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问题辨析:理论模式及中国特色

2012-08-15陈伟松胡尤升

关键词:人权民主发展

□陈伟松 胡尤升

民主问题辨析:理论模式及中国特色

□陈伟松 胡尤升

近年来,民主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的焦点基本围绕在东西方民主的差异和孰优孰劣上。面对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伪存真,破除对其迷信;谨防西方“自由、人权、平等”民主意识的演变。通过对中西方民主问题的辩证分析,充分说明民主模式遵循的是最适合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民主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排他性等结论。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是一条立足于具体国情,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历程值得各民主国家参考和借鉴。

民主的演变;民主形式;西方多党制;中国特色民主

民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数千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所形成的特定政治范畴,它的发展和演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自古希腊文明以来,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民主的探索和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民主的本质,与时俱进地推进各国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焦点。

一、民主的由来与演变

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之中,是由希腊语人民和统治组合而成的,意为由人民进行统治[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主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各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各国人民以及统治者对其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民主基本上经历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历程。比如资本主义的民主与封建主义相比,民主的道路则有着跨越式的迈进。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形态,从社会性质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两大类型。

(一)资本主义的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如果从古希腊民主算起到今天,西方的民主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程了,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民主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则是发生在工业社会以后的事。

在工业社会以前,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先哲先贤,还是精英政府,对于现今民主这个“香饽饽”似乎并不感冒,反而不少人对它持有强烈的否定甚至是厌恶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眼中,民主就是多数穷人对少数富人的专政。他们普遍认为,多数人是无知无识的,而政治又是专业人才的领域,专业人才永远是少数的。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多数人一旦获得参政的权力就会变成集体暴君。这些观点从苏格拉底到美国的开国之父那里都可以看到影子。在《柏拉图对话录》中曾记载着这样一段对话:“他力图说服某人,做决定时不应受到民意的左右,因为大多数人是无知的,他们的意见不值得采纳”①。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充当政府的统治者,由于民主让所有人参与,这样便无形当中取消了分工和专业化,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政治成为一种无效率的东西。他们都一致认为,人天生就存在着道德和智力的不平等,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应该反映这种不平等,而把地位不平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则是最大的不平等。美国独立之后,民主似乎从来都没受到前几届总统的青睐,从第一届华盛顿总统到第三届杰弗逊总统都绝口不提民主,第四届总统麦迪逊则将民主归结为给政府带来麻烦和不便的根源。如果查看了《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便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对民主的声讨。

工业社会以后,尤其是冷战过后,西方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民主也逐渐摆脱之前的落魄地位,而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热捧的“香饽饽”并有将此宣扬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不是用一言两语能够概括的,里面夹着多少西方人民血泪史,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最终能成为西方的核心价值和外交工具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从工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不断受到资本经济利益挤压,加上西方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发动声势浩大的运动甚至是革命,最后迫使资产阶级做出让步;其次,西方民主在发展过程当中已经潜移默化的被篡改或是阉割,它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底线,它是一种有限的民主,比如“代议民主”“宪政民主”;最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段时间的民主实践,他们发现这个被阉割的民主在他们绝对的统治控制之下,自己的权力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反而在这个民主的幌子下能增加政权的合法性,更能将社会的不安因数消除于无形。最重要的是没有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民主则变成了资产阶级热捧的香饽饽,同时也以此作为侵略发展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有利工具。但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不管它怎么伪装都改变不了它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仍然是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

