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漳河及其多重文化意蕴
2012-08-15牛荦婷马吉照
牛荦婷,马吉照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100;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河北秦皇岛066100)
唐诗中的漳河及其多重文化意蕴
牛荦婷1,马吉照2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100;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河北秦皇岛066100)
漳河流域不仅是众多唐代诗人的实际经行、歌咏之地,由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漳河等相关历史地名在唐诗中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地理文化意象,时而标记着盛衰无常的沧桑变迁,时而用作卧病或遁世归隐的代称,而在送人往还于河北时,漳河则往往代表着河北或冀南豫北的较广地域,具有地理标志的意义。
漳河;河北;地域文化;文学地理
一
漳河流淌并哺育着的河北南部,向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富庶之区、文化发达之区,是处在古代黄河文明的核心区域内的。漳河在唐诗里,首先是诗人们现实的经行、凭吊、歌咏之地,有众多的唐代诗人亲自到来,曾在河岸行吟,抑或在水上泛舟。
初唐时,贞观名相、著名诗人魏徵,以及其他几位宰辅重臣诗人如杜正伦、郭元振、解琬等,都是从漳水流域的今邯郸一带走向大唐的政坛和文坛。但他们大多存诗较少,今天找不到他们写漳水的作品。初唐诗人中直接在诗中写到漳水的是“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以长诗《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代书信,向远在漳水之滨的老友宋之问传去思念和问候: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蘋。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
漳水之滨,因有汉末“建安七子”中刘桢的典故,常常是作为卧病或退隐的代名词,并不一定具有标志地点的意义,这一点后文还将论及。但在此诗中,由“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及后文“郢路少知音,丛台富奇士”屡以“邯郸”、“丛台”与作者所在的江南对举,可见此处“漳水滨”应是宋之问当时所在的真实地点。
在漫游蔚为风尚的盛唐,不少大诗人曾游历过燕赵。李杜高岑,除了杜甫虽曾“放荡齐赵间”,但在河北游踪较少,李白、高适、岑参都有专程河朔之游,也都不止一次写到过漳河:“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别韦五》)这是高适;“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登古邺城》)“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客舍歌》)这是岑参;天宝十一年(752年),诗仙李白北游燕赵,据安旗先生观点,李白是为借安禄山幕僚何昌浩之邀深入虎穴,前往考察幽州虚实,但为了不被四处网罗人才的安禄山所羁留,师法孔子不见阳货,于是在邯郸一带盘桓数月之久,专俟冬天安禄山入朝后方到幽州[1](P23),故而李白有在邯郸诗多首。
几位大诗人之外,还有盛唐诗人与漳河缘分更深,他们在漳水边做过地方官,如涉县令薛据和衡水主簿王之涣。
薛据,河中宝鼎人,前往涉县上任之前,刘长卿作有《送薛据宰涉县》,诗中写到“县前漳水绿,郭外晋山翠”。涉县在地理上是太行山中的一个盆地,唐时属河东道的潞州(治今山西长治),所以其“郭外”之山被称作“晋山”,城外的漳水则是碧绿的清漳水。
王之涣存诗甚少,他有一首《宴词》,很可能是早年作于衡水主簿之时: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
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漳水的一支在平原中部北流,至衡水忽折为东西向,所以衡水古称“漳水横流之地”。衡水古称“桃城”,至今附近的深州蜜桃闻名遐迩,诗中“桃溪”这美丽的名字,一定是与其地遍植桃有关了。
在中唐,有两位著名诗人的早年是在漳水边度过的,即“元白诗派”的重要成员——张籍和王建,他们曾在河北南部的鹊山漳水间同窗十载[2],并在此与元结、于鹄等诗人结交。二人后来诗中曾多次回忆起这一时期的求学生涯:
年状皆齐初有髭,鹊山漳水每追随。(张籍《逢王建有感》)
相看头白来城阙,却忆漳溪旧往还。(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
年少同为邺下游,闲寻野寺醉登楼。(王建《酬赵侍御》)
求学结束后,王建还曾入魏博田弘正幕府,继续在漳河流域活动多年,并曾“一旦甘为漳岸老”(《留别田尚书》),后来因为得到田弘正的举荐,方得以入朝为官。
