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十堰农业主导产业 推进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

2012-08-15十堰市农机局汪晓春柯有柱

湖北农机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十堰农机化农机

十堰市农机局 汪晓春 柯有柱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要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加工园区、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的要求和十堰市委、市政府“一统三分”、“一城两带”及“四个百万工程”(百万亩茶叶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亩核桃基地和百万头山羊产业养殖基地)战略部署,以区域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以富民为目的,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围绕这一战略,市农机局调研组赴5县1市3区,就如何服务十堰市确立的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柑桔、蔬菜、魔芋、食用菌、烟叶等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山区特色机械化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1 十堰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布局

十堰是山区农业大市,粮食初加工和饲料加工已全面普及到村到组,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全市以柑桔、茶叶、食用菌、蔬菜(含山野菜)、中药材、魔芋、畜禽及烟叶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基地面积达370万亩(1hm2=15亩)。一个以“南部茶叶北部桔,城郊蔬菜高山药,山区菌特畜牧业”为特征的具有十堰山区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但特色产业加工还有待于推广和提升。根据《十堰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十堰主要特色产业及布局如下:

(1)茶叶:我市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生产“武当太和茶”、“梅子贡”等茶。全市现有茶园面积已达到25万亩。近年来,茶叶名优开发已见成效。如“龙峰”茶、“武当道茶”、“武当针井”茶、“圣水毛尖”、“龙王垭”茶等以其形美色绿质好的上乘品质,多次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奖。2009年通过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产值近10亿元,带动茶农直接增收8 000万元以上。区域布局:以竹山、竹溪、武当山为重点的南部山区适宜种植区域,武当山周边适宜种植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等县市部分乡镇。

(2)中药材:我市中药材种植资源丰富,品质地道上乘,适种山场辽阔,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地之一。区域布局:南部高山地区及武当山周边地区,可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黄连、川乌、草乌、党参、川芎、绞股蓝、黄芩、黄芪、射干、冬花、玄参等。二高山地区宜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丹参、留兰香、白芷、金银花、柴胡、独活、白芍、丹皮、厚朴、辛夷花、木瓜、杜仲、肚倍等。低山平坝地区,可重点发展板兰根、白术、苍术、白芍、白芷、桔梗、半夏、麦冬等地方特色品种。

(3)核桃:2001年以来,省发改委投入大量资金在房县建成了高质量、高标准的核桃优良品种收集区和采穗圃609亩;引进省部级优良种苗15个,筛选地方优良品种5个,攻克了核桃大田嫁接、温控嫁接技术,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并有60%当年结果。区域布局:以房县狮九路一线、郧西县郧羊路一线和郧漫路、上湖路一线、竹溪桃向路一线为重点建设区域。

(4)山羊及其它养殖业:主要有山羊产业,区域布局:以郧西县优质马头羊为主,含盖所有山区乡,但主产区为房县、郧西县、竹山县等地方乡镇;优质商品猪,区域布局:5县1市3区;优质水产品,区域布局:以丹江、郧县为主,其它地方为辅;烟叶产业,区域布局:以郧西、两竹为主,其它县市为辅。

(5)柑桔:全市柑桔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总产量0.8亿kg,是全省柑桔主产区之一,柑桔产业已成为丹江口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为库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域布局:以丹江库区为主,黄龙库区为辅,重点发展早中熟温州蜜桔品系。

(6)黄姜:十堰是黄姜野转家人工种植发源地,是全国分布最广、皂甙含量最高的中心产区。全市黄姜面积最高时已达60万亩,产值13亿元。区域布局:以郧西为重点,辐射4县1市2区,形成秦巴山区黄姜板块重点种植区域。

(7)蔬菜(含山野菜):我市独特的地理、气候、水质和土地环境,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的天然基地。拥有海拔在800m以上的耕地60多万亩,自流灌溉耕地50多万亩,是发展越夏渡秋"秋淡"菜、山野菜和优质西甜瓜的理想之地。具有十堰特色的野生菜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的有150余种,可采面积300多万亩,蕴藏量50万t左右。区域布局:以南部山区为主的50万亩高山特色菜基地板块;以南部和西部山场为主的30万亩山野菜基地板块;以汉江河谷为主的10万亩西甜瓜基地板块;以十堰城区周边为主的10万亩精细菜、速生菜基地板块。

(8)魔芋:全市现有魔芋种植面积8.3万亩,产量13万t,产值2.5亿元。区域布局:建设以竹溪为中心的十堰魔芋生产基地产业带,包括竹溪县蒋家堰、泉溪、新州、天宝、桃源、向坝、兵营、丰溪、鄂坪、汇湾,竹山县的深河、柳林、官渡、双台、洪坪,房县的沙河、万峪、上龛、九道、白窝等20个乡镇。