(二)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主形态登上历史的舞台,可谓备受关注,因为它是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实现非剥削制度下的国家民主。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以后才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维护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是多数人的民主,不是金钱民主,口袋民主。尽管社会主义民主自身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它也不是一触而就的,其发展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民主的传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都强调中央集权,实行家长制。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则是晚清时期严复等爱国进步人士从西方带回来的“舶来品”。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刊物创刊,大力提倡“德先生”,“赛先生”②,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民主意识由此觉醒,并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但是那时的民主往往与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多少中国进步人士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嚎,启蒙民智,民主便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并作为一种革命的手段来号召革命,推翻反动统治。不管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还是后来的辛亥革命,都可以从中找到民主作为一种革命手段的影子。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缺少马克思科学思想的指导,爱国进步人士对新学的推崇还不能很好的做到去伪存真,因此那时的民主还不能算得上是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说是从1949年才慢慢得以建立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中国在世界以独立主权国的身份重新站了起来。我们发扬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走的是实事求是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摸索之路,我们谓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回头路,犯过错误,错误的实行阶级斗争为纲,走继续革命的路线,这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摸索并没因此而终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党坚持马克思科学思想,取消“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呈现飞跃式的发展,从此民主作为革命的手段便逐渐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和条件。我们对民主的认识从革命手段到发展目的的转变历程也是中国特色民主之路的成长过程。

如果说1949-197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预备期的话,那么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牢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这个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自身存在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一样,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不能超越客观历史阶段。中国是一个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至深的国家,民主从理想变成现实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社会主义民主要发展一定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同时又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逐步扎实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朝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

二、破除西方民主迷信

不管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当它被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进行宣传时便有违民主本身的科学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成是对民主的迷信。

(一)对民主的科学再认识

破除西方民主迷信的第一步离不开对民主进行科学深入的再认识。这种认识具体可以从主观、客观、历史唯物观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1.价值理念的差异性决定民主主观认识的多样性。民主从主观上看,可以认为是人的一种认识,一种价值理念,不同价值观的人便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民主是社会统治阶级,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所进行的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方式;资本主义民主观则认为,民主是三权分立,政党轮流执政,竞争选举。现实生活中,即使在同一个国度的人们对民主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人从个性解放层面理解,认为民主就是自由;有人从国家政权层面看,民主是政权在不同政党之间的轮流更替;对民主的理解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允许的。

2.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衡量民主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从客观层面看,民主可以看作是一种制度设计,衡量制度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它是否能带来国家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因此,允许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标准,如美国的民主标准是自由、人权;北欧的民主标准是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主义的民主标准是人民当家作主。在这些标准当中没有一个是放之四海皆有效的,那些受蛊惑照搬西方民主经验治国的国家的现状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如印度号称实现西方民主60多年,至今仍没办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和日益增加的人口问题,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不是民主,贫穷不是民主。

3.从历史唯物观看,民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只要它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那么它的发展就取决于经济基础,同时受各国不同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从来就不存在超越具体历史阶段的民主。各国的民主的发展应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从各国国情出发,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民主之路,这才是各国民主的真正出路。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或是受到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蛊惑只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历史是有迹可循的。

(二)西方的多党制

西方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它的多党制,这种由多个政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的民主制度,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是一种最优的民主制度而备受推崇。它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对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便会发现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与身俱来的弊病:

1.它过多的考虑短期、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整体利益。西方政党为了能当选执政,往往会出台一些政策极力讨好选民,这些政策大部分是以损害国家长远利益为前提的。如每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都会对台出售大批武器。它能在短期增加就业,促进军火制造业的发展,但是长远来看,它对中美两国的关系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又如2007年在美国国会议员当中掀起的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的浪潮,它可能对美国某个地区的经济有利,但是显然是不符合美国整体利益。因此,不得不被美国各区1028名学者联名上书反对[2]。多党竞争的结果只能导致各政党都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而所谓的国家利益只能等到当选执政再说了。

2.它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游戏,深受利益集团的操作和控制。1860年林肯总统选举花了10万美元,1980年的总统选举上升为10亿美元,2008年奥巴马总统选举创历史之最花了24亿美元[3]。每一个候选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没有利益集团的支持,这个游戏的门槛都进不去。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美国政治家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控制。如近几年来美国校园发生多起枪击事件,美国枪支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美国人的人身安全,但为什么禁止枪支使用法案却一直无法通过执行,这与美国军火制造商的背后操作离不开关系。烧钱的民主必然带来权钱交易也必然产生捞钱的腐败,所谓西方的民主其实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3.党派间的竞争容易树立冲突,扩大社会矛盾,进而导致社会改革举步维艰。西方直选的一个突出特点:对抗式的竞争选举。两个政党常常为了争取执政,互相攻击诽谤,互相拆台,有时甚至到了只论党派,不辨是非的地步。这种行为容易引起拥护各自政党民众的对立,扩大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和民族的分裂。西方的多党制还容易导致社会改革的困难。任何一种社会改革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必然产生利益多得方和利益少得方这个结果。变革自然会引起利益少得一方的反对,这种反对力量往往被反对党所利用从而使改革举步维艰。西方发达国家都没办法避免这种困境,更何况在发展中国家,冒然实行西方多党制度的后果可想而知。

