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谚语及译法探讨
2012-08-15熊芬
熊 芬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引言
英、汉语言中的idiom和熟语,特别是其中的proverb(谚语),是英、汉两种民族语言中的瑰宝,也是两种民族文化的结晶,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是,英文谚语的特点,亦构成了其翻译中的特殊困难:既比翻译一般语言难于理解,又比一般语言难于表达;而且为了译文的忠实可信,还必须保持其特点。本文以英文谚语的特点为切入点,引用和分析了一些常用的语言材料,归纳出几种可行的英文谚语的翻译方法。
二、英文谚语的特点
要将英文谚语原汁原味地译成中文,首先需要了解谚语的特点。
(一)从结构形式上看,谚语一般都比较长,且结构并不像成语那样固定。请看下面三个常被引用的句子:
例1)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例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例3)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今日事,今日毕。
(二)从来源上讲,谚语主要来自民间,较多地在口头流传。
(三)从韵律上讲,谚语大多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印象深刻。
(四)从文字上看,谚语多接近白话,明了易懂。
除了以上提及的文字、韵律上的特点之外,还有同义与反义的特点。
同义谚语举例:
1.Lookers-on see the whole thing.旁观者清。
2.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长苔。
3.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
反义谚语举例:
1.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2.Old habits die hard.
3.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上述例句2说的是一个习惯问题。人们往往很难改掉自身的习惯,喜欢按照旧习惯思考、做事,不管这种习惯好坏与否。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意思恰好可以和谚语例2相匹配。
再看例句3。面试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房间里有些许废纸屑和一把扫帚,应聘者们明明都看到了,却要小心翼翼地绕过,谁也不肯伸手将垃圾清理掉,殊不知这正是面试官精心设计的一道考题。应聘者们的心理是:既然是共同的障碍,我不处理,总有别人来处理。可是,最终结果却是无人处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却没水吃,不正是此意吗?
三、翻译英文谚语时应注意的三个原则
(一)谚语的翻译切忌望文生义,必须认真弄清其确切含义之后再动手翻译,否则会大错特错。例如:
1.It rained dogs and cats yesterday.
这句话字面意思为:“昨天下了猫和狗。”如果译成这样,不免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一般人只听说过下冰雹或者酸雨,而下“猫”下“狗”历年来人们却闻所未闻。翻阅任何权威性的英文辞典,都可以查找到此句的正确译文:“昨天下了场倾盆大雨”。
2.The longest day must have an end.
这句话很容易被想成:All good things came to an end.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因为“the longest day”并不等同于“all good things”。前一句说的是:再难熬的日子也会有尽头。后一句的意思则是:盛筵必散,即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3.Eat one’s words
这句谚语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食言”,但是汉语中“食言”是指“不履行诺言”,如果这样译就刚好和谚语的原意“承认说错了话”大相径庭了。
(二)谚语的翻译要注意民族性。读一条谚语常常会使人联想起民族的一些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如果读英文谚语的汉译时,使人联想起的是汉民族的一些特点,那么此种汉译是不地道的,还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或莫名其妙。因此,翻译时不应夹杂着目标语的强烈的民族色彩。例如:
1.Blow hot and cold 朝三暮四。不译:朝秦暮楚
2.Even a worm will turn 逼人入绝境,绵羊也拼命。不译:狗急跳墙
3.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在内行人面前充内行。不译:班门弄斧
4.If you give him an inch, he will take a mile.得寸进尺。不译:得陇望蜀
(三)谚语的翻译要大众化和口语化:不要把本来很通俗的谚语译得文绉绉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谚语都要译得明白如话。有些较古老的谚语,或来自《圣经》和其他名著的谚语,不妨译得典雅一点。例如:
1.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明珠暗投;对牛弹琴
2.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
3.Great oaks from little acorns grow.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4.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6.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光不等人。
7.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8.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long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
四、英文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文谚语的翻译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直译法:即直译原文而得出译文。这种方法适用于含义或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基本相同,但表达方式却差异很大的英文谚语。下面举两个例子作进一步说明。
1.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一千英里的旅程是从一步开始的。”译文读者可以很容易地联想起一句中文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此句可直译为“罗马并非是在一日之内建成的”,译文读者可以据此联想起汉语中的名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细品味,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意译法:英、汉语有些谚语意义大致相同,仅在形象和风格方面有差别,翻译时,只要略加改造,即可表达其意,同时又不违背原文的结构与习惯。例如:
1.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the mouth
这句英文谚语的原意是:出生时嘴里含有一把银勺。汉语里没有与此完全对等的谚语,但此句谚语所描述的情景可以令读者回想起名著《红楼梦》中所提及的一句话:“宝玉乃衔玉而诞。”再者,古时银器多用于家境殷实的人家。因此,不防使用意译法将此句译为“出生在富贵人家”。
2.no smoke without fire
此句可以借用汉语中的“无风不起浪”,译为“无火不起烟”。
(三)增译法:有些英文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字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此时需要采用增加字眼的方法即增译法来处理。若能使译文对仗工整,效果会更好。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Bad news travels fast.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Blessing never doubles itself,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3.Nature is the true law.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四)活译法:活译法针对的是某些和汉语谚语无论在意义、形象或风格上都比较相似或相近同时民族色彩、文化因素又不是太强的英文谚语。有相当多的英文谚语可以采用此法翻译。举例如下:
1.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t run away with him.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2.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 wi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As what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五、结语
英中谚语源远流长,反映了前人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既富有知识性和哲理性,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要将英文谚语巧妙而恰当地转译成汉语谚语,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英文谚语的特点和翻译原则,还要知道对于不同的谚语应该采取何种翻译对策。当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对于英文谚语的翻译就不在话下、了如指掌了。
[1]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朝.大学商贸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成蕾.实用英语谚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英]曼瑟主.英语谚语典故词典[M].许季鸿,黄家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林戊荪,孙萌.学点英文谚语 了解西方文化[J].英语学习,2004,(8).
[6]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