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
2012-08-15刘帅卿
刘帅卿, 闫 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学生工作信息化是以学生基本情况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学生在校事务办理为主体、以学生工作系统化为抓手、以服务学生为目的的高校学生工作系统。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学生工作领域的应用,给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推动学生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是建设信息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学校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高低的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工作的综合水准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高校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摆脱传统上繁琐复杂、效率低下的工作模式,达到节省精力、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学校自身参与高校综合实力竞争的新要求。
首先,学生工作信息化是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实现途径。高校日常学生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上课考勤、学期考核、评优评先、奖助贷工作、就业推荐等。此类工作以往是通过学校团委、学生处(学工部)、教务处、就业办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向院系布置,再由院系学生工作者向学生传达,完成之后再逐级反馈。此类工作往往占据了日常工作的一大部分精力,且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院系、不同个人因为对信息或规则的不同解读而可能产生不同形式的走样和误解,进而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对信息传递方式的优化,明确标准、完善规则,从而改善类似状况,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学生工作信息化可使学生信息留存与更新及时高效,保证学生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学生工作中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是对于学生信息的存储和更新,如住宿信息、考勤情况、考试成绩、综合考评、缴费情况以及奖助贷和党团发展等。传统形式上的学生工作通常是采用分散的纸质档案或单个的电子版文档来进行留存,导致学生的各种资料经常出现文档丢失破损、整理不便、难以收集、统计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状况。与此同时,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工作日益繁重,非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十分耗时且效率低下,时常造成信息的滞后或是重复登记。学生工作信息化将使学生信息的留存和更新更加及时、高效。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学生工作相关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将可通过系统化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更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保证了信息的有序存放,同时也加强了信息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能使各级学生工作者从大量重复性、程序化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学生的日常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育人能力。随着我校高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学生工作事务更加繁杂,使各级学生工作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迫在眉睫。
二、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学生工作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是信息技术和最新学生工作理念的综合运用,是高校教育系统与高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就在学生信息的量化标准和量化信息的搜集录入。量化标准方面,首先应全面考虑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学校现有管理观念及模式的适应问题;其次要将学生工作信息化与学风、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信息的量化标准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身份证号、个人电话、家庭住址、家长信息、家庭状况、家庭电话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此类信息是信息化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搜集的基本单元,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字基础,需要大量地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
2.学生在校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班级、住宿信息、学习成绩、综合考评、缴费情况以及奖助贷和党团发展等。学生在校信息是信息化平台的核心数据,也是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关键部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在校信息进行详细、准确、及时地录入与更新。
3.补充信息。包括学籍变更及其他需要补充录入的诸类信息。此类信息是信息化平台功能扩展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必要步骤,是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任务,可根据平台建设进度及其使用效果随时作出调整。
基于学生信息的量化标准,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以基本量化信息为基点,着重构建多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既可独立扩展,又要有机衔接,实现学生工作的综合信息化。当前,可首先构建学生成绩模块、综合考评模块、奖助贷信息模块、宿舍管理模块和党团发展模块等,将来可根据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适时构建体质与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以及入学、离校管理等模块。
三、信息化建设对学生工作者的要求
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服务和科学化管理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校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学生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借助信息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建立起来的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它对学生进行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完善过程需要不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内容、方式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各级学生工作者需要具有以下素质。
1.主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它要求学生工作者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具有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2.积极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采集能力。它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使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来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将各种文件、资料、档案及时高效地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去。此外,还需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
3.信息安全意识。它要求学生工作者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尊重学生隐私,切实保护好信息安全。
高校学生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生工作的信息化,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我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推进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当前阶段务必加快建设步伐。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学生工作信息平台的构建,目前,我校已基于青果学生管理系统搭建起了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但是尚未有效利用起来,数据整理录入和数据库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先期阶段,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也需要各级学生工作部门的相互协调、努力开拓。
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实现,能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摆脱日常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程序化的劳动,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信息化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工具,信息化也会随着使用和形势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业务素质,为了将学生工作深入化、细致化,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马文.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8(2).
[2]王建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1).
[3]李美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0(4).
[4]李丹.树立新理念实现学生工作创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8(2).
[5]于晓波.积极推进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8(2).
[6]冒大卫.科学规范,逐步推进——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思考[J].北大青年研究,2008(3).
[7]李文明,王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