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以苏州城乡居民为例
2012-08-15顾燕新
顾燕新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苏州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苏州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状况
苏州市镇各级政府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覆盖城乡、惠及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文化娱乐形式日趋多样,文化品位和欣赏水平逐渐提高。
1.老年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在苏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了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晨暮之时,在苏州的公园、广场、古城河边,总能看到老年人锻炼的身影,快走、跑步、打拳、击剑、跳舞、抖空竹等,老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在图书馆、博物馆、园林、老年大学、棋牌室、书场等场所,老人们或阅读、或参观、或游览、或充电、或消遣、或听书。游泳池里,少不了银发一族矫捷的泳姿。大街上,“老年自行车队”的旗帜迎风招展。生活在苏州这一人间天堂,实在是老年人的一大幸事,老人们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吴中区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目标定位,以“吴中明天更美好”为主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建设服务阵地,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必要场所。通过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村(社区)文体活动室 、评弹书场、晨晚练点的建设,全区10分钟体育健康圈基本形成。二是丰富服务内容,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文体需求搭建平台。目前,全区共有中老年业余文艺团队一百多支,每个镇、街道都有2个以上的体育健身团队。三是健全体育协会,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提供重要载体。区老年人体协,每年组织参加区“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日”等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及科学健身讲座。
2.社区文化生活如火如荼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社区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如火如荼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居民们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知识,生活变得充实和快乐。
沧浪区胥江街道致力于“民本沧浪,幸福社区”的建设,小区成为了学习的课堂,公园成为了没有围墙的艺术大舞台。街道下辖胥虹社区全力打造“文化胥虹,其乐融融”的文体型社区品牌,创办了省内首家社区民间收藏馆。万年社区倾心建设“绿色社区”品牌,建立胥江民俗文化展示园。一馆、一园定期轮换展品,举办收藏品文化艺术沙龙,并邀请知名收藏家、鉴赏家为社区居民免费举办收藏知识、文物知识讲座,无偿提供收藏品鉴定,让社区居民在收藏爱好的同时,知鉴赏懂投资。高新区馨泰社区的“文化剧社”,自成立以来,广泛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评弹书场、戏曲、数字影院、书画、读书讲坛等活动,活动内容贴近居民,逐步形成了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票友会、周末汇演及广场演出为主的“社区文化生活圈”。剧社内有舞蹈队、越剧票友会、健美操队等团队,实现了“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新”,真正体现了“你欢乐,我快乐”社区文化的群众性。园区胜浦镇吴淞社区的活动不简单停留在娱乐、健身上面,还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社区居民普遍树立了“将学习融入生活”的终身学习理念。社区老年大学山歌班、宣卷教育大课堂等的开办,让居民亲身体会江南吴淞文化的无限魅力,深刻感受传承“胜浦三宝”(水乡传统妇女服饰、宣卷、山歌)的重要责任。
3.村镇文化生活特色鲜明
苏州市属各村镇广泛开展“一镇一品、一镇多品”以及“一村一品”活动,积极举办各类民间文艺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和镇、村和社区文化节。园区娄葑镇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节贯穿全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大型活动,如一月份“庆元旦迎新春”戏曲评弹专场、二月份迎新春、三月份闹元宵、七月份书画作品展、九月份“庆中秋迎国庆”广场演出、十月份喜剧小品专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不但丰富了动迁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潜移默化中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动迁农民逐步培育成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目前,苏州全市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市有线电视进村、有线广播到户覆盖率达到99%以上。各地结合实际,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张家港市连续8年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连续4年开展“文明百村欢乐行”送戏下乡活动;常熟市开展“文化惠民村村行”大型公益巡演活动,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戏;太仓市不断丰富“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活动;昆山市每年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戏曲专场”、“船娘唱歌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吴江市连续多年开展十镇联动文艺汇演、十镇联映电影放映等活动。
4.精品文化生活深入人心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欣赏的品位呈现出多样化、精品化的特点。坐落在金鸡湖畔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高质量的演出,先后邀请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十大交响乐团、十大舞蹈系列以及李云迪、马友友、傅聪、祖宾·梅塔(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大师)、穆特(世界小提琴女神)等名家大师演出,节目类型涵盖了音乐会、舞蹈、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苏州人在家门口欣赏到了名家大师的饕餮盛宴,提高了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
