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
2012-08-15许月明
许月明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论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
许月明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建国初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执行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但同时刘少奇同志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统一战线;理论;实践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刘少奇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他继续坚持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不断研究和总结统一战线理论和经验,并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深入指导了建国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一、明确统一战线思想,强调发展和加强建国后的统一战线
建国初期,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规模空前广泛,实现了包括各民族、各阶层、海外各地爱国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在内伟大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这一爱国主义的大团结,对于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过渡时期的头几年,党既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又要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着重强调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必须实行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才能战胜压在自己头上的强大敌人,并在战胜这些敌人后巩固胜利的果实,成功地建设新中国”,“不独今天实现新民主主义需要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就是到将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时候,一样地需要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1]
但是,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于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不但出现了取消统一战线的论调,而且对于党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存在不理解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认为革命是我们领导的,江山是我们打下来的,进而产生了骄傲情绪,断言已经不需要统一战线;有的则很是看不惯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和原国民党军队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参加政协会议,认为革命的功劳被别人抢了去,对统一战线表示严重的抵触;还有的认为“做这种统战工作要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不值得”,[2]是找麻烦。刘少奇意识到这些错误思想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必将会影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高度重视这些思想和论调,并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指出:“要不要统一战线,不决定于胜利不胜利,而决定于中国的国情。中国今天无产阶级很小,共产党员在全国人民中更占少数,工业不发达,生产量不大。这些条件决定了党必须实行统一战线的政策,必须联合农民,各民主阶层,联合一切愿意跟我们走的人,其中包括已觉悟过来脱离了反革命阵营的分子。”[3]对于党内一些人存在的对各方面爱国人士和党外人士的抵触,刘少奇郑重说明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高度的原则性和觉悟水平,我们党的政治原则决不会因为发展统一战线而被牺牲或者降低,恰恰相反,是要把党外人士的思想提高到我们的纲领水平上来。针对党内存在的怕麻烦、图清静的错误思想,他指出:“搞统一战线是找麻烦,但又是省麻烦。经过这种统一战线工作,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政治代表人物不造社会主义的反,相反地他们服从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省了大麻烦。”[4]总之,刘少奇同志以马列主义的原则坚定性和政策灵活性相结合,对于建国初期党内在统一战线工作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纠正,使全党同志能够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去认识并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于继续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问题也在思想上达到了统一,从而有力推动了建国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二、坚持贯彻统一战线原则政策,主张巩固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
由于遭到“三座大山”的长期压制和排挤,由于饱受战争的创伤,在全国解放前夕,我国的国民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建国后,当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也就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就必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充分发挥一切经济力量的作用,以利于实现发展生产和恢复经济的工作。建国后的头几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决不能忽视在我国现代工业中占到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和力量。正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5]但当时的一些党内同志不能完全理解和认清二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在城市工作中,不能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服务,而强调与资本家作斗争,企图消灭资本主义。这种倾向,在当时严重阻碍了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刘少奇针对党内存在的这种“左”的倾向和资产阶级的疑惧心理,根据二中全会精神,反复阐明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政策,论述了巩固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他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城市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实现这个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掌握一切对于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与民族资产阶级站在一道,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官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自由资产阶级不是我们的斗争对象,如果作为斗争对象,即犯路线错误;不与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不搞统一战线,而是要进行阶级斗争,这是违背中央的政策路线的。在城市发展生产,第一是发展公营企业的生产,第二是发展私营企业的生产,第三是发展手工业生产。为达此目的,要照顾四面八方,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巩固和加强与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质上坚持和贯彻党的统一战线原则政策,推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从而为实现党在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服务。他的理论与实践,纠正了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使党员懂得了必须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加速发展生产和恢复经济,并对于保持我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刘少奇还在资本家中开展工作,调动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他针对当时资本家不敢大胆经营的顾虑,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剥削进行了历史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意义,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对促进生产是有进步作用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生产上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并且,他在积极阐述党在一定时期内允许有限制地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成份的方针的同时,对资本家的事业和政治生活给予相当的扶持和关心。他提出了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可以平行发展和相互配合发展的观点,公私企业既可以展开和平的经济竞赛,又可以在原料、市场、价格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提出了劳资两利的原则,逐步地把民族工商业引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就给民族资产阶级吃了“定心丸”,促进其在生产上加大投入。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刘少奇关于巩固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为此开展的各项工作也是成效显著的。