(三)“民主、自由、人权”西方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不断的进行领土的扩张,利益的拓展,同时伴随着以“民主、自由、人权”为标榜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渗透。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在越南和朝鲜战争的失败,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了要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立足不败之地,外交策略必须由“硬实力”向“软实力”③转变。尼克松1969年就职演讲中曾说:“经过一段对抗时期,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年代”,“历史赋予我们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称号”,“我们邀请那些很可能是我们竞争对手的人进行一场和平竞赛”。面对国际形势的转变,尼克松总统果断采取和平演变策略[4]。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其后继者不管是福特,卡特还是克林顿,布什政府,对这一和平演变策略都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如卡特政府直接把人权作为国家对外策略的主要目标;克林顿政府将国外的民主列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三大目标之一;布什政府更是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论”。正是在这些和平政策的演变下,最后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民主、自由、人权作为武器,仅花了46亿美元便成功的改造了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中亚三国,从而实现其外交战略目标。

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乐此不疲的向第三世界国家宣扬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理念,那么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是否真正的享受到了民主、自由、人权呢?首先,在美国拿枪支管制改革来说,如果它真的是一个民主的国家,那么对枪械管制举行全民公投,从而达到严厉管制枪械的目的,这似乎并不难。以民主自傲的美国,阻力何来?因为他们的民主已经卖给了出价最高的那个人了,公民有民主之名无行使民主之实;其次,美国社会号称拥有言论自由,可是为何没有一个总统在竞选时敢批评或是谴责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的行为?可想而知,犹太人财团控制着大部分美国的经济命脉,继而控制国家政治的方向。这种言论自由其实已经被架空或是绑架,并无真正的意义。又如西方人所提倡的新闻出版自由,它也没能阻止西方新闻市场大鱼吃小鱼的悲剧,最后只能导致新闻市场被少数大型传媒垄断。如美国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垄断了全世界60%的传媒市场。垄断是自由的天敌,当世人的耳目以致头脑,被少数传媒巨头的新闻把关人左右时,还奢谈什么新闻自由[5];最后,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人权,无非就是遮人耳目,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特别是西方国家所发表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言论纯属谬论,完全是以提倡人权之名干涉他国内政之实。美国独立之时高喊人人平等,可是为何在刚开始通过的美国宪法当中却没有人权的条款。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大部分都是奴隶主,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奴隶连生存权都没有,更谈不上人权。二战以来,美国都还实行严厉的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严重,黑人的选举权也都是通过几十年的斗争才争取得来。美国女性记者也是在肯尼迪时代才被允许进入白宫参加记者招待会的。现在的“八小时工作日”和“五一劳动节”是芝加哥工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纵观历史,人权与西方所提倡的民主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歪曲历史,通过包装和改造,打着民主口号的人权席卷而来时,我们就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历史和实践证明:唯利是图,个人主义,剥削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内核,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自由、人权无非是包裹在这种内核外面,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而提供条件和保障的抽象话语和法律条文。这种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中国特色民主之路

