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诊人群血糖水平分层分析与管理1)

2012-08-15

护理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义诊血糖值人群

糖尿病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据Wenying等[1]报道,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 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调查显示,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40万以上,在患病率迅猛增加的同时,糖调节受损的比例明显增加,男女分别为15.0%和15.5%,标化率均为14.7%,也就是说有近14820万以上的糖尿病前期病人[1],成为世界上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20%[2],但社区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现就两年来在各社区开展义诊中得到的免费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义诊资料 我院从2009年9月—2011年7月在多个社区进行常规义诊,共有912人参与免费血糖监测,其中男321人,女591人;年龄20岁~91岁,平均58.1岁,20岁~39岁59人,40岁~59岁421人,≥60岁432人。

1.2 方法 义诊前1周在社区贴出海报,让社区人群知道有免费血糖监测的活动,血糖监测仪器均为强生血糖仪,记录每次义诊人群的血糖测试结果。由于义诊时间往往在09:00以后或在下午,血糖值均以随机血糖进行分析,把血糖结果进行分层统计。

2 结果

血糖值水平<4.4mmol/L 19人(2.1%),其中有糖尿病史1人(5.3%);4.4mmol/L~7.8mmol/L 633人(69.4%),其中有糖尿病史39人(6.2%);7.9mmol/L~11.0mmol/L 147人(16.1%),其中有糖尿病史35人(23.8%);11.1mmol/L~15.0mmol/L 62人(6.8%),其中有糖尿病史32人(51.6%);15.1mmol/L~20.0mmol/L 34人(3.7%),其中有糖尿病史16人(47.1%);>20mmol/L 17人(1.9%),其中有糖尿病史14人(82.4%)。

3 讨论

3.1 义诊结果分析

3.1.1 义诊人群特点 义诊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由于义诊活动多在社区广场进行,广场活动的人中以女性居多;另外,女性更注重自己身体状况,男性多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无需参加义诊活动等。义诊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人有时间在广场进行各种活动,知道有义诊活动也会积极参加。

3.1.2 社区义诊血糖达标率 结果显示,随机血糖达标率仅占69.4%,血糖不达标人占1/3。其中包括部分人查的是空腹血糖、部分人有糖尿病史,如果去除空腹血糖,达标率将更低。另外,参加义诊的人群中包括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及从来不知道有糖尿病的人,但由于义诊时间紧,收集糖尿病史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义诊过程中首次发现高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为数不少。

3.1.3 血糖高的人群中有糖尿病史的比例较大 高血糖人群中,有糖尿病史的人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血糖值大于20 mmol/L时,知道有糖尿病史的人群占到82.4%,说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对高血糖未引起足够重视,仍需加强血糖监测并配合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3.2 义诊活动应推广普及到多个领域 由于义诊活动目前多在社区进行,形成了以老年人为主要义诊对象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及早加强对高风险儿童的筛查意义重大[3]。为了能更多地了解儿童、青少年和中年人血糖达标情况,义诊活动应在社区范围的基础上,扩展到学校、单位和医院等,社区应对血糖进行初筛。

3.3 不同血糖水平人群的分层管理 义诊前设计记录表,义诊过程中发现血糖高者,可为其建立血糖管理健康档案,把血糖异常的人和血糖达标但有糖尿病史的人群统一登记姓名、年龄、血糖值和联系电话等,再按有无病史分别管理。血糖小于4.4 mmol/L的人群:无糖尿病史的人应问清楚其是否进餐、进餐时间,如无特别不适,建议其餐后2h复测1次,根据复测结果具体分析;有糖尿病史的人应关注其是否用药及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建议病人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若低血糖次数较多,应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注射次数。血糖达标人群管理:主要针对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可把这类人群归为常规管理对象。鼓励病人保持现阶段的饮食、运动和药物量,但至少1个季度了解1次病情、治疗情况、血糖、血压及血脂,至少1年复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神经系统、眼底及足部。血糖7.9mmol/L~11.1mmol/L人群管理:该人群是糖尿病高发的隐匿人群,归为强化管理对象。建议其去医院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排除糖尿病,并密切联系,电话随访1次,明确糖尿病的诊断或排除。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应增加其血糖监测的频率,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力争将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若血糖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仍不能控制良好,就应该去医院随诊。血糖大于11.1mmol/L人群管理:在排除少数人刚喝完饮料、甜品外,血糖值高于11.1mmol/L者大部分应该是已有糖尿病,但自身不清楚的人应归为强化管理对象。应向其讲明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并关注其对糖尿病的接受程度,避免担心、恐惧糖尿病而心理负担过重。随访前期每周1次,确保新诊断糖尿病病人能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正确看待糖尿病。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应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并加强血糖自我管理。

3.4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强血糖监测 血糖是糖尿病控制是否理想的直接评价指标[4]。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全市社区的96%,应充分发挥社区医疗的优势,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把血糖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5]。社区管理方法[6,7]:建立专案,定期培训,定期随访,专人负责。集中培训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组织社区群众听课、观看健康教育录像,发放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宣传资料。糖尿病病人定期交流活动经验、定期随访,检查血糖、血压、血脂,了解饮食及体育锻炼是否符合要求、用药情况(包括用药量、用药时间是否符合要求)。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家庭随访、集体随访。可在社区设点(健康教育活动场所、糖尿病病人之家、老年活动站、居委会等)定时进行集体随访[8]。

3.5 完善社区义诊血糖筛查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儿童筛查空腹血糖(FPG)是首选试验[9]。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提出,糖尿病诊断标准也是以FPG和餐后2h血糖(2hPG)作为标准,所以义诊血糖监测应在随机血糖基础上附加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以便了解糖尿病发病率和糖尿病前期人群所占比例。对高危血糖值人群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长期关注其血糖控制水平。

[1] Wenying Yang,Juming Lu,Jianping Weng,et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2):1090-1101.

[2] 潘长玉,陆菊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9):925-926.

[3] 申红梅.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方法的争议[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11):656-660.

[4] 良介.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4):64.

[5] 李光勇,张亚杰.大庆市社区居民糖尿病筛查及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176-178.

[6] 王正荣.运动干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6(15):2214-2215.

[7] 王三清,黄通,周国茂.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评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0):26-27.

[8] 王秀兰,吴菲.高校管理计划[J].中国校医,2007,21(3):335-337.

[9]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09[J].Diabetes Care,2009,32(Suppl1):S15.

猜你喜欢

义诊血糖值人群
健康义诊基层行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我走进人群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爱心义诊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