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鳖混养模式与管理技术(下)
2012-08-15江苏省金湖县渔政管理站211600郭兆俊
江苏省金湖县渔政管理站(211600)郭兆俊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11600)唐玉华
4.放养模式 以养鳖为主的池塘,鳖的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500只~550只,放养规格为每只250克左右;池内套放鱼类夏花密度为每667平方米4500尾左右,平均规格为每尾5厘米;放养时间为6月中上旬。以养鱼为主的池塘,鱼种以冬季放养为佳,最迟要在2月底前结束(若套养鱼类夏花,则在3月底前结束)。放养花白鲢等肥水性鱼类,其密度为每667平方米45公斤,平均规格为每公斤20尾;放养鳊、鲫、草等摄食性鱼类,其密度为每667平方米60公斤,平均规格为每公斤20尾。幼鳖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20只,规格以每只150克~250克为宜,放养时间为3月~5月。
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是运用生态渔业的科学理念,提高池塘水体的利用率和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由于幼鳖放养量不大,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适当增投部分人工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少量配合饲料,鳖饲料投喂在专用食台上,每天上午9点左右投喂。投喂量为幼鳖总量的5%~10%。养鱼饲料为颗粒料和人工种植的苏丹草等为主,投喂方法与常规鱼养殖相同。
2.水质调控 水位、水质的调节应根据鱼鳖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科学掌控。通常情况下,每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20厘米~30厘米;夏秋高温季节每3天~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20厘米。每20天~3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1次,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鳖生长所需的钙质。要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增加水体溶氧。
3.病害防治 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防病治病贯穿于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每10天清洗食台1次,同时清除池边杂草,保持池塘内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增强鱼鳖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
4.日常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应坚持每日巡塘检查3次。一查水质状况,二查鱼鳖摄食情况,三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四查有无病害,并及时做好放养、投喂、用药、起捕、销售等记录,并整理归档。
五、起捕
11月底前,排出部分池水,降低池内水位,先扦网捕鱼,待鱼类起捕达到80%以上时,干塘捕捉成鳖,经挑选分级后,上市销售。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