百戏之母昆曲给人高处不胜寒之感,但在它的发源地苏州,人们会很容易观赏到这一高雅精致的艺术珍品。位于平江历史街区的苏州昆曲博物馆,每周日都有“昆曲星期专场”演出,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和低廉的票价,吸引了初学者和资深票友的光顾。如果想领略昆曲名角的唱腔和风采,那么观前街昆曲沁兰厅,则是昆曲爱好者们的不二选择。
苏州在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并不满足于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是能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其中,紧密相连,做到两者同时并举,有机融合。
二、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2]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两大素质”。尽管当代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人群中,确实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然成为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苏州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生活和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取得了文化生活和文明素质的双丰收。
1.把握舆论主导权,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苏州主流媒体把宣传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热情讴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常德盛、钱月宝、韩惠民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的事迹在苏州家喻户晓。撑伞为残疾人遮挡风雨自己却全身淋湿的“最美女孩”;面对垂危车祸伤者,双膝跪地做人工呼吸的苏城“最美白衣天使”;7岁男童坠楼后,好心医生、热心水果摊主以及热心私家车主的爱心接力,让我们自豪于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今年 2月 1日,园区发生大火,年仅22岁的消防战士孙茂珲多次冲入火海救人,最终不幸牺牲。英雄舍生忘死、英勇救人的事迹,多次被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苏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全市人民中引发强烈反响。园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后,不到4个小时,近5000名粉丝转载、评论、悼念孙茂珲,纷纷向这位山东人民的好儿子学习、致敬。
2.教育和示范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分享者,也是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张家港市通过教育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居民素质。一是在市民学校开展现代市民教育。全市500多所市民学校,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和普法教育。二是典型示范,用道德模范的事迹感染群众。表彰一批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道德楷模,对农民进行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增强感召力。每两年一次的“十佳百星”评比、每年评比的“真心英雄——感动港城人物”等活动,使典型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道德氛围。
3.运用各种途径,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张家港深入开展“文明礼仪百家讲坛”活动,3年来,全市农村共有 30多万人次接受了相关培训。所编印的 30万册《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使“八荣八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每年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集市评比,给予表彰奖励。常熟市连续20年开展“新风杯”竞赛,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太仓市大力推进“‘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活动,培育“百村乡风文明岗”、“文明示范户”等精神文明窗口。昆山市积极开展“四结对”共建活动,建立了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与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四结对”共建活动。
4.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工程建设
吴江市以农村民营企业创建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新经济组织“信用明星企业”的“诚信工程”建设。常熟虞山镇精心打造“情”字牌工程建设,出台了突出“邻里情”的邻里互惠工程、突出“挚爱情”的家庭和睦工程、突出“敬老情”的敬老孝爱工程、突出“关爱情”的真帮实扶工程、突出“共建情”的城乡共享工程、突出“绿色情”的生态和美工程、突出“创业情”的致富惠民工程、突出“礼仪情”的文明形象工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太仓市连续举办“娄东之春”艺术节,“青春之歌”、“正气之歌”、“先锋之歌”、“双拥之歌”等广场文艺晚会,打响城厢群众性文化品牌。
三、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的就是为了把丰富的文化成果惠及于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挖掘丰厚的吴文化资源,苏州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让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仅仅停留在丰富多彩上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应当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融合。近年来,苏州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并举,取得了文化生活和文明素质的双丰收,为全国其它地方的文化生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3]李志伟,苏雁.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来自张家港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