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08-15湖北省农机鉴定站左昌莉
湖北省农机鉴定站 左昌莉
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湖北省农机鉴定站 左昌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和关键。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走“人才兴农”之路。人才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资源。缺乏合格的人才,再好的装备也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农机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机人才的迫切需求
(1)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机实用人才不再局限于操作简单,知识技能要求较低的层次面,更多的需求将转向知识技能要求高,具备智能化操作的高层次人才。
(2)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农机技术急需专业人才。如何拓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这一全新的课题,需要专业人才去研发。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新机具在越来越多被采用的同时,农机专业的教育却面临着弱化。年轻农机人才严重断档。致使一些信息技术设备无人会用。为此,急需一批会操作信息化装备的农机人员。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急需懂行善管的技术咨询人员。随着农机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从过去的粮食作物生产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生产环节简单化向生产全程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延伸。为此,急需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创新的农机管理、服务和技术咨询人员。
2 农机系统人才的现状
(1)农机人才总量不足。由于农机相关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和工作条件的艰苦性,在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政策下,农机专业毕业生面对更多的选择时,自然向福利好、待遇好,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优越的大城市发展。另外,农机部门是事业单位,受政府编制控制,什么时候进人,进什么人,完全由政府决定。这就造成了现在的许多学农机的人员不一定能进农机部门,进农机部门的大多数是其他专业的人员,所以现在许多农机部门的从事农机行业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专业与行业脱节,从而导致农机系统人员数量足够,专业人才存量不足。
(2)农机专业人员教育弱化。随着新型农机产品中各种液压、电控、激光甚至全球定位等新部件新技术的应用,农机产品逐步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急需一批业务精通的、年轻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年轻专业人才出现严重的断层。不少农机学校为了生存,为了学生就业,纷纷砍掉农字专业;有的几乎处于培训停顿状态;停的停,改的改;有的转为机械修造。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该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待遇低有关。这就大大挫伤了农机学员的积极性。
(3)农机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农机部门连续几年没有进人,36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从人才业务水平看,中老年人才虽已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长期缺乏进修培训,大多数还基本保持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老化、年龄偏大,没有很好地形成人才梯队。
3 改善现状的思路
(1)加大农机骨干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近几年,随着我省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它们拥有的农业机械多、作业量大、组织化程度高,稳定了农业生产。而服务组织的负责人、管理人成为农机服务的领导者和骨干人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
(2)加大对农机实用技术的培训。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改善就业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寻求自己的出路,但前提是接受实用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职业技能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鼓励农机手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培养一批农机操作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
(3)增强管理服务,实行农机人才激励机制。现行的农机人才使用、奖励、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我们应从加强农机人才的表彰、奖励,加大对农村人才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有效促进农机人才自我提高、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大力开展农机人才“创优争先”、“最佳农机能手”等评比活动,不断激励农机人才在服务三农上下功夫,涌现更多的专业尖端人才。
(4)优化人才结构,合理分布人才资源。针对目前农机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人才队伍不稳,基层人才流失和老化现象明显,我们应通过引进和培养农机人才,造就一批高层次的农机化科技人才,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机化科研开发、鉴定、推广队伍。扩大农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农机化科技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探索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新途径。使农机化人才的分布趋于合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目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农机化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农机化人才的资源优势,全面开创农机化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