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2012-08-15赵德生
赵德生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1.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不断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潜意识影响也在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思想变化不定,并且很多大学生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要,凸显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1 独立特行
经济社会、网络普及、学习模式多元化,使大学生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使之思想上独立放行,行动上独立特行。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欲望。
1.2 变化多端
当下大学生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他们的反应表现形式之多,随之变化的程度之大。这也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多变的趋势。
1.3 利益在先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关键,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判断标准正有着明显的务实主义表现,普遍将近好单位、好机关作为首选,而且还要讲城市、讲环境、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等。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过于模式化的教学轻视了人的个性,有意淡化了人的自然性,忽视人的主体性,这种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强调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从而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国外的很多思想政治学说也透过互联网被介绍,被了解,对于刚刚解禁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更新奇,更具有吸引力,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因此便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目标,这样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能够与时代接轨,更加开放、具有正确引导性的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高校扩招,入取的学生受家庭条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倾向表现出参差不齐。这就需要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政治思想的重新引导,使得在人生、价值、世界观上有所偏离的同学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备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对高校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3.1 合理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位置。
现阶段,以公共课形式呈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相伴随的是老师的漫不经心,学生的忽视。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目的。这种局面的出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位置模糊有直接的联系。合理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位置,其基本要求就是让老师和学生对其予以重视,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制定严格的教学制度和规范的考核标准,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后续各项工作得以开展和完善的重要前提,没有科学合理的位置,一切的努力都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就无法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3.2 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
以人为本理念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有需要、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不能进行机械化的强灌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意识、正确估量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冲击,提高网络意识,抓住网络特点,创新工作方法。要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言行;建立完善管理系统,构筑网络文化,。
育人环境是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强调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集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的创新
在当今社会里,90后已经成为高校生源的主力,他们的特征就在于他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高速进步发展的时期,各种科学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超过了前一辈人的预料和认识。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老师应尽可能的选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器材使上课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立体。其次,还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真正的与社会接触,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是教学更加生动。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
最终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旧是我们的高校老师。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来说应该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他们应该认识到在这背后隐藏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意义。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新时期,党中央对全国高等教育的学子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点希望的达成,除了依赖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外,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也担负着引导学生实现希望的重要职责。
[1]淦述卫,邓海兰.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基础[J].科教文汇,2008,(3):135-136
[2]宇业力,石开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探讨[J].江苏高教,2009,(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