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心理动词研究

2012-08-15黄志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刺激物主语语义

黄志军

(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一、心理动词简介

心理动词是用来表达人类情感活动和变化的动词,如情感,感觉和感知等。一个心理动词通常带有两个论元,分别称为经验者和刺激物,两个均可做主语,在下列的英语句子中,

1)a.I like the film.

b.The film pleases me.

2)a.Bill fears the dog.

b.The dog frightens Bill.经验者和刺激物都可以做主语,但经验者做主语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刺激物做主语的概率。汉语的心理动词也有同样的现象。在下列两句汉语句子中,3)a和4)a用得较多。

3)a.我喜欢玛丽。

b.玛丽取悦我。

4)a.他怕狗。

b.狗吓着他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将人类的经验转化为意义的过程。词汇语法是人类识解经验的资源。心理动词是词汇语法的一部分,而每一种语言中都有心理动词。心理动词涉及到人的感情、感觉、感知等心理活动及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对语言结构的选择确实存在概率。但是无论是哪一类心理动词,经验者做主语的概率往往均大于刺激物做主语的概率。

二、文献综述

语言学家们对心理动词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其进行了定义和分类。Juffs,Belletti & Rizzi和Grimshaw均集中在语义角色标记和语义层级的研究上,动词与它们论元之间的关系是指语义角色的关系,语义层级中:经验者 〉刺激物。语义角色到底有多少个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汉语动词大辞典》中列出了三十多个。Arad认为心理动词主要是指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由此类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中带有一个经历了心理状态的参与者,通常被称为经验者。Juff也提出心理动词是一类表示心理和情感状态的谓词,Levin把心理动词定义为表心理状态的词。 Katada称心理动词为心理经历动词,Berk则称其为心理状态动词。Grimshaw将其称为fear动词和frighten动词。

汉语心理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吕列出了与情感有关的所有心理动词,如“想,忆,爱,恨,怒,悔,感激,害怕”等等。从广义上,李和刘,范,李,李和郑,杨,还有湖和范均认为心理动词的范围包括那些与情感和认知相关的词,如 “爱,恨,担心,讨厌,怀念,记得,愿意,打算” 等等。总之,一个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心理],而且是其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心里动词的其他语义特征还包括感知,认知,情感,愿望,思维和判断等。心理动词适应的框架是:很+心理动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

尽管在语义角色和语义层级上存在疑问,但某种程度上我们仍然遵循以经验者为主的分类划分。正如我们所提到的,也如研究此课题的语言学家们观察到的,心里动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验者为主语(SE),另一类是以经验者为宾语(OE)。Levin就经验者和刺激物出发,将英语中的心理动词分为四类:其中两类为及物动词,另两类为带有介词短语补语的不及物动词。Levin收集了269个及物动词,而不及物动词才有79个,其中及物心理动词就经验者是否主语或宾语而被分为两类。在众多的心理动词中,被大多数研究者所研究的心理动词组有like/please,fear/frighten等。Juffs讨论了三类心理动词,即经验者动词(fear,admire),使役心理动词(disappoint,frighten)和不及物变体(worry)。Halliday,Halliday 和Matthiessen对心理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1)感知(see,hear),(2)认知(think,believe),(3)愿望(want,plan),and(4)情感(like,fear)。在汉语中,心理进程可分为三类:(1)状态情感类(爱,恨,后悔,怀念等);(2)认知类(感觉,了解,认识,忘记等);(3)愿望类(打算,决定,企图,妄想等)。

三、视角理论依据及分析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认知的结果,结构和功能是人类普遍认知的反映。心理动词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上述两类心理动词尤其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特别是在主语的选择上。我们知道,心里动词是人类心理活动在语言上的反映。心理活动的进程与一些语言学家对心理活动进程的解释也不谋而合。心理动词表达的心理活动和状态恰恰展示了人类的认知过程。

在经验世界中,任何情感,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均是由某种外界刺激所形成的反应。因此,“反应”是心理动词的基础。心理动词属于人类内在经验的识解。

5)a.Mary likes John.

b.John pleases Mary.