三、运用统一战线方法,参与指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1953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以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政策,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可以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任务,党中央以上述思想作为理论依据,从我国具体的实际出发,决定采取和平赎买的方法对资本主义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为此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作用。刘少奇不但参与制订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而且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与统一战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与资本主义改造之间的重大关系;在实践中,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参加了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指导。在195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重要讲话,论述了党为什么要用和平赎买的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透彻阐述了在我国用赎买的方法实现和平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我国已经具有的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等国际国内各种有利条件,使和平改造变得现实和可能。他说:“从消灭我国现存的剥削阶级来讲,这种统一战线的方法,即和平过渡的方法,又可能是主要的方法。”[6]并且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工作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服务的,使全党认识到统一战线实际上是新时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重要武器。这之后,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在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会议上的讲话、在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对我国用和平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经验,作了全面总结,批判了在对资本主义改造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为丰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进行了有益指导。特别是在刘少奇关于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改造的理论指导下,党完成了将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改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伟大实践。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让他们参加政治经济生活,是党统一战线的最终目标。党一贯坚持消灭阶级,改造人的方针。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八大的政治报告中,刘少奇就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要“采取教育的方法,逐步地改造资本家,使他们由剥削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就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7]在实际工作中,刘少奇十分重视对资本家进行实践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使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消除心中的疑虑,让他们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刘少奇还主张在资本家中间培养一批愿意同我党合作、积极赞成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影响和带动其他资产阶级分子尽快完成自身的改造。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内的政治生活开始不正常,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这让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思想动荡不安,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害怕党内整风反右会延伸到党外。针对工商界的思想浮动和心里顾虑,刘少奇在接见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时,提出了“顾一头,包一头”的方针,即要工商界“顾一头”(顾自我改造、为人民服务一头),国家“包一头”(包工商界物质福利一头)。他说:“工商业者只要跟着人民政府,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同共产党合作,不论老、病或者其他困难,国家都负责到底,包到底。”[8]这一政策是党一贯坚持的赎买政策在新的情况下的具体化,它使资产阶级分子安心工作、安心改造,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总结统一战线经验,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必须要及时地对一些重大而又现实的政治问题给以阐明和确定。其中,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就是党要回答的主要理论课题。刘少奇同志总结以往统一战线经验,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为着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高度出发,科学分析和论证了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政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明确指出:“在今后,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9]与此同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仍然要保持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原因:其一,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主要成立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大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因此自成立之始就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因为有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革命才取得胜利。事实证明,统一战线是有力的武器,是适用的法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建国以后,共产党也必须要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保障。因此,没有理由不让它们继续存在下去。其二,在我国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转变并非一促而蹴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部分劳动者还会受到资产阶级残余思想的影响,“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继续联系他们,代表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改造。”[10]其三,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随着党的职能地位的改变,需要民主党派发挥监督作用,这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加强。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不为私利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但是我们现在还有缺点,将来也一定有缺点,并且不可能没有错误。”[11]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共同治理国家,必定会给党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对党进行监督,从而减少党的错误。正是基于上述的论证和考虑,我党制订了社会主义时期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刘少奇关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论述,体现了他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战略眼光,并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至今,各民主党派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和衷共济,携手共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也成为一项适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党制度。
[责任编辑 郭清梅]
[1]刘少奇选集 (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32,435.
[2]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3.
[3]刘少奇年谱 (下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29.
[4]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1.
[5]毛泽东选集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31.
[6]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1.
[7]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3.
[8]刘少奇年谱 (下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78~479.
[9]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9.
[10]刘少奇年谱 (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72.
[11]刘少奇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46~247.
D613
A
1009-6981(2012)03-0031-04
2012-03-14
许月明 (1978-)女,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