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解析
2012-08-15卢圆章靳文娟河南省南水北调建管局
□卢圆章 □靳文娟(河南省南水北调建管局)
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解析
□卢圆章 □靳文娟(河南省南水北调建管局)
在介绍丹江口库区水源区的基本情况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丹江口库区水源区进行监测断面典型分析和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分析,结合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水源地综合治理工作和面临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水源区;水污染防治;治理;分析
1.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水源地共涉及河南省南阳、洛阳、三门峡3个省辖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6个县(市),丹江口水库流域总面积为7815km2,其中淅川县2821.46km2,西峡县3131.56 km2,邓州市 32.21km2,内乡县 376.7km2,栾川县 320km2,卢氏县1133.9km2。丹江口水库在全省境内主要汇水支流有丹江、老灌河、淇河、蛇尾河和丁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290.5亿m3,河南省境内库区水面面积将达到506km2,占库区水面总面积的48%。
2.《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
国家对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为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永续安全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2月10日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批复项目总投资194.33亿元,河南省27.5亿元。规划项目分近期和远期两批。近期项目全国总投资69.89亿元(2010年前实施),本省14.9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亿元,其余需地方匹配。国家投资补助比例为: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最高补助84%,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最高补助30%,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2010年水土保持项目补助提高到80%。河南省共计63个项目,主要包括小流域治理97条,总投资4.8亿元;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项目8个,总投资4.21亿元;工业点源治理项目27个,总投资4.6亿元;生态农业示范区、监测设施建设等项目总投资1.36亿元。河南省《规划》内近期63个项目中,除因企业关停转调的7个工业点源项目外,已完成40个,在建3个,其它13个项目均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并上报待批。
目前,国家已安排河南省城市垃圾污水、水土保持、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共43个,项目总投资9.52亿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5.45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9.83亿元,其中完成批复投资9.14亿元,自筹投资0.69亿元。总体上看,本河南规划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0年国家六部委组织的首次规划项目实施情况考核中,河南省考核成绩位居三省第一。
2010年河南省12个国家考核断面中,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分别为:三道河、淅川高湾、淅川史家湾、淅川陶岔4个断面为100%,西峡杨河、西峡上河2个断面为91.7%,西峡许营、西峡东台子、西峡封湾、西峡水文站、垱子岭5个断面为83.3%,淅川张营66.7%。西峡杨河、西峡许营、西峡东台子、西峡封湾、三道河、西峡上河、淅川高湾、淅川史家湾、西峡水文站、垱子岭、淅川陶岔11个断面完成国家考核目标(达标率≥80%),断面综合达标率为91.67%。与《规划》基准年2000年相比,有2个劣Ⅴ类、2个Ⅴ类、2个Ⅳ类、2个Ⅲ类、2个Ⅱ类断面都改善为Ⅰ类水质,1个劣Ⅴ类、1个Ⅴ类改善为Ⅲ类水质。虽然张营断面没有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但由劣Ⅴ类改善到了Ⅲ类水质。
3.水源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作
3.1 水源地点源污染综合治理
近年来,河南省着力加强水源地污染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省直11个厅(局、委、办)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意见》,制定了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和措施。2003年以来,水源区3市6县共关停并转污染企业801家(其中,南阳市463家,洛阳市栾川县125家,三门峡市卢氏县213家)。
3.1.1 黄姜种植治理
河南省水源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进黄姜种植,主要分布在南阳市淅川、内乡、西峡3县,种植面积达2.13万hm2,姜农达25万人。为服务南水北调水质保护这个大局,至2006年,河南省在水源区3省中率先关闭了所有的黄姜加工企业,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从而彻底清除了黄姜加工这个重污染产业。
3.1.2 尾矿库治理
2008年11月,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安排部署尾矿库专项治理工作。尾矿库治理项目涉及南阳市西峡县、淅川县,三门峡市卢氏县和洛阳市栾川县。矿产品主要有钼、钨、铅、金、辉锑、钒、天然碱、红柱石、蓝晶石、金红石、南阳独玉、大理石等80多种矿藏,其中钼金属、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水源区内共有98座尾矿库,主要是钼矿、钒矿、钨矿和锑矿等,库容为3480万m3。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治理66座,库容2400万m3,投资1.43亿元,未治理32座。
3.2 面源污染控制
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库区广大群众科学施肥施药,提倡生物防治,推行无公害生产,减少库区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一是普遍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的方法,调整施肥结构,推广使用有机肥、沼肥和绿肥,水源地配方施肥达60%以上;二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上,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引导农民使用安全、高效、经济农药,提倡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在水源地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生态能源工程,使农业废弃物及人畜粪便得到了有效处理和转化。截止2011年底,水源区3市6县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域内共建沼气池10.25万个,其中南阳市水源区4县市共建沼气池9.6万个,栾川水源区共建沼气池1500个,卢氏水源区共建沼气池5000个。
3.3 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
《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坚持科学规划、综合防治,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引进优良品种,大搞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草基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我省水源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6km2,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多年来,南阳市有12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小流域。西峡、淅川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
4.面临问题
一是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水源地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637.18km2;区域内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低,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水源地面源污染仍较严重。二是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影响治污进程。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6个县(市)中,有3个属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政府财力非常有限,项目匹配资金到位不足。三是水质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已建立,但尚不健全,影响水质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5.建议
5.1 尽早实施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编制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建议明确该规划的经费来源,尽早予以实施,并将政策和投资重点向河南省库区6县(市)倾斜;同时建议,在中线渠首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
5.2 对库区实施对口协作。实施对口协作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明确支持库区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建议参照三峡工程建设对口支援模式,协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国家有关部门、中央直属企业,尽快启动实施对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的对口协作工作。
5.3 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为保护水质,河南省水源区先后关闭了800多家企业,年均增支减收约6.6亿元,需安置下岗人员27147人。减收增支致使水源区各县财政压力较大。建议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