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构想

2012-08-15

关键词:商务跨文化交际

李 萱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构想

李 萱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的面向留学生和企业界海外人士的商务汉语课程,较为注重商务交往中商务用语和商务知识的传输,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则被忽视或放到次要位置。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的设置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并满足留学生和业界人士的需要。教学对象、课程内容、师资问题、教学方法等是其中需要重点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开出面向留学生和企业界海外人士的商务汉语课程,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课程较为注重商务用语和商务知识的传输,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则被放置到次要位置。对于那些来华从事商务活动的留学生和海外人士而言,语言的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文化及跨文化类课程强化其对语言的应用和对文化的理解。笔者将从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与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具体的课程构想,并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一、课程设置构想: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与师资培训

就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设置而言,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多开设在外语类专业,并已普遍出现在全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里,但面向留学生和海外人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则很少见。未开设并不意味着无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对象汉语水平的限制导致课程并不统一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此,考虑根据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教学对象和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教学原则等做不同的安排和处理。

(一)教学对象与课程设置

就目前活跃在中国的留学生和企业界人士而言,可将教学对象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汉语水平较低的留学生和企业界海外人士,希望学习商务汉语、了解中华商务文化,提高自己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类,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和企业界海外人士,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对商务汉语的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为第一类教学对象开设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中英文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以中华商务礼仪、商务习俗、中外商务礼仪的对比,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规则等为主,兼及介绍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

为第二类教学对象开设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纯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以中国的商务礼仪、商务习俗、中外商务文化的对比等为基础,重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取舍成为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国内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留学生、企业界海外人士的学习需求,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块。

第一,中华商务文化。中华商务习俗礼仪、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中国经济制度政策和地域性差异等。

第二,中外商务文化对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中外商务文化在习俗礼仪、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第三,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日常用语的运用和得体。

第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的运用和得体。

第五,跨文化商务交往与沟通。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商务交往礼仪、商务沟通策略,如商务谈判、商务营销等。

第一类教学对象以前四个模块为主。介绍中华商务文化以及中外商务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的能力。在具体的语境和案例中,强化训练学生得体地运用商务日常用语和商务礼仪,以及中外商务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结合,了解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与要求并掌握其规律,切实提高其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第二类教学对象覆盖五个模块,教学侧重点有所区分。中华商务文化部分以介绍为主,重点突出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经济政策等;复习并强化商务汉语礼貌用语和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的得体运用,通过实践性、体验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和强化他们在具体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和商务礼仪,如商务谈判、商务营销等;强化训练过程中注意中外商务文化的对比,以及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共性和个性,如中美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和中日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来华从事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师资问题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文化、跨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流利的英语应用能力,还需要对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商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文学、文化类对外汉语教师,或者是挑选英语系跨文化类教师,对其进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商务知识培训,或挑选对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感兴趣的经济管理类老师进行文化、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培训,是有效而实际的解决师资问题的办法。

二、相关教学方法的探索:案例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属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一个分支,在教学方法上有较多一致性。对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学者有深入的探讨,如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一文中列举了跨文化交际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课、小组讨论、个案研究和学生报告、客座教师演讲、电影、小组报告、角色扮演、实地调查、录像及其他。并指出,“个案研究讨论(case study)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意识”[1]。“个案研究讨论”其实就是案例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使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讨论、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搜集、调研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里的案例指的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2](P5)。这也决定了在案例式教学中,对“这一实际情境”的体验以及基于对“这一实际情境”的体验式教学是其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创造实际或模拟的现实情境,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案例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二者各有优劣,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有的放矢的结合在一起,将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而言,具体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案例教学环节。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教学支架,通过对案例文本中的语言点、商务知识、中华商务文化和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要点、难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多媒体案例学习体验环节。借助于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案例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强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具体商务情景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要点、难点的理解,促进其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第三,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环节。给出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但存在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基础上,对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行为做出评价、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答案具有开放性)。

第四,体验学习环节。教师可根据这一环节的学习要点自由安排具体形式。如组织学生根据规定内容分角色表演,并相互做出评价;带领学生深入到具体的中外商务合作领域中实地调查、实践学习,撰写调研报告;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中外商务合作与交流,促使他们进行真实的商务体验和锻炼,等等。

教学内容和教材体例等要与教学方法相适应。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凝练了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点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要点的案例,这需要任课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在对其进行综合的提炼之后,再教授给学生。

教材编写体例也要紧扣教学方法。以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要点为基础,分单元设置教材内容,每单元设置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供课堂教学使用,嵌入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全部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要点,案例正文后需附语言点、商务知识介绍、中华商务文化介绍、中外商务文化对比、相关的多媒体视频、电影片段、录像等,以便于教师课堂教学。第二个案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用,检测学生对上一个案例的学习效果,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此案例正文也要同时容纳相同或相似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要点,并适当存在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情况,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并最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要求最好具有开放性。两个案例正文之后,给出适量的练习题,如选择、问答、改错、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写作等,适当增加体验环节,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体验中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与课程设置相关的几个问题

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充实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完善。从大的方面看,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首先,课程的设置要始终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目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不同于商务汉语培训课程,提高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其次,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要以主体间性的视角正确看待中华商务文化和教学对象熟知的本土商务文化,不以此商务文化排斥彼商务文化,也不以彼商务文化压抑此商务文化,同时,还要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态度,帮助他们以更加平和、成熟、包容的心态学习本门课程,提高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是一门课程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同时,教学大纲也是一门课程从开设到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需要任课教师们根据具体教学实践,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刘 明)

Abstract:At present,the Business Chinese courses faced foreign students and business overseas setting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successively,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business terminologies and business knowledge but put the Sino-foreig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 secondary position.The curriculum of the Sino-foreig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could remedy this defect and meet the demand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business overseas.Teaching object,course content,teachers ques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are the key problems.

Key words:sino-foreign business cooper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urse offering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deas of the Sino-foreig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LI X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083,China)

G423.07

A

1008—4444(2012)04—0171—03

2012-04-18

李 萱(1981—),女,河南民权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商务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商务休闲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