(9)食用菌、板栗:食用菌:500万亩栎林和大量农作物秸秆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菌产品的优良质量和"房县燕耳"的品牌更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区域布局:以房县为中心,带动竹山县中西部,竹溪县南部地区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创精品名牌;以城区为中心,带动茅箭区、张湾区和丹江口市、郧县汉江以南乡镇发展鲜品即食类食用菌。板栗,区域布局:江南片以房县为重点,包括竹山县中部乡镇及丹江口市的官山、盐池河等乡镇。江北片包括郧县、郧西县的郧漫路一线及马鞍、店子等乡镇。

2 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结构布局现状

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机械化潜力巨大。随着我市特色产业和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农产品机械化生产向规模化方向迅速发展,机械化加工领域也不断扩大。

2.1 规模加工企业

通过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调查,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8个,比2009年67个增加11个,增长17.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28.87亿元,比2009年的20.97亿元,增加709亿元,增长37.7%,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由2009年的0.27∶1增加到0.3∶1。累计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141个,其中有机食品品牌51个。在近日公布的湖北省著名商标名单上,其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有12个,占总数的57%。9家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75%。这批商标中,新通过认定的8个,分别为湖北丹江口丹澳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武当金顶”牌双烯、沃氏氧化物、十堰市十宝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的“十宝”牌皮革、十堰伏龙山珍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伏龙山”牌食用菌、十堰市武当山珍系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武珍”牌黑木耳、竹溪高山食品有限公司“亲家母”牌腌腊肉、豆腐乳,湖北顺溪豆制品有限公司“顺溪”牌豆腐制品、房县五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房燕”牌香菇黑木耳、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梅子贡”牌茶叶,通过复审再次公布的4个,分别为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龙王垭”茶叶、湖北久康食品有限公司“久康”糕点、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圣水”茶叶、丹江口市丹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源头”系列酒。规模企业农副产品加工还出口创汇,譬如我市食用菌产业一枝独秀,全市11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中,食用菌企业就有7家,占全部企业的63.6%;2007年全市食用菌出口达822.7万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86.4%;2008年4家食用菌出口企业出口创汇达990万美元,出口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市竹山天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十堰花仙子魔芋制品有限公司、丹江口丹澳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分别为我市肚倍、黄姜和魔芋的深加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加工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07、2008年分别出口创汇117.9、224.8万美元,出口增幅达90%。

由上可以看出:我市规模加工企业加工品种齐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具有十堰山区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已初具规模。

2.2 机械化加工领域不断扩大

我市传统农副产品加工多以个体为主,主要以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粗加工为主,加工结构不合理,适宜产业结构调整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非常少,进入21世纪后,农机部门加大了农副产品机械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后,极大地推进了我市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推动了我市由资源优势向农副产品深加工优势转变。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动力为75 751台/347 248kW,比2000年32 108台/226 358kW分别增加156%和53%。依托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各地农机部门大力开发使用了一些新的加工机械,如房县推广了袋栽香菇所需的ZWE—450型切片粉碎联合机,郧西自行研制黄姜切片机,获实用新型产品专利。竹溪等县引进魔芋加工设备138台(套),具有年加工鲜芋12万t、精粉3 000t、微粉600t、魔芋面条5 000t的能力。很受市场欢迎。

2.3 农副产品加工结构布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轻视产品质量,品牌创建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开发,导致部分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转化率不高。我市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没有与科研机构、院校建立共同开发新产品的联结机制,科技应用和产品转化率低,多数企业只是对原料经过简单粗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欠缺。比如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加工,只是停留对香菇、木耳进行分级、筛选、包装的简单初级加工上,缺乏鲜菇保鲜贮藏、深层次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的能力。

(2)小规模企业比重大,而零星分散,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企业也因规模小而失去了规模效益。尽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作坊式经营的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例少,企业经营分散,品牌杂、小、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

(3)农副产品加工普遍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深精加工比例小。房县30家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有6家,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深加工仅占20%。致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难以实现集群发展,也造成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4)市场的需求与落后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的矛盾较为突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还存在产品品种规格少,系列化和成套性差,产品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等情况。长期以来各级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放在产中生产领域,对产后加工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支持力度小,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有些新开发的科研成果也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造成资源浪费。

3 解决十堰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的途径

3.1 要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合理布局

按农副产品加工结构布局现状,使每个主导产业都形成1~2个领头企业。扩大生产总量,突出精深加工,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实现基地专业化、加工科学化、经营规模化,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产品加工精深加工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2次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

3.2 要调整产品战略,实现从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转变

也就是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方面转变,在质量安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使我们的产品能适应国际标准的要求。这方面差距还是不小的,如添加剂使用不当,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均未解决。只有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建设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赢得主动。

3.3 要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化、一体化经营转变

现在不少骨干企业都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开发新型产品,实施新的经营战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安全、优势、高效、低耗、环保、生态等协调全面发展型方向前进。使农产品加工从单一产品向种养、加工、市场经营、全程服务等方面延伸,实现了贸、工、农、产、加、销相结合的产业化、一体化发展。

3.4 要实施创新铸名牌的战略,向自主创新、名牌工程转变

我们应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创新发展,同时要向自主创新转变,使企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特有配方,并把创新成果尽快产业化、市场化,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中国名牌”、“世界名牌”。有了大名牌,才有大市场、大企业。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在这方面一定要下功夫。

