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与启示
2012-08-15耿凤梅
耿凤梅
(河北省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河北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与启示
耿凤梅
(河北省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河北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自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实施范围包括藁城市、廊坊市安次区和河间市3个市(区)。文章对河北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
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情况;启示;河北省
1 项目背景
河北省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河北省沙化土地总面积2126396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3%;有沙化趋势的土地226113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0%。土地沙化造成地力衰退,产量减少,加剧贫困,一些地方甚至沙进人退,被迫实施移民搬迁,其危害的严重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多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尤其是2000年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大面积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局部扩展和沙化危险依然存在,治理成果较为脆弱,防沙治沙任务非常艰巨。
为了进一步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8月下发了《关于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建立一批防沙治沙示范区,以点带面,探索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政策、机制、模式、方式、方法,优化沙区林业生产力布局,促进沙产业发展。全国共26个示范区(1个跨区域示范区,5个地级示范区,20个县级示范区)。其中河北省安次区和藁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县级示范区。示范区建设项目于2004年正式启动。2008年,国家将河间市也纳入了示范区项目建设范围,河北省的全国防沙治沙县级示范区增加到3个。藁城市、廊坊市安次区和河间市3个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依托国家项目投入,积极探索永定河泛区、滹沱河沙区和黑龙港流域的防沙治沙政策、机制、模式和技术,为同类地区防沙治沙提供有益经验。
2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04~2011年,国家共下达河北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任务6123hm2,截止2011年底共完成建设任务6123hm2,占计划任务的100%。2004~2011年共完成投资18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70万元,地方配套715万元。
3 典型经验和做法
3.1 安次区把小蜡杆做成大产业
小蜡杆是白蜡树制成的杆,即白蜡杆。白蜡树抗干旱、抗盐碱、耐瘠薄,适宜沙荒地种植,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白蜡杆韧性强,弹性大,加工后不但光亮好看,而且经久耐用,一般用作武术杆及各种工具的把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廊坊市安次区地处永定河泛区,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由于历史上河流的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近26680hm2的永定河故道区。故道区干旱缺水,土壤沙化严重,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从50年代起,当地群众就利用沙地开始种植白蜡。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工产业应运而生,蜡杆产业逐渐发展成安次的传统优势产业。2004年,安次区抓住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在该区实施的机遇,以调河头乡南马庄为中心,辐射杨税务、仇庄、码头等乡镇村街,巩固发展了1334多公顷的蜡杆基地。从事蜡杆加工的小企业达到百户,从业人员上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年产成品杆600万棵,收入25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天津、北京等全国11个省市,更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安次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蜡杆基地,并被河北省特委会评为“河北省蜡杆之乡”。
安次区蜡杆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六大优势:一是市场前景广阔。据粗略调查,全国目前每年共消耗各种器具把柄及各类用杆近十亿支,而我国年出产蜡杆仅4000多万支。由于蜡杆的短缺,除近千万支的武术杆用蜡杆制作外,其它各类用杆多用质量差、使用期短的各种杂木、藤类、竹类杆代替。蜡杆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二是土地资源丰富。安次区南部贫水地区有大量适宜种植白蜡的沙荒地和次耕地,为大规模发展蜡杆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种植空间。三是地域优势明显。安次区所生产的蜡杆光洁度、韧性、弹性均强于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四是国家积极扶持。国家通过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资金,大力扶持白蜡种植和蜡杆产业发展,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五是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蜡杆在安次区已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广大群众较好掌握了白蜡栽植技术。六是经济效益显著。蜡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以调河头乡南马庄为例,全村700人,土地133.4hm2(可耕地93hm2,沙荒地40.4hm2)全部种植白蜡。全村从事蜡杆加工、销售的人员300余人,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南马庄村仅凭蜡杆一项年收入就达300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与其他种植蜡杆面积较少的邻村相比,人均收入高出近一倍。