在 5)中,Mary 和 John 都可以做主语,因此他们是主要视角,如果做宾语,他们则是次要视角。这种双向心理过程恰恰反映了人类识解经验的视角差异。上述两句话表明了说话者的不同视角。在5) a中,说话者是以Mary 的视角出发,Mary是主要的;而在5) b中,说话者是以John的视角出发,John是主要的。经验者做主语动词经常是静态的,而刺激物做主语动词大都是静态的或是起始的。

笔者研究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的心理动词,统计如下:经验者做主语,感知类为9个;认知类为20个;愿望类为12个;情感类为18个。刺激物做主语,感知类为0个;认知类为1个;愿望类为2个;情感类为9个。而英语中刺激物做主语的情况下,心理动词在译成汉语时100%被译作“使”、“让”、“令”、“叫”。选取两个例子说明:

1.Noah stopped to make no reply,but started off at his fullest speed; and very much itthe people who were out walking,to see a charity-boy tearing through the streets pell-mell,with no cap on his head,and a clasp-knife at his eye.(诺亚二话没说,拔腿就跑。这个穿着慈善学校制服的少年狂奔着,穿过人群熙攘的街道。他帽子也没戴,用一柄折刀捂住那只眼睛,这使行人见了都感到惊讶。)Chapter 6

2.In some villages,large painted boards were fixed up:warning all persons who begged within the district,that they would be sent to jail.ThisOliver very much,and made him glad to get out of those villages with all possible expedition.(有几个村口钉着油漆的大牌子,警告所有路人:若在境内行乞,便要被送进监狱。这使奥列佛很害怕,他总是尽快离开那些是非之地。)Chapter 8

由此可见,语言结构的选择的确存在几率。经验者做主语的概率都要大于刺激物做主语的概率。人类识解某一事件有不同的方式,识解方式的选择表明了参与者对人类情感以及环境效果的控制。这强调了具备认知能力的人在识解心理经验时是有创造性的。对于一个事件的描述,主要先是人。因此,经验者做主语体现了人类利用词汇语法识解经验时的“视角突显”和“人类中心”的认知特性。正如Tamly曾经说过,经验者做主语是基本的,刺激物做主语是派生的。汉语心理动词亦如此。

四、图形/背景理论及语义分析

对于主语的选择已经出现了很多有益的理论,通常来说,人类认知中最有可能做主语的是那些显著特征,特别是人。大多数情形下,主语是认知中某一强调概念的语法形式的表征。图形和背景差别反映在主语和谓语表达的差别上。最为显著的图形很有可能被选为主语。图形/背景理论也适用解释象Mary likesJohn.

这样的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但是象John pleases Mary.这样的句子是否具有同样的认知过程呢?Ungerer和Schmid认为,世界中物体和有机物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是以身体接触的方式作用的。另外,在认知语言学中还有几种重要的理论:Talmy的能量动力学说和Langacker的能量传递学说。“理论上讲,两个实体(物体和有机物)之间最简单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一个拥有能量,使能量的源泉;这个第一个实体与另外的第二个实体接触,能量传递给这第二个实体并由其消耗。”但是较长的相互作用就要涉及到几个身体接触。因此,Langacker谈到了行为链:“一个行为链拥有一个头(物体或有机物)作为能量的源泉,能力从这个头传递到第二个实体直至这个实体拥有能量并不再释放,而是消耗剩余能量;这个实体就是行为链的尾。”在三个因素的行为链中,主体(agent,syntactic figure,subject)是第一个因素,客体(patient,syntactic ground,object)是第二个因素,它们之间的因素作为能量传递的中介。至于心理活动,象John pleases Mary.这样的句子中,还是要增加一个行动。约翰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这当作是身体行动,玛丽因为约翰做的事或说的话而感到高兴。因此,带有please类心理动词的句子必须要经历一个行为链和一个心理活动,而不是象带有like类心理动词的句子仅经历一个心理活动。

五、结论

总而言之,当我们对心理动词进行讨论时,我们对很多语言学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我们试图展示英语中 like 类和 please 类两类心理动词在认知语义上的不同,以此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Like” and “Please”两个均为简单词,但它们的词义却如此不同以至于它们的句法结构也不同。它们所描述的与世界相关的事件以及说话者在头脑中对这两个事件的概念结构也是不同的。汉语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与英语有异有同,经验者做主语无异,而刺激物做主语则存在差异:英语多于汉语。

[1]Dickens, Charles.1983.Oliver Twist [M].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2]Halliday, M.A.K.&C.M.I.M.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New York: Cassell, 1999.

[3]Langacker, R.W.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 [M].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0/2002.

[4]Langacker, R.W.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 [M].

[5]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2: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Mass.: MIT Press, 2000.

[6]Ungerer, F.&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6.

[7]范晓,等.汉语动词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8]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哲波,译.雾都孤儿[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刺激物主语语义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盘点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鸡尾酒会效应”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儿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浅谈犬的注意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