3.5 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知名度

要整合提升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柱的分工协作、布局合理、运作高效、服务方便的企业群体。使整个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形成产业大军、集群产业带,形成行业及行业各方面的领军者。

4 打造“五型”农机,着力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

当前,农机化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机化事业列入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季节性劳动力紧张,而机械作业成本大大低于人工作业成本,增强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动力,市场潜力巨大;三是科技进步,机型成熟,性能稳定,大、中、小各类农机具齐备,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作业的需要。全市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以打造“五型”农机为契机,努力提高农机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促进十堰农机化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十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4.1 打造“阳光农机”,提高惠农政策执行服务能力

(1)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服务能力。2011年中央农机补贴从155亿元增加到175亿元,我市已突破5 000万元,达到5 023万元,这对推进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了使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完善机制,注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确保农机补贴资金不出问题,补贴农机具产品质量不出问题,农机补贴管理干部不出问题。

(2)开展阳光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惠农政策的服务能力。2011年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25.31万人。农机部门要充分运用现有农机学校资源,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推动支持农业创业培训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快培养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将这项利民工程落实到位,让农民朋友真正学到技术,规范操作,打造“阳光农机”,提高服务能力是切实必要的。

4.2 打造“和谐农机”,提高“三农”服务能力

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众对政府的要求是,更好的服务态度、更高的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效率、更低的服务成本、更新的服务方式。

(1)加强五型机关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以学习为抓手,以信息宣传为推手,以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机部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全面塑造农机干部队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时代风貌,打造农机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象。

(2)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在管理方式方面其中就要求减少审批、优化程序、政务超市、电子政府等等。农机部门在开展行政审批中为方便机手,积极开展了“一站式”服务模式,将农机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行政审批科,统一由一个科室负责受理、审批、办理,同时加强业务的审核、督办审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服务效果。

(3)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对服务态度要求是:优质窗口服务、服务承诺、首问制、绩效考核等。在农机部门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窗口示范创建,是重要手段,开展首问负责制,做到“门好进、人好找、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3 打造“特色农机”,提高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服务能力

(1)立足“四立四化”,提高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服务能力。十堰市山区农机化工作,特色在山,重点在特,亮点在专。立足十堰山区实际,坚持走十堰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路线;立足十堰特色产业实际,发展关键环节机械化;立足服务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全程机械化;立足服务“三农”,发展作业机械化。通过“四立四化”,提高全市特色产业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当前尤其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茶叶、核桃、中药材、山羊“四百万工程”做好机械化服务的文章。使十堰成为全省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先行试验示范区。

(2)借助汽车工业,提高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十堰汽车加工业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加快农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重点扶持我市以神河集团为龙头的农机整车生产、以双兴净化器公司为龙头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生产等农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全面推动山区农机化发展。

4.4 打造“项目农机”,着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进一步突出项目争取工作,大力推进农机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项目兴农机、项目兴事业、项目兴部门的思想。

(1)结合十堰特点,发展特色项目,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根据我市汽车制造工业的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各类、各种特色产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组织适应山区特色农机具研发工作,促进地方农机工业发展。

(2)依托科技院校,联合研发项目,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相关单位,包装实施项目,共同争取和实施农业和农机化项目,特别是研发一批适应山区发展的特色产业机械,进一步带动我市如双兴公司(国家级高新企业)、神河集团(市双亿工程企业)、金土地公司等一批农机工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围绕政府主题,开展重点项目,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城两带”战略,围绕保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主题,实施“机牛替代”等工程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申报工作。

4.5 打造“平安农机”,着力提高保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能力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农机部门的形象,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1)创建部门联席制度,打造“平安农机”,提高保农机安全服务能力。要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联系,争取部门的配合,加强对农业机械道路交通、运输、作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农村道路、农机作业场所安全。加强“无牌无证”车辆整治,从源头消除农机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报相关情况,加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机主管”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服务能力。

(2)落实农机安全责任,打造“平安农机”,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能力。创新农机安全工作机制,及时将农机安全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明确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机制,达到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的服务能力。

(3)加强日常监管,打造“平安农机”,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能力。加强农机安全日常监管,做到放在心上、挂在嘴上、抓在手上。加强安全检查力度,通过定点检查、流动检查、重点检查、临时检查等形式加强安全检查。在工作中应灵活运用好,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巩固和发展农机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合格农机操作人员。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工作。通过日常管理,提高农机安全服务能力。

(4)完善农机装备设施,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农机办事大厅项目和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等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农机化管理装备设施,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服务农机安全生产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风险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三率”水平,切实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和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

(5)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作用,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等体系为支撑,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在特色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根据“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社、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条文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进行规范和完善,引导农机手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对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品种多的乡村,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对地块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的乡村,按耕、种、收及加工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引导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把撂荒的土地和零散的土地出让给想种地、有能力种好地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去耕种,这样既解决土地的撂荒问题,又能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符合十堰山区特色的农机化发展之路,实现十堰山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十堰农机化农机
沃得农机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