当今,民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是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然而,民主作为一国的政治形态来理解,那么它则通过不同的体制、制度表现出来。各国的国情不同,民主的发展道路自然不一样。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便是最好的例子。它是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循序渐进而探索出来的科学发展道路,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是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做出的科学选择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体制表现出来,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民主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西方的民主模式与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没有可比性,因为各国的环境不一样,走的社会道路也不一样,历史证明从来就没有最优的民主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便是为实践所证明的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模式,是立足中国国情而做出的科学性选择。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过去曾受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并且有着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历,这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在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经济体制逐渐向“深水区”迈进,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也陆续进行,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分化将导致大量的矛盾和冲突,这必然对中国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冲突。这些都是中国最现实的国情,这些因素决定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民主建设道路,才能保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任何企图复制和移植西方民主模式来改造中国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甚至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匆匆忙忙地搞、脱离国情的搞,就会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6]。如号称已经成功实现西方民主60多年的印度,至今仍然没办法摆脱贫困和人口问题的困扰;有“微笑之国”的泰国,实行西方民主70多年来,至今仍然时不时地发生军事政变,“投票箱出政权”对他们来说仍然只是梦想。盲目推行西方民主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有目共睹。

(二)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是遵循本国民主建设规律的渐进性改革之路

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基础之上,在实践当中探索出来的民主之路,它必须遵循我国民主建设的内在规律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压迫,争取民主独立和社会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获得的,是亿万人民用他们的鲜血、生命、财产、情感和智慧换来的[7]。它是中国历史、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贫穷落后、备受屈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实现国家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香港、澳门的回归,神舟七号飞天,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成功战胜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都归结于有着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它是“中国奇迹”的政治保证,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它维护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利。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模式与西方民主模式的最本质的区别;依法治国是我国顺利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利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没有经验可循,与西方民主300多年的发展史相比,它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中国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将给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社会矛盾和冲动,首先是使用道德手段进行处理,当道德手段失效便发挥民主程序的作用,如果民主也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法律则是最后的选择,因此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利保障。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又决定了我国民主发展道路必须是渐进式的。我国改革开放一直以来都遵循这样的一种模式: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高效稳健的改革之路。它决定了我国民主建设必须也要遵循先难后易,增量推进的渐进式规律。中国特色民主之路只有在坚持“三个统一”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它始终以“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它不仅包含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普遍因素,而且体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的特殊因素。它是中国保持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政治制度保障。2005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是看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的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④这里不是从形式上、概念上去定义民主,而是提出了一个衡量民主的客观标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便是这一客观标准的重要体现。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情,中国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便完成。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以5.8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对立与动荡,虽然也遭受不少挫折和磨难,但总体上是不断进步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到广大人民的身上。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2010年中国农村的贫困总人口已经减少为2688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8%。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11年的21810元,扣除价格因数,比1978年增长10.3倍”。⑤一国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系列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模式。它一方面保障广大人民基本权益的行使,一方面又能聚集民力、民智,统筹兼顾实现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民主之路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原因。

四、结语

古往今来,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评价民主模式的好坏应该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遵循适合性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民主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排他性。不管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而不是带有偏见和有色眼镜盲目崇拜,搞民主迷信。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是一条新的民主道路,它所提倡的民主是具体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是符合我国国情,以我为主的民主,不是西方民主的附属品。如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也必将是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它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民主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在经过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之后,这条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民主之路将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 释:

①张秀章,解灵芝.《柏拉图对话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98.

②“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称号。“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il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史指近代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③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当时美国的硬实力主要是对苏联的军事竞赛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封锁;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制度,传媒等。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便是软实力的象征。

④2005《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第八专题: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

⑤2011《人权蓝皮书》: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农村的最大人权问题。

[1]庄聪生.民主的多种面孔[J].红旗文稿,2009,(17):24.

[2]蔡元明.为什么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J].红旗文稿,2009,(11):5.

[3]文平.“普世价值辨析”[J].红旗文稿,2009,(10):7.

[4]肖黎朔.美国民主、自由、人权战略的来龙去脉[J].红旗文稿,2009,(3):13.

[5]王农媛.理论热点辨析[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87.

[6]梅宁华.破除民主迷思[J].红旗文稿,2009,(1):19.

[7]房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八个观点[J].红旗文稿,2009,(11):17.

D262.11

A

1008-8091(2012)02-0085-06

2012-03-28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陈伟松(1986- ),男,福建漳州人,广西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人权民主发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