安次区大力发展蜡杆产业,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广大群众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防沙治沙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下一步,安次区准备依托全区14007hm2的沙荒地和次耕地,进一步发展壮大蜡杆产业,力争3a内增加种植面积3335hm2,5a内种植面积增加到6670hm2,蜡杆产量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
3.2 藁城市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农复合经营
藁城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紧临省会石家庄市,是省会生态文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沙化土地面积6670hm2,境内“三河一故道”(滹沱河、磁河、木刀沟三条河流和滹沱河故道)横穿全市,同时又是黄壁庄水库、岗南水库和横山岭水库的泄洪区,防风固沙任务艰巨。
自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在该市实施以来,藁城市充分利用当地沙地资源和紧临省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农复合经营,初步实现了“治沙”与“致富”的有机结合。例如藁城市常安镇地处滹沱河流域,土地沙化严重。依托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该镇大力发展果树生产,目前果树面积达到2000hm2,其中梨树1666.7hm2,苹果、杏树等333.3hm2,林果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该镇还大力推广了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在梨树、苹果下间作韭菜、红薯、茄子、辣椒、菠菜、花生、冬瓜等,平均每公顷果树产值6万元,林下种植收入6万元,每公顷总收入可达12万元左右。以黄冠梨+韭菜为例,梨平均产量42000kg/hm2,按市场价1.4元/kg计算,收入近6万元/hm2。韭菜于9月和10月各收割1次,每次收割3万kg/hm2,每公顷总产量6万kg,按1.5元/kg计算,收入9万元。每公顷总收入15万元。为进一步增加收入,近年来该镇还试验采用了梨树+小棚韭菜的种植模式,由镇政府对每个小棚补助1500元。此模式中,通过控制韭菜栽培时间,使韭菜于元旦左右第1次收割,春节左右第2次收割,产量可达45000kg/hm2,按2元/kg计算,可增加收入9万元/hm2。随着果品产量增加,该镇果品储藏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共有306个冷库,储藏能力达到1.2万kg。林农复合经营不仅使当地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还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
3.3 河间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河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属环渤海经济区。历史上受子牙河、古洋河多次泛滥和改道的影响,境内形成了13340hm2的沙化土地。每到冬春季节,沙区风沙肆虐,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自2008年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以来,河间市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子牙河和子牙新河13.5km长的河堤两侧造林133.4hm2,建设了子牙河和子牙新河的绿色长廊。造林方式以大户承包治沙造林为主。如瀛州镇农户刘新胜承包了子牙新河沙河桥段、古洋河部分河段,投资20多万元完成造林53.36hm2,栽植杨树4万多株。二是在沙桥、尊祖庄等乡镇建设农田林网2668hm2,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据调查,实施林网化后的农田粮食产量增加明显,平均每公顷年收入由原来的7500~1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22500元,农民增收显著。三是建设了集中连片的高标准防护片林33.35hm2,高标准经济林基地33.35hm2。项目区的风沙危害有所减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四是积极探索和发展沙区林下经济,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林下种植面积200多公顷,以林椒间作、林参间作为主。林椒间作为林下种植辣椒、效益在3万元/hm2以上。林参间作为林下种植地参,效益在7.5万元/hm2以上。发展林下养殖面积133.4hm2,以林地养柴鸡、林地驯养梅花鹿为主,效益在7.5万元/hm2以上。近期又增加了林下养殖金蝉,兴村乡一农户承包沙荒地造林10hm2,在林下投资7万元养殖金蝉,收益接近15万元/hm2。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风沙危害,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群众治沙造林积极性。
4 启示
4.1 防沙治沙是实现沙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河北省沙区自然条件普遍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把防沙治沙放在基础地位优先实施,不仅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长远发展更难以为继。
4.2 处理好防沙治沙与增收富民的关系,防沙治沙才有持久的驱动力
治沙为了富民,富民才能治沙。富民是防沙治沙的目标,也是防沙治沙的基础。只有把社会要绿与群众得利有机结合起来,防沙治沙才有持久的驱动力。安次区努力把小蜡杆做成大产业,藁城市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农复合经营,河间市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都是在努力寻找治沙与致富的有机结合点。
4.3 坚持防沙治沙与沙产业体系建设一起抓
发展沙产业,关键是要立足当地优势,通过比较优势的开发利用,形成具有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只有形成以防沙治沙促进沙产业发展,以沙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防沙治沙的良性循环,沙化土地才能实现“长治久治根治”的目标。安次区的蜡杆产业已经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F205
A
1002-3356(2012)05-0045-02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