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水利工程和节水改造研究
2012-08-15张鹏飞吴佳菊张新中扶沟县水利局
□张鹏飞 □吴佳菊 □张新中(扶沟县水利局)
1.概述
平均降水量11.7mm,7.53万hm2小麦受旱,6万人临时饮水困难……今年年初以来,扶沟县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5%,春旱又一次“悄然而至”。虽然旱灾严峻,但多年来扶沟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建管并重,全县建有中小型坑塘36座、万亩以上灌区7处,机井1.9万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8万hm2,节水灌溉面积3.2hm2,为抗旱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和技术基础。
2.如何提高水利工程与节水改造更好地为抗旱服务
2.1 广辟水源,科学实施抗旱
春季是扶沟县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而每年春季,扶沟的自然降水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广辟水源,增加可用水量是扶沟抗旱的重要途径,引黄入扶是重要手段之一,引黄河水是江村、崔桥除地下水外最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扶沟县自1994年实施“引黄入扶”以来,已先后16次引蓄黄河水2.8亿多立方米,累计浇地13.3万hm2次,增产0.2亿kg,直接经济效益0.2亿元。今年2月6日,历时112d的2011—2012年度引黄入扶调水结束,扶沟共引黄河水0.12亿m3,在缓解县东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矛盾的同时,也为今春当地抗旱提供了重要水源。
针对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现实,扶沟县还提出“保安全,多蓄水”的洪水调度思路,积极推进水闸除险加固、“五小”水利工程和河渠连通工程建设。目前,全县10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已全部列入“十二五”计划,建设水池、水塘等小型抗旱集雨工程100处。2011年全县3座平原水库蓄水0.5亿m3,创15年来蓄水新纪录,为抗旱提供了宝贵水源。
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咸淡混浇灌溉模式也是扶沟县广开水源的一大亮点,包屯、吕潭等乡镇均有微咸水分布,且埋藏较浅,储量丰富,这种微咸水如果单独使用,会给农作物带来伤害,不适于饮用和灌溉。根据浅层微咸水易开采,补给快的特点,包屯镇研究探索出了农业灌溉用水咸淡混浇模式,即在深机井附近再打浅微咸水机井,淡水和咸水按适当比例混合,输入管道,用于农业灌溉。咸淡水混合后,水质中含矿物质更易被农作物吸收,还能起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据介绍包屯镇浅层微咸水储量达0.06亿m3,目前包屯镇淡咸水混浇技术推广面积突破0.23万hm2。
2.2 大力节水,提高用水效率
多年灌溉过度索取地下水,是导致扶沟县水资源进一步匮乏和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严酷的现实警醒人们,应对干旱必须走节水和高效用水之路。
多年来,扶沟县节水农业的尝试在不断进行中,以前容易渗水和蒸发的土垄沟不见了,代之以地下水管道;以前常见的大水漫灌方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喷灌、滴管、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我们在吕潭镇林湾村询问时,村民林秀成连说了4个“省”字:“省水、省力、省功夫、还省钱”,原本费时费劲的小麦浇水,如今在他看来已经变得非常轻松,这缘于当地大力发展“管灌”工程。
实践证明,地下输水管道取代地上土垄沟的“管灌”工程在实现节水的同时,还极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农民一刷卡,水就会从自家地头的出水口流出,深受农民欢迎。目前,这种“管灌”节水灌溉模式已在全县8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乡(镇)和4个现代化农业乡(镇)全面推行,在韭园镇,扶沟县大力推进以滴灌技术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在白潭、曹里地带则通过塘坝、水池、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
同时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扶沟县完成3处小型灌区项目投资3600万元,改造渠道达50km,新建、改建、维修渠系建筑物80多座,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达0.67hm2,年节水能力20多万立方米。灌区根据春播和作物需要,合理安排放水时间和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5月10日扶沟县大李庄灌区春灌引水顺利结束,渠首累计引水0.1亿m3,历时30d,灌区近0.33hm2冬小麦、棉花、大棚蔬菜等得到有效灌溉。
到“十一五”末,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7万hm2,年新增节水能力0.22亿m3,减渠增田66.7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5亿kg。“十二五”期间,扶沟县将继续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8个小型农田重点乡,4个现代农业乡和2个节水示范乡建设为重点,继续采取措施抓好以管灌、微灌、喷灌、渠道防渗工程建设为主的井灌区节水;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抓好渠灌区节水;在包屯镇每年发展20个咸淡混浇井组,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3 加强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工程建后管理是确保工程长久运行的关键。扶沟县水利工程与节水改造从项目建设初期,就率先在有关乡镇分别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县里及时出台了相关制度和办法。根据各片区采取的工程形式,由县水利局对各项目区进行水价测算,编写水价改革方案,由物价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复。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水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专项用于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水费结余部分,连年结转,连续使用,但不得用于灌区工程管理以外的其他开支。项目建成试运行合格后,产权全部移交给各项目区所属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并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分别签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移交书》。县里成立农村供水管理处,乡镇成立水管站,指导和监督农村小农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久良性运行。
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市率先恢复重建水管站13个,水管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乡镇负责行政管理,水利局负责业务管理。
扶沟县小农水工程项目区建成后,工程效益显著,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8万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2万hm2,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90万kg,农民人均增收3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