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寄窦处士》有“漳水醉中别,今来犹未醒”,回忆当年在漳水一带与窦处士的交往。杜荀鹤曾奉命出使河北,与窦处士的交往,应在此次往还的途中。
二
大多数写到漳河的唐诗与漳河畔著名的古代城市——邺城有关,由于邺城在河北平原上久负盛名,到唐代时已繁华不再,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诗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沧桑之慨,加之河流本身具有的滚滚东逝、一去不返的特性,更让漳河成为邺城一带的典型地理标志,与邺城共同寄寓诗人们的无限感慨。
《战国策》及《史记》之“赵世家”、“魏世家”等都曾多次提到邺,可见,邺城至迟在战国时已成重要城市。两汉之际,邺是豪强大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曹操修建邺城以后,公元二世纪至六世纪间,邺城一度为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曹魏的陪都,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首都,邺城成为当时北中国最雄伟、繁荣的都城,其城市布局和规制,在我国乃至东北亚的古代都城建造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3]。灿烂的建安文学就产生在邺下,当时全国最好的文学家几乎齐聚于此,留下了大量传世名作,曹魏之后,邺都余风未散,北齐时邺下仍然是文人荟萃之地。总之,历史上的邺都,物质上,曾是繁华富饶的象征;精神上,又留下建安诸子欢宴、冶游的诗酒风流可供追慕。但是当唐代诗人们到来时,这一切已经灰飞烟灭,他们眼前只有默默东流的漳河水了。然而曾经的繁华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对邺都昔日风流的追怀以及繁华难再所引发的沧桑之叹,成为唐代诗人有关漳河作品的重要主题。
曹操对邺都的兴建具有标志性意义,使其成为北中国最引人瞩目的繁华都邑,在保存至今的唐代以前都邑赋中,描写最多的城市除了长安、洛阳,就是邺城[4],左思引得洛阳纸贵的《魏都赋》就是其中名篇。也正因昔日繁华无比,后来的繁华散尽才分外具有悲剧意味和沧桑感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岑参游河朔,作《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岑参到来的时候,邺城已经空旷荒芜。“东风”二句,冷清至极。魏武帝的霸业雄图已同漳水一起东流不回,邺城春色已无人称赏,只能徒增荒芜之感。
除曹魏外,其他定都邺城的政权多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时间也都不长。城市规模和社会财富较充分发展、较有文化气息的是前后相承的东魏和北齐。相比西面与之对峙的西魏、北周,邺城更为富饶,学术和文艺创作也远为发达[5]。其标志是聚集了一批文人才士,如“北地三才”和齐亡后入隋的卢思道、杨衒之等著名文学家,北齐后主高纬雅好文艺,自创《无忧曲》,所立文林馆更是成为一时盛事。因此,曹魏之外,唐人写到邺城时把一些笔墨留给了北齐。晚唐大家李商隐、韩偓各有《北齐二首》,而温庭筠《达摩支曲》写高纬的亡国,在诗人们共有的沧桑之叹外,还不无同情和遗憾。
三
“漳浦”,“漳滨”,因为“建安七子”中刘桢的一句著名的“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被后人用作卧病他乡的代称。唐诗中这个典故使用很广泛,如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伏枕寄宾馆,宛同清漳湄”,言自己病在旅馆,就像当年刘桢在漳河边上卧病一样;白居易《病免后喜除宾客》:“卧在漳滨满十旬,起为商皓伴三人。从今且莫嫌身病,不病何由索得身。”写一次长达数月的卧病痊愈后,感叹因病反而得到自由行动的空闲和轻松。也有个别侧重表达异乡之感,如元稹的《远望》:“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元稹一生行迹未至河北,此处“漳水东流”必非实写,而是用刘桢的典故与上句仲宣(王粲)登楼的典故相对,重在表达自己远望怀乡之情。
不过,也未必所有“窜身漳滨”的人都是因为养病,有时候,这只是一种远离喧嚣热闹、主动与名利场保持距离的姿势,一旦诗人在内心厌倦了官场倾轧,而有意于江湖,无论何地,都可以是漳滨,无论是否真的有病可养,时时可供高卧。于是,诗人们没有去过的漳水之滨,就像他们常常提到的说不上到底在哪里的“沧洲”、“五湖”,成为他们向往的灵魂的放逐、休养之地,漳滨高卧成为厌倦了官场倾轧者选择主动告别、退隐江湖的托辞。例如李商隐晚年所作《夜饮》: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此诗沉郁顿挫,神完气足,颇似老杜,“江海”两句谓三年任职梓幕,朝廷内外党政不息,西鄙边地战争不止。末联感叹身世坎坷,怎能不淹卧一隅、借酒浇愁而更甚于刘桢卧病清漳呢?此处开筵聚饮、深夜不休的情形下用到刘桢的典故,自然不是真的卧病,而是疲惫的人在宣誓与“乾坤百战场”的彻底告别。
四
漳河,在唐诗中,特别是送人至河北的唐诗中,常常作为一种地理标志的意义,在诗人的观念里,它就代表着河北抑或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的较广地域。
