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2012-08-15刘超
刘超
(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刘超
(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当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案例近年来呈现多发趋势,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高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总结研究预防规律,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对策。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高校校园日益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冲突尖锐化、思想情感和心理压力多样化等特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象。由于家庭、学业、感情和心理疾患、就业压力、突发性事件等因素导致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在我国高校中呈现出多发趋势,导致大学生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形势与和谐校园建设,也给高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和难度。[1]
一、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发生的外界刺激(如意外事故、情感危机等)、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心理疾患或生理缺陷等)或处于重大生活逆境 (如亲人死亡、家庭变故或天灾人祸等)而出现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从而导致采取极端行为或措施,造成自己或他人身心严重伤害或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2]
典型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常常表现为自残、自杀、伤害他人或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如2011年发生在西安的“药家鑫事件”——某高校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用刀杀死被害人,即是典型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极端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存在极端心理危机倾向或行为的个体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或者治疗等干预措施,使之最终克服极端心理、渡过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SCL-90量表等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量表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近五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学生管理部门经过测试发现,平均每年有将近15.5%的大学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或治疗。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由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所经历的成长环境一般比较简单,缺乏面对实际生活压力和困难的勇气和经验,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加之家庭和学校、社会等有关组织或机构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也缺乏对学生坚强意志的磨练和抗压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差,更容易受到压力和挫折的困扰,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有20%至26%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3]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高频率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影响高校的安全稳定与校园和谐,影响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矛盾的突出,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对大学生群体出现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加以系统分析,查找出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适时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心理干预,提升高校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防与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避免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成为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局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Humphrey认为,心理危机影响因素来源于个体、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国内学者认为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来源于六个方面:即人际关系、学习、受惩罚、亲友与财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4]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个体性格、行为和习惯,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疾患或生理缺陷,家庭成长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突发性事件等。
(一)内部因素
1.个体性格、行为和习惯
国内外学者们都认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而造就了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心理、生理发育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导致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结构和价值体系势必发生转型和重构,并日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差异,即个体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性格、行为和习惯等。[5]
2.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客观现实和升学压力,加之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前,学校、家庭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的关注不够多,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还未达到相应的水平,其简单的人生阅历不足以面对在大学里所遇到的诸如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使其心理发生暂时的不平衡,有可能成为极端心理危机的诱因。
3.心理疾患或生理缺陷
一些学生由于身体残障或疾病等生理缺陷、精神类疾病或者心理健康问题等心理疾患容易导致自卑、自闭、抑郁、精神失常甚至更严重的病态症状,很容易造成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二)外部因素
1.家庭成长环境
多数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往往需要离开家庭独自生活,需要独立面对生活学习的压力、困难以及各种考验和挑战,尤其是对于离家较远或家庭关系不和谐(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的学生来讲,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往往更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或产生扩大化效应。
2.学校环境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往往需要独自面对情感、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而一些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缺乏专业机构和具有资质的专职人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干预,使得大学生缺乏压力宣泄出口和心理疏导途径。一些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比例失衡,辅导员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专任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另外,高校当前缺乏完善的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机制和体系,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沟通机制与信息反馈渠道不完善,学生骨干与辅导员、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心理危机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况。
3.社会环境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关系更为复杂,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在校大学生在读期间就开始做起了“啃老族”,依靠父母买车买房,或者没毕业就安排好了工作,成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而一些学生却需要为就业和生活劳累奔波,却依旧难以改变成为“蜗居”、“蚁族”、“穷二代”的命运,与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社会不平衡心理和仇富心理逐渐蔓延,由此产生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也屡见不鲜。
4.突发性事件
大学生一般心理承受能力尚不健全,个体独立意识仍未完全形成,当遇到突发性事件如感情危机、意外事故、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时,很容易出现心理过度紧张、悲伤、压抑、情绪失控或精神崩溃等表现,这种情况下容易采取极端措施或行为,成为导致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四、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规律与干预对策
(一)预防规律
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和了解具有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倾向和行为动机的学生情况,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必要时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疏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案例进行深入调研与客观分析,在调研基础上认真查找出大学生产生极端心理的根源和影响因素,总结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预防和化解有可能出现或发生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学会处理好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掌握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情绪管理以及如何避免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科学知识与客观规律,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同时也为高等学校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6]
(二)预防与干预对策
第一,高校应高度重视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与相互影响作用,增强政治敏感意识、危机意识和防患于未然意识,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突发事件处置相结合”的方针,切实采取措施,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常态化和规范化,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法与形式,并完善极端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机制,把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处置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信息员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和落实学校和各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学生工作人员、专任教师与辅导员、主要学生干部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制度,积极发挥学生干部骨干和信息员在预防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第二,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善于运用多种通讯渠道如网络聊天工具、微博、社交网站、校园电子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与思想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好预防,使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置和解决,同时定期开展师生面对面交流谈心活动,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使各种心理极端事件的苗头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避免危机事件的扩大、升级与蔓延。与此同时,学生主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如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学生食堂等)应当加强与各学院、系部等基层单位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共同解决大学生群体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做好后勤保障和矛盾排解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冲突,避免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升级扩大从而预防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三,广泛动员和调动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各类学生组织和社会团体力量,共同关注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等特殊群体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开展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的“送温暖”、“阳光心理健康服务”等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化解和疏导心理健康问题,抚慰弱势群体学生心灵的创伤。加强对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学生的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就业与自主创业服务,千方百计地采取实质性措施帮助学生联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千方百计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四,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及时干预和化解学生学习、生活、感情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预警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团委和学生处、各学院、系部等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融入集体、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危机、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后青春期心理波动的平稳过渡。
第五,倡导建立由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干预体系,号召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家庭与高等学校一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学习、情感、实现理想和追求等提供更加包容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积极探索新的大学生激励和资助模式,推动创建帮扶困难大学生的社会慈善机构或基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资源支持,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提高自我减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完善磨练顽强坚韧品格、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新时代精神。
[1]陈道明.现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107-109.
[2]杨胜勇.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及对策 [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0-153.
[3]姜永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0):105-107.
[4]刘瑜,王大军,孙朝阳.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现状的评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14-118.
[5]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89-93.
[6]吴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策略探析 [J].职业时空,2010(6):64-65.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Extreme Incident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Chao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With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deteriorates day by day,campus extreme incident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have increased amazingly in recent years,thus invi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ies and society together,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lead to the campus extreme incident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from both interior and exterior aspects,summarize and make studies about the preventive rules,construct perfect system of prevention and response,and finally take intervening 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extreme incidentsof psychological crisis;influencing factors;intervening measures
G647
A
1674-7356(2012)01-0054-04
2011-11-25
刘 超(1984-),河北河间人。助教,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