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着力发展农机化——阳光工程创业农机培训班学习心得
2012-08-15应城市杨岭镇祝墩农机专业合作社陶志林
应城市杨岭镇祝墩农机专业合作社 陶志林
在应城市农机局的组织安排下,本人于12月19~27日参加了阳光工程创业农机培训班。几天来,在各位领导和专业老师的精彩授课以及与各先进农机合作社的研讨交流下,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专业合作社作用的深刻见解,让我感触颇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让全体农民走共同发家致富之路,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几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力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收入低,城乡贫富差距大是目前国民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想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大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尤其是随着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386199”留守部队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中普遍面临着有地种不了和种了收不好的尴尬局面。每当农忙季节到来,这些留守农民就开始担心,担心自己的地种不下去,种下去了又担心没有强壮男劳力来管理,尤其是到了收获季节,面对一袋袋35kg重的稻谷,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老人们只能望之兴叹。2011年的早稻收获季节,在八汤路公益段,我就曾亲眼见过这样一幅场景:晾晒在公路两旁的稻谷被突来的一场暴雨冲走,一个个浑身湿透的妇女和老人奔跑在雨中,满脸的焦虑与惆怅,脸上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迫切需要发展农机化。
但是当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还处于半机半人的状态,对新机具、新技术认识不够。就拿2012年村里的机械插秧来讲,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大多数农民仍然认为机插秧行距大,移栽在田看不到绿色,育秧工序繁杂,技术难掌握。其次,农机具分配利用不科学,往往导致有田没机器、有机没事做的局面。2011年前期天气干旱,后期来水后,造成所有的机械都在作业,但是作业效率并不高;中稻收获季节,小区域范围内雨水过后造成大面积的稻谷倒伏,出现了收获难、损失大的问题。此外,土地流转受限,很多留守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不清楚,不敢轻易流转自己种不了的剩余土地,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能、产值低下。诸如此类,都是制约和影响农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机化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