唐时河北道,因在黄河以北而得名,故地域大于今日之河北省而包含漳河与黄河之间今河南北部新乡、鹤壁、安阳等地的大片地区,这片区域间还有清水、淇水、洹水等几条较大的河流,然而在唐人送人至河北的诗歌中,人们最常用来指代冀南豫北这片地域的是漳河,往往一出东都,人们的思绪就开始想象着漳河了。如:
“洛阳草色犹自春,游子东归喜拜亲。漳水桥头值鸣雁,朝歌县北少行人……”李颀《送刘方平》
《世说新语》中阮籍拜访苏门真人的苏门山在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共城县,尚在淇、洹等水以南,但唐人将苏门与漳水相继或并提,作为河北道南部的地标:
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苏门高。刘长卿《送贾三北游》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路出司州胜景长,西山翠色带清漳。韩翃《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黄河岸边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亦在淇水之南,同样在唐诗中常常与漳水联系在一起,使人几乎产生黎阳就在漳水附近的错觉: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著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岑参《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漳河的出名得益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这条河与邺都的盛衰之变、建安诸子的诗酒风流、铜雀台歌妓的命运悲歌、北齐“无忧天子”高纬的奢华享乐等历史背景紧紧相连,因而成为河北南部的一条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河流,甚至有时还不止限于河北南部,进而可指代整个河北。
[1]安旗.李白诗秘要[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2]徐礼节,李书安.张籍王建求学“鹊山漳水”地域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7,(9).
[3]牛润珍.邺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J].河北学刊,2006,(5).
[4]刘雨婷.论唐代以前都邑赋的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曹道衡.试论北朝河朔地区的学术和文艺[A].中古文史论丛[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Zhang River and It’s Di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ang Poems
NIU Luo-ting ,MA Ji-zhao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Qinhuangd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100,China;2.Administration Office,Qinhuangd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100,China)
In Tang dynasty,numbers of prominent poets have passed by and written poems about Zhang River.Because of it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Zhang River in the Tang poems has multiple specific meanings,sometimes means vicissitudes,sometimes bound up with falling ill or withdrawing from society,and when someone went or left from Hebei,Zhang River often represent the southern area of Hebei Province,even throughout Hebei area,so it has been added on some significanc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Zhang River;Hebei;Regional culture;Literature geography
G25
A
1008—4444(2012)02—0022—03
2012-01-12
牛荦婷(1983—),女,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教师。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