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特色分析

2012-08-15文/

化工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化工

文/ 郁 红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显示,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的销售收入总额达2.62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同时,他们在技术创新上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正引领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更为重要的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的管理创新,正为企业所高度重视,成就不少企业从大做强。

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

记者在经过调研后发现,由于各化工企业致力于调整结构,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超常发展的后劲。

宜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和多元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厂家、中国最大的联碱和氯碱化工生产企业,已经连续3年位列化工500强榜首,在湖北、湖南、内蒙、青海、新疆等十七个省市区都有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化肥、化工、农药、矿山开发等13大产业。近几来宜化集团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速在30%左右,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这正是宜化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的结果。

首先是资源整合,由单一制造业向产业和资源整合之路转变。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化工原料煤从山西运到湖北要1000元/吨,而煤的直接成本只要300元/吨,其余700元被流通环节拿走了。而每吨化肥的销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如果不在成本上节约,企业就无利润可言。只有将产业布局在资源富集地或者就近下游市场,产业才有竞争力。宜化紧抓国家大力开发中西部的机遇,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内蒙古、青海、新疆、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实现了产业转移。

其次是发展循环经济,由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宜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思路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构建了上、下游产品的物料支撑关系,初步建立起一个物料循环使用、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及自身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煤化工产出的中间产品液氨是磷化工产品磷铵的主要原料;电厂先发电再供蒸汽,用于盐化工产品烧碱和PVC生产;盐化工产品烧碱又是煤化工下游产品季戊四醇生产的原料之一。

此外,他们还拓宽产业渠道,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变,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低碳经济产业的华丽转身。2011年,宜化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占集团销售收入的30%以上,2012年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将占集团销售收入的40%以上。

位列第66位的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把企业打造成集硫磷化工、煤盐化工为核心产业,颜料化工、石油化工深加工、各类助剂和新型材料为延伸产业的极具循环经济特点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的“大化工”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延伸磷化工产业链,不仅成功并购铜陵市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打造现代化物流业;而且成立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精细颜料化工;同时设立了铜陵鑫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精制磷酸及磷酸盐产品;并成功并购江西贵化(后更名为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28万吨/年合成氨工程、20万吨/年硫酸、90万吨/年硫铁矿井下接替工程,5万吨/年精制磷酸及磷酸盐项目,80万吨/年磷矿采选工程,150万吨/年选矿厂扩建、2万吨/年硫酸盐、5万吨/年苯酐、24万吨/年磷酸二铵扩建工程,4万吨/年致密复合膜金红石型钛白粉等项目。在2012年这些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实现“百亿铜化”目标指日可待。

名列第83名的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前宏观形势复杂,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能获得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结果。一方面是主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是在产业链延伸和扩张方面实现了突破。

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化工业务主要立足“环保高效”的高端发展路线,提升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层次;立足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完善化工产业体系建设。为满足欧盟的环保、生态安全要求,龙盛实施了“纺织印染用生态型分散染料的开发”、“禁用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代用品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新型功能型分散染料及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产业扩张方面,龙盛集团坚持“化工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的发展思路。在出资4.3亿元收购浙江龙化控股集团、迅速介入无机化工领域之后,2010年,公司又成功完成德司达公司国际业务的完全收购,弥补了龙盛在高端、高性能染料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空缺,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世界纺织用化学品生产商和国际染料市场的重新布局和市场划分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年,公司除了稳定现有成熟业务,还把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战略目标来抓,精心培育金融投资和房地产业务,继续做大做强。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传媒中心总经理李慧海告诉记者,“博源集团依托丰富的特色资源,通过建立资源最优配置的导向关系,有效推进了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依靠优势资源,聚集优势企业,做大做优产业的路子,使企业名列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98位,具有非凡的活力和发展态势。”

一是建设鄂尔多斯乌审召生态化工园天然气化工基地,推进天然气化工及精细化工品的生产,园区内形成年产135万吨甲醇、20万吨DMF、50万吨烯烃项目。二是建设鄂尔多斯博大绿色化工循环产业基地。由于基地所在地煤炭、盐矿、天然气、水资源富集,将形成公司的煤化工及“两碱”化工基地。该基地本着煤化工与氯碱化工有效对接,打造环动产业,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的战略思路,建有大型煤田并配套建设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00万吨纯碱、100万吨聚氯乙烯及30万吨/年PVC新型塑料建材项目。三是建设兴安盟生物化工、金属冶炼基地。基地内建有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10万吨锌冶炼、5万吨总溶剂、10万吨染料乙醇项目。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博源控股公司本着依托资源,产业基地化、集群化,产品链条化的集中发展思路,建设了天然碱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基地,做到优势互补、产业衔接,统一规划、齐头发展,发挥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公司还将建设锡林郭勒盟褐煤洁净转化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褐煤资源,建设有煤矿、褐煤转化、提质和乙二醇项目,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靠自主创新实现既大又强

