希望于上帝的仁慈。莫尔生活的时代,宗教改革盛行,神权思想的束缚开始松懈,人文主义的发展与反对神权的进程紧密相连。莫尔虽然设想在乌托邦里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密特拉”(乌托邦人心中的“密特拉”跟基督教中的上帝一样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是乌托邦人的宗教信仰不受压抑,他们可以崇拜太阳,可以崇拜月亮或某个其他的星辰,任何人不得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强加于他人[6]。也就是说,乌托邦人仍然相信上帝,只是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地想象上帝的形象罢了。同时,莫尔用文学的想象和虚构构想了一个人间乐园乌托邦,在乌托邦里,虔诚的传教士像启蒙学者,他们教养下一代关心科学和道德,粗野的、未开化的原住民在文明的教养下成为仁爱的岛民;事实上,荒岛阿布拉克萨岛原住着野蛮人,居民简单淳朴,没有得到现代文明的教化,是乌托普国王征服了这个海岛,改造了岛上的居民,海岛因此重新命名为“乌托邦”[6]。值得注意的是,乌托邦这一理想王国的建立不是来自神的恩典或上帝的威力,而是乌托普国王对荒岛的征服,是人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实现的。所以,《乌托邦》不仅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中的“人性邪恶”观点,相信人性可以通过文明的教化和教养不断完善,达到至善;而且,《乌托邦》也是一种人文主义宣传,它描绘的是现世的人类理想王国,而不是关于来世的天堂,反映的是处在当时现实中的人们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想象。
莫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大量体现在《乌托邦》第一部,在《乌托邦》的第二部,莫尔把公有制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从内容和主题上来看,《乌托邦》第一部对现实再现并揭露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这是政治实践性在文学中的真实体现,《乌托邦》第二部则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构想,这是政治理念意义在文学中的生动表现。《乌托邦》两部浑然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体。正是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人们心中超越现实的政治理念,使得《乌托邦》第一部中的生活现实无法忍受,从而激发出《乌托邦》第二部内容上美好的政治想象。
三
张隆溪先生曾撰文说“莫尔的《乌托邦》不仅是虚构的小说,也是政治和社会理论,是对一个理想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所做的具体描述。所以一开始,乌托邦就不仅是文学的想象,也是社会的讽喻,是未来社会的蓝图,因而具有实践意义”[7]。张先生这里指出的实践意义,大概是对改造现实的指导意义,是对人们改造现实,建设美好家园的启示和鼓励。笔者赞同张先生的这一观点,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凸出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并以《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为例强调我们不但要看到文学中政治对实践的反映和介入,也要看到文学中的政治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政治想象。因为,从文学的本质而言,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就在于文学和政治都蕴涵了人们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暗含着一种与人类美好情感紧密联系的政治蓝图,正是这样的政治乌托邦梦想给了文学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政治性阐释也因此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1]陶东风.从阿伦特的政治概念看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人文杂志,2006,(6):85-92.
[2]刘淮南.文学性与政治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14-119.
[3]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6.14.
[4]刘锋杰.文学想象中的政治极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8-113.
[5]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04.
[6]ThomasMore.U topi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7:25.54.114.60.
[7]张隆溪.乌托邦:观念与实践[J].读书,1989,(12):64.
Political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WANG Xiao-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ofHunan University of Finace and Econm ics,Changsha,Hunan,410205)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hasbeen long discu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hinese literature andWestern literature.Taking th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U topia asan example,thispaper isaimed to demonstrate the political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s,to some degree,a dialogue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refers to the expression,narration,intervention and imagination of politicsin literature,for the politics in literature isboth realistic and idealistic:it isnotonly a reflection of realpolitics,butalso an imagination of idealpolitics.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politicaldimension;U topia;imagination
I561
A
1674-831X(2012)04-0076-04
2012-03-23
汪小英(1974-),女,湖南永州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