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空经济区
——国内外文献综述

2012-08-15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空港临空经济区

程 程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临空经济区
——国内外文献综述

程 程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从时间序列和研究方向两个角度,对临空经济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尝试性浅析和综述。

临空经济区;国内外文献;综述

从1965年美国学者Mckinley Conway提出的“临空(The Fly-in Concept)”这一概念至今,伴随着临空经济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临空经济区作为其空间组织形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中新的研究对象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从时间序列和研究方向两个角度,对临空经济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浅析和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针对临空经济区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与经济腹地,尤其是所依托的城市并列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临空经济区和经济腹地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寻求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作用进行了经济效益的评估和探索,并且将数量模型运用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ckinley Conway(1970)定义了的航空城以及机场综合体(Airport Complex)概念,即利用机场核心作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综合区域,这一研究成果促使其1993年出版的《航空城:21世纪发展的新概念》成为临空经济相关研究方面最具权威性的著作。Kasarda(1991)提出的“第五波理论”,通过经济发展对交通的依附关系历史的研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继航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这四波浪潮依次兴替之后,国际上更便捷的航空运输将会逐渐成为贸易、人力、信息的主要承载方式,并依赖于航空港。这一结论为临空经济的出现提供了研究背景和现实基础;以及其提出的空港城(aerotropolis)和机场城(airport city)概念,也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Doganis(1992)从机场服务业及其辅助设施对机场功能的提升作用和对机场发展趋势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成功机场管理公司其酒店、餐饮、体闲、购物、商务等非航空业务的收入都已超过了航空业务,成为空港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趋势直接影响到机场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相关政策导向,也成为判定空港规模、影响力及其临空经济区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之一。Weisbrod(1993)以剑桥系统研究所1993年对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空港所进行的研究为基础,根据这些空港邻近地区的经验建立了经济影响预测和空港地区土地开发规划模型体系,阐述了新建或扩建临空经济区对地区发展的经济影响和规划构架,将其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量化。由于其研究涉及的大样本分析和成熟的研究方法,使其成为较早利用模型对临空经济区经济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Kasarda(2001)从区域和空间的角度提出了由空港向航空城转变的新发展模式,将机场通过航空运输产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为依托区域经济和上下游产业的新规划目标。Beyers和Hyde(2003)根据美国25个主要机场的数据,分析了机场在对当地就业率、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说明空港如同海港和铁路一样,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并提出了有关临空经济区土地开发的利用政策和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的政策建议。Forsyth和Gillen(2004)进一步阐述了空港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临空经济区的研究由简单介绍逐步发展为:结合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出发研究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与城市和区域的关系、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涵盖范围较广,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特别是针对国内某些大型临空经济区的案例分析与研究,极大丰富了临空经济区的相关研究。

相对而言著作形式的文献资料则较少,主要代表成果包括:夏占义,李平等学者为代表的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2006撰写出版的《临空经济理论实践探索》从产业的角度设计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并主要以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作为案例分析,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区内产业关联性分析,对区内主导产业选择也有探索性研究;首都空港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年出版的《空港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探讨》,将研究对象进行聚焦并提出了“空港自由贸易区”概念,结合临空经济学理论对首都机场完成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建议;张军扩,侯永志,高世楫等(2008)撰写的《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书中从建设大通关基地的设想来推动首都临空经济的发展,并对大通关基地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空港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构想;曹允春(2009)撰写的《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对临空经济区相关研究范畴进行了较为全面且详细的总结、梳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文献综述部分为研究临空经济区相关内容提供了充实且连贯的文献资料,夯实了理论基础。对于其他形式的文献,本文将分为五个研究方向进行归纳与评述。