排名第一的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然当仁不让。由于坚持自主创新,他们正由宜化制造向宜化创造转变。宜化集团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撑,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现有技术的优化升级。其中,宜化重介质选矿和双反浮选技术,革除了宜昌磷矿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的传统方式,攻克了宜昌隐晶质胶磷矿不能生产磷酸二铵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宜化YH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技术,用相对廉价的粉煤替代价格较高的优质块煤生产合成氨,全年可节约优质块煤300万吨。

如今,当你走进开磷集团矿业总公司马路坪992排渣场,已不见过去堆积如山的废石;进入700中段及主斜坡道,偶尔才可以听到运输卡车呼啸的声音,粉尘和油烟也不见了踪影……这都是“脉内采准无间柱连续分段充填采矿法综合技术研究”项目运用的功劳。从2010年起,马路坪矿将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充填法采矿脉外采准工程量大,大量废石需地表排放等生产技术难题,而且突破了脉内充填采矿生产能力不足这一技术瓶颈,实现了充填采矿和磷废料低成本大规模利用。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500强中排名第44位。开磷集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王国维向记者介绍利用磷石膏充填采矿方面的情况时说:“根据开磷集团井下开采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得出磷石膏作为充填骨料的合理配比;其次是针对磷石膏物理性能特点,通过试验确定了适合磷石膏输送的充填工艺参数;再次是开发拓展了磷石膏充填无废害开采综合技术研究,即磷矿山充填法采矿成果,建成了世界上首条以磷石膏为主要充填物的充填采矿系统。”

通过应用试验,固化后的充填物完全满足了大型无轨采掘设备运行的要求,使资源回收率在原70%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5%以上,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以上。按照开磷集团现有资源储量计算,可增加资源开采储量6000万吨以上,价值240亿元以上。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利用磷石膏204万吨、矿山开采废矸73万吨,实现了磷肥生产企业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型物质流动过程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的转变。国土资源部、财政部2011年正式启动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贵州省仅开磷一家获此殊荣。

排在第51位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在钛白粉清洁生产上的突破可圈可点。钛白工业废酸由于处理成本高、易堵塞设备等原因,大部分钛白企业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经济的废酸处理、回用和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因此,经济合理回收钛白废酸中有价值成分,实现其高值高效利用已成为硫酸法钛白粉企业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也是困扰钛白工业发展的重大环境瓶颈。2010年10月,公司开展了“钛白废酸高效高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成功,该技术的研发成功为钛白废酸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实现了钛白粉、磷酸盐、硫酸、水泥四种产品的有机结合,使硫资源在内部循环利用,实现了磷钛石膏的资源化,消除了二次污染,具有较好地推广应用价值。2011年12月,该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科技鉴定。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应用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据了解,该公司的大型磷酸装置国产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磷铵外环流反应器获国家发明专利,磷酸磷铵污水闭路循环属国内企业首创,并开创了磷酸行业“污水零排放”之先河。

浙江龙盛集团现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生产基地、中国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不仅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建立了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还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成立的“中国染料色彩研发基地”,研发了高牢度的染料新技术。

据介绍,龙盛利用所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截至2011年底,龙盛在国内已申报发明专利130多项、授权7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累计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69项,其中5项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5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9项获得科技进步奖。龙盛开发的分散染料产品分散蓝BH在“COLOR INDEX”成功申请染料索引号——分散蓝381#,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的染料索引号。近三年,龙盛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6.9%,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5%。

排名第183位的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在橡塑助剂行业树起了绿色环保发展的标杆。

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化工企业,对传统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术革新,自主研发的“橡胶防老剂中间体RT培司低温液相催化加氢”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三废”排放比传统工艺减少99%,以新工艺中间体RT培司生产出的橡胶防老剂4020和4010NA,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由国内三角轮胎、佳通轮胎、青岛黄海轮胎等规模较大的轮胎厂家使用验证,证实能够符合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要求,可以完全替代同类进口产品,从而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我国高端防老剂市场的局面。

圣奥H-TMQ、S-TMQ新型橡胶防老剂突破了传统技术路线,特别是在关键环节上,通过自主创新,使产品的防老化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该产品对热和氧引起的老化有极佳的防护性能,综合防护性能相当于传统橡胶防老剂RD的1.5~2倍。二是对金属的催化氧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改善耐曲挠性能,且与橡胶有更好的相容性,可大大改善橡胶硫化过程。三是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工艺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后处理无废弃物产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环保问题。在2011年6月21日于山西太原召开的新型橡胶助剂技术研讨会上,会上,与会专家及代表对该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产品性能表示充分肯定。

