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012-08-15苏淼
苏淼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苏淼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消费主义是当前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其核心价值观是消费至上。西方消费主义的蔓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在各方面都不成熟,容易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重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国情教育,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健康成长。
消费主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
消费主义发端于美国,是上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在美国社会中形成的一种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文化思潮。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说:“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更多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这种价值观念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和消耗甚至消费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把消费的商品看作是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依据,看作是生活高质量的标志、事业成功的解读以及幸福生活的象征。”[1](P101)此种价值观重在强调物质生产和私欲的最大化满足,把对社会共同的价值关注导向对个人消费欲望的关注,最终把个体塑造成一个纯粹的“消费人”,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被消费者。消费主义以一种更加普遍化的引诱和权力技术,将每个人变得自私和平庸,只关注个人极端的消费利益和个人化的消费符号,人们对生活的价值选择便以此为根本准则,从而彻底背弃一切与道德有关的精神价值和理想,社会因此而充斥着唯利是图的市侩风气。
(二)消费主义的特征
作为当前西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消费主义,大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从内容上看,消费主义者极度崇尚物质消费,以近乎病态的物质占有和无谓消耗来掩盖精神的颓废和心灵的空虚,而根本不会发挥物质的使用价值,丝毫不考虑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对自身和生活的实用性与功能性。第二,从目的上讲,消费主义者这种病态的消费方式显然不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而更多是将消费视作一种象征符号。在消费主义者看来,对物质的过度占有和消耗,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消费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这正是消费主义者精神空虚匮乏的极端表现。第三,消费主义者这种以物质的占有和炫富为内容的消费,缺乏理性,最终造成物质的极大浪费。因此可以说,消费主义的本质就是缺乏理性,挥霍浪费。
受消费主义价值观支配的人,用货币来评估一切价值,从而使人的价值成为一种可以计算和交换的价值。消费主义导致了一种自恋主义的文化,导向一种对个人欲望满足的过度关注,使个人忽略了对他们自身之外的他人的关怀,忽略了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关怀,忽略了对社会生活的普遍价值的关怀,把消费行为看作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消费主义构筑了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它的伦理或者消费伦理是丢弃理想、及时享乐、自我表现、逃避义务、远离责任、放弃道德反省。伴随着生活中道德感的消失,个性不再是包含道德追求的人格品质,个人不再具有道德关怀,消费愈来愈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性,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被解构了,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把人培养成被消费者和消费者。道德便成为附着于消费的一种工具,它放弃了人格品质的养成,放弃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越来越倾向于形成自我中心的价值观,产生了道德危机,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
二、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不良影响
(一)消费主义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化
受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的满足,以金钱来衡量这个世界。因为欲望得到满足是个人化的,消费行为落实在当前的个人行为上,导致个人忽略对他人的关怀,只关心个人消费利益的实现,只关心代表个人的消费符号,只关心能够占有消费利益的个人工具功能的提高。他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的选择,不牵涉到什么是善的判断,个人的价值选择如同一种个人对消费品的偏好。他们根据自己的欲望是否满足来选择,根据个人的快感来选择。消费行为能够让他们感觉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对消费品占有的多少,消费能力的高低,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人的符号和标志。这样,使一些大学生慢慢地形成个人中心,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和集体利益,当两者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的满足。
(二)消费主义造成大学生生活目标的迷失,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消费主义在社会中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与经济捆绑并互相渗透,借助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各种立体或平面媒介,大肆宣扬消费至上、享受至上的生活理念。这对理性消费理念尚未形成却又崇尚个性、自我表达倾向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是极难抵挡的诱惑。受此影响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为彰显自我个性,追求时尚、前卫,对名牌热烈追捧,必然导致高消费、超前消费现象急速膨胀,以贪图消遣娱乐为内容的享受型消费逐渐蔓延,以与人攀比凸显自我为目的的炫耀性消费充斥校园。这些青年学生只是纯粹消费型群体,自身尚不具备可供消费的经济能力。因此,他们的过度消费行为直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到他们与家庭的关系,同时还会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可能造成他们“迷失生活的方向,蜕化优良的意志品质,销蚀他们的进取精神,使他们只追求目前的物质拥有,淡化精神文化汲取,丧失生活目标的长远筹划与追求,错误地把消费主义的生活观看作是幸福的生活观”[2]。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毋庸置疑会影响到该群体的健康成长。极度缺乏理性的消费行为将催生出诸如攀比、虚荣、浮躁、盲从等畸形心理,进一步导致大学生丧失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偏离道德和理性的轨道。而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没有正确的是非、美丑、善恶评判,就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更不会有健康的发展,这将对大学生的人生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而危及到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发展[3]。
(三)消费主义导致人为物役,使人的精神空虚和人格扭曲
如前所述,消费主义者的消费行为并非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炫耀和追求所谓的品味,满足自己可笑的虚荣心,本质上是过度地占有和消耗消费物质,挥霍浪费,它的社会衍生品就是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等。这种对物质利益和私欲的过分追求,最终使人变成可怜的物质奴隶。人类消费从消费需求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在特定时期,由这两类消费所构成的人类消费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便构成此消彼长的关系。人们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求,必定会无视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消费,而“文化消费是人的精神依托,是一种心理需求,它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格自我完善的标志”[4]。片面追求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果,会使人只关注眼前的物欲快乐,把物质占有的消费作为精神支柱,生活在病态、庸俗、迷乱、空虚的炫耀、享乐、腐朽性消费中,从而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和扭曲。一些大学生以为消费主义价值观就是时尚,盲目崇拜,盲目攀比,甚至为了追求物质自甘堕落。他们对物质文化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精神文化的缺失,综合素质低下,精神颓废,人格扭曲,不懂得珍惜生命。
三、确立理性消费理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历来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念的根本措施。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理解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就能有效地培养起大学生积极、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3]。新的历史时期,“三观”教育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多元运作、一元主导,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和宽容性相统一。在此原则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辩证的眼光加以审视,肯定他们个性化价值意识中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实现大学生张扬的个性与社会主旋律的有机结合,实现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个性化价值意识的辩证统一,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社会进步基础上的统一。
(二)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中消费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更应该具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从我国的国情来说,人口多、资源少、底子薄,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另外,科学发展观指出,资源并不仅仅是这一代人的资源,同时也是子孙后代的资源,我们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贪图自身的享受。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增强对消费主义的抵抗力。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要顺应潮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科学、理性、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时尚。因此,正确认识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继承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不仅是大学生应有的高尚道德,更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消费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实践方式之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既是本能需求,也是其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引导,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也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科学消费是一种简朴、方便、健康的消费行为,是与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密切相关的适度消费,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消费,是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绿色消费,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和谐统一。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要在“三观”教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旗帜鲜明地反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消费主义倾向,及时纠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引导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智力投资消费、发展性消费,形成科学、理性、和谐的消费氛围,消除不良消费和不良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
[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素云.消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商业现代化,2007,(12).
[3]黄庐进.消费主义与学生价值观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3).
[4]马莹.消费主义价值观与中国高校教育危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Consumer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U Miao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Consumerism i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values in Western society.The spread of Western consumerism brought a profound impact to consumers’behavior in colleges.Because students are not mature in all respects,and values are vulnerable to adverse effects of consumerism.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rbing consumerism.Therefore,we must strengthen scientific consumer guide;to strengthen the world,life and values education;to practic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t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Consumerism;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guarantee.
B825.4
A
1008—4444(2012)02—0055—03
2012-01-26
苏淼(1977—),女,河南泌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董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