1.针对临空经济区概念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我国早期相关文献的视角主要以介绍和引入概念为主,伴随这一研究方向的不断深化,借鉴和应用国外的理论与建设经验来指导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逐步成为这一方向的主流,例如早期的张雄(1997)、刘武君(1998)、黄天元(1999)等学者。其中,曹允春(1999)在对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状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功能单一的空港要发展成为具备多功能的、成熟的临空经济区,一般要经历三个模式:航站区、航空港区、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是从空间构成、结构功能、土地利用模式、开发周期等角度探讨空间结构的构成模式和演变规律的。欧阳杰(2005)将临空经济区空间区域进一步扩大,引入并提出了航空城的概念,将国际先进的研究方向与国内理论进行了对接。杨友孝,程程(2008)结合国外临空经济区先进案例及其发展路径与模式,提出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建议,使得国内临空经济区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2.针对临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由于临空经济区这一概念的引入首先是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因此结合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在我国最早出现,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曹允春等学者(2006)认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空港周边具备的区位优势。虽然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种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空港、区域的规划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把这种作用落在实处,因而临空经济区建设应融入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中,在区域经济总体框架下进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刘雪妮(2009)应用扩展后的投入产出模型从航空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针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方法,并从GDP、就业岗位等方面得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孙淑美,黄达海(2010)同样基于物流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和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入手,引入“临空经济发展动力”这一概念。黄建伟等(2011)通过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处理对临空经济区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促进了这一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3.针对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为临空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媒介,临空经济园区选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造、周边环境建设、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便至关重要。基于此对于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升温,特别是近些年国内一线城市“城市病问题”愈发凸显,结合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宪政经济学等理论的文献日益增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姚士谋(2006)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案例,分析集中在临空经济区内的空间布局,涉及了空港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避免与经济腹地其他空港的竞争,以及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程度提出了发展不同类型功能区的建议,较早的提出了空间布局与规划的理念。顾哲等(2008)从国外著名临空经济区中的物流园区角度出发,根据其临空指向性强等特征,以其作为规划的基点,对临空经济区内其他功能区的布局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观点。胡志良,王艳霞(2009)通过对天津市临空产业区的研究,将城市规划与临空经济区规划作为整体进行分析,促使两个研究主题有效结合,丰富了这一方向的研究对象。

4.针对临空经济区产业划分与选择方面的研究。随着空港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凸现,临空经济区依托空港附近信息、交通和产业多样化等区位优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的增长极。由于产业是连接区域经济宏观层面和企业发展微观层面的关键环节,因此从产业角度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关联性分析、产业集群程度分析等。特别是针对某些临空经济区的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隋广军等学者(2008)集中新白云机场临空经济区现有产业做了详细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例如现阶段应发展汽车制造业及其他高新技术制造等产业,建立并合理布局专业化园区,大力吸引企业总部的进驻等针对性政策建议。杨友孝,程程(2009)从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出发,依据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结合临空经济区发展阶段划分的结论,对广州新白云机场临空经济区内的主导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将主导产业选择问题从静态研究深化为动态分析,并在区内主导产业选择结论的基础上给予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了增强针对性这一方向的文献多采用案例分析,区别以往。刘雪妮(2007,2008,2009)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引力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临空经济区内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区内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评估,并从经济学角度对临空经济区流量进行了分析,促使理论界对临空经济区的研究由规范分析逐步向更为严谨的实证分析转变。

5.其他相关理论的应用与研究方向。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曹允春等(2009)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明确研究对象、区域空间布局的相关初始状态入手,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并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对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拓展了这一方向的研究领域并得到了部分有益的启示。傅毓维,李栋梁(2010)依托国际竞争力理论对分析区域空间的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自由度等要素较强的适用性,以临空经济形成机理为基础,进一步剖析临空经济的内涵,并提出打造临空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方明,袁堃(2010)则侧重从临空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界定了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影响临空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对样本临空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分,分析方法和应用理论均是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责任编辑 高 巍]

F560

A

1009-6981(2012)03-0087-03

2012-02-25

程程(1983-),男,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助教职称。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空港临空经济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