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建设
2012-08-15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张教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系 张教华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建设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系 张教华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1999年,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并制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这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良好的人文素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成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前沿性话题。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高职音乐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一、音乐教育概述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应追溯到古代“乐教”。“乐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乐教”是人类早期社会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能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晚清时期“学堂乐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一个新起点,但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与日本音乐教育相仿。在日本,音乐教育指的就是学校音乐教育,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门的音乐教育两部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影响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品质、陶冶情操,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专门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学习音乐专业技巧和理论,培养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本文,笔者要谈论的音乐教育主要指普通音乐教育。
二、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本身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其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1.多元性。由于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学生构成较为复杂,这些因素决定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音乐教育的评价也必须是多元化的,即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对音乐教育进行评价。另外,音乐教育的实施也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通过多元途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它要求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开展不同的音乐教育。
3.实用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一批既具有音乐理论知识,又具备音乐技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音乐理论课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展音乐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运用专业的音乐理论解决音乐学习与实践中的问题。
三、完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系统性、逻辑性是每一门学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却没有重视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出现课程内容空洞老套,涵盖面不全,层次不分明,缺少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一系列问题,使实际教学无章可循。另外,在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现行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课程并非真正的音乐教学课程,而只是简单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的艺术欣赏课。这种课程既不能清晰地体现课程价值,也没有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效果。
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能够胜任群众文化艺术机构、专业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和艺术策划与指导工作的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可见,高职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实践型的,而非学术型的。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为目标,在音乐教学实施中要以学生为发展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创造性。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学校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教案,选编适合高职学生的音乐教材。第二,教学内容要涵盖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器乐、声乐、欣赏等,教学方法要新颖灵活,突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2.关注传统音乐,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的民族音乐至今仍未建立完整的体系,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的音乐“母语”一无所知。笔者通过对中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不太热衷,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冷漠,讲课热情也大大降低,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畏缩不前。这种情况早已引起了专家们的普遍关注。1996年10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题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学术座谈会上,乔建中先生指出:“民间社会中的音乐教育,在四五十年代没有受到干扰;‘文革’后、改革开放后、今天,都处于萎缩之状,比我们担心的更为严重。几十年来看,情况越来越不好。”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本国的传统音乐推行教育保护,我国的音乐教育也要在顺应国际教育潮流的同时,更重视自身传统音乐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传统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学校重视传统音乐,为学生创造学习传统音乐的条件,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运用、发扬传统音乐。否则,发扬传统音乐教育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高职院校中应设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传统音乐的教学中,应注意保持传统音乐的“正宗性”。传统音乐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传统音乐的独特性,不应机械地用“进化论”或“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释音乐文化现象,而要把传统音乐“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3.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音乐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不属于主要课程,使得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据笔者调查发现,某高职院校一年级有3 000多名学生,但专职音乐教师只有2名,比例为1 500∶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次,没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和足够的教学设备。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多所高职院校发现,它们均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其他音乐器材和音响设备更是严重匮乏,某些学校的音乐器材相当陈旧,一些音乐设备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但学院并没有及时对其更换。最后,缺乏合理的音乐教学教材。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为学生配发专门的音乐教材,上课时一般都使用教师自备的讲义,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起不到良性作用,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综上,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只有根据高职音乐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高职音乐教育体系,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而全面推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