排名第199位的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3月投产的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和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与2007年10月投产的一期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所使用的高电密离子膜电解槽相比,吨碱整流电耗可降低100kWh;引进的日本智索108立方米聚合釜成套工艺,与一期工程70立方米聚合釜工艺相比,PVC质量更加稳定、产品品种和型号更多,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选用了膜法脱硝、PVC母液水回收利用装置、ESD紧急停车系统等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安全环保控制能力。新增销售收入达18.5亿元。

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价值

管理方式逐步深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实现节能减排和开拓新的销售提供了制度保障。

首先,企业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谈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项物质技术的创新,远没有一个根本性制度的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得艰难、来得紧迫。”纵观华峰的发展,制度和管理创新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和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尤其是2011年以来,华峰集团对集团所属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公司加强了战略与财务的管控,逐步建立起适应多元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形势,华峰集团从向管理要效益入手,开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创新、创优、创效活动,开展“对比标杆、改进短板、总体提升、争创一流”的对标管理活动,千方百计降成本、提效益。广大员工从自身做起,注重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作业环节,进行对标、追标、达标、创标,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努力做到低成本、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华峰集团有效发挥了产业协同能力、发展把控能力、系统创新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成功实现了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及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了企业价值。

其次,实现了降本增效。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此次排名第31位,其下属煤化分公司的管理创新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特别是在兖矿集团加快煤化公司转方式调结构减亏增盈动员会后,煤化公司迅速展开工作。他们以对标管理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各类对标指标429项,全年完成对标指标408项,完成率95%。首先是优化煤炭供应流程。优化采购流程,气化煤以神木煤为主、神华煤为补充,科学搭配采购;推行煤炭超市,实现网上比价采购。实现外部煤炭矿厂直供,取消了中间商的操作;鲁化、国泰公司实现火车专用线共享,运输成本降低15元/吨。加强运输户管理,严把煤炭验收关,以热计量,超灰扣吨,严格执行质保金制度,各种煤种累计扣吨11.5万吨,节支8900万元。他们还努力做强做大经贸。公司利用魏庄煤场和国际焦化场地、铁路资源,拓展煤炭和焦炭贸易,累计实现经贸收入30亿元,创效3000万元。

再次,一些肥料企业积极探索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营销模式,实现了管理创新的提升。其中,排名第78位的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联手打造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他们秉承“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联合服务”的十六字方针,2011年双方在吉林、重庆、河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15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2.4万亩,作物品种涵盖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油菜、果树、蔬菜等大宗作物,示范效果显著,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

用长势说话,用产量说话,使新洋沣拥有了最大的话语权。在2011年启动的这15个基地中,6个基地完成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根据中国农大的统计数据,这6个基地与同等地力、灌溉条件下的非示范地的投入和收成相比较,每亩地可增加收入100元左右。因为是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养分需求实行配方施肥,各示范基地作物在抗病虫害、抗倒伏、防早衰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出很突出,河北藁城、吉林农安等示范基地的农民无不为强烈的反差所震惊,为示范的神奇效应所折服,纷纷表示以后要跟着示范基地走。不少经销商还要求把示范基地办到自己的“地盘上”,引导了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

缓控释肥是新型肥料产品,但国内概念炒作、夸大宣传等现象层出不穷,加大了缓控释肥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为此,位列第87位的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在缓控释肥产品推广方面坚持产品施用效果让农民“眼见为实”为出发点,大规模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引导农民了解缓控释肥产品,使这一良好的产品在农民中口口相传,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公司还积极利用产品试验示范结果的反馈,调整缓控释肥配方、优化相关生产流程,提升缓控释肥的质量和专用性,开发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专用缓控释肥产品,受到了农民的青睐。2011年,该公司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推出“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配置500台农化服务车和10000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缓控释肥的“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即购买金正大缓控释肥产品,公司同时提供播种、施肥服务,极大的拉动了产品的推广。

此外,通过管理创新,企业还实现了能耗及物耗的大幅降低。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则在合理配置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铝联产、油-煤-盐“三化合一”及钛白粉清洁生产等产业链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先进合理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在研发、试验方面,集团规定任何方案都要提出所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物的毒性及与安全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提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和“三废”处理意见。使公司的能耗、物耗指标大大改善。其中,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11年为0.9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了2.04%;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2011年磷铵为88千克标煤/吨、复合肥为42.5千克标煤/吨、水泥为84千克标煤/吨,同比分别下降2.22%、1.16%和1.29%;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为17.86吨/万元,同比下降2.29%。

猜你喜欢

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化工管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