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时代微博文学的特质

2012-08-15梁琳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

梁琳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试论网络时代微博文学的特质

梁琳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在网络时代,微博文学有其自身的特质,它正以迥异于文学传统的态势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方式。

网络;微博文学;审美

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诞生了网络,网络拉近了人们彼此间的距离,逐渐改变着交往和沟通的方式,让世界成为了地球村,同时也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方式。于是,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在《网络文学概论》中,欧阳有权对网络文学的定义是从三个层面去讨论的:“从广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经过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了的文学作品……;从本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从狭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那种只能在互联网上‘数字化生存’的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介载体制作的作品,或者是借助特定的创作软件在电脑上自动生成的作品。”[1](P3)而微博是通过互联网以供人们交流和沟通的介质,因此,微博文学也属于网络文学中的一种,即借助电脑、手机QQ等多媒体终端,发布内容短小、精致、语言简练的文字,传递图片、表情、视频等信息,“供所有网民或某一限定群体进行开放式阅读和评论的微型博客”文学[2](P11)。

微博文学以其方便快捷、短小精悍、声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总的来说,微博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一、碎片化呓语的表层平庸

微博文学以短小见长,所以存在着字数上的限定(140字),使得微博文学的语言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同时,也使得受众对文本的阅读趋于浅层。微博的内容大到世界局势、中亚战争等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小到个人的日常起居,心情碎片,偶有感想,拿起手机登陆微博便可一吐为快,而且图文并茂,极具生动性和时效性。如《中国该如何救援欧洲?》:“欧洲把希望救援的目光投到中国身上。2月14日,温家宝昨天向欧盟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中方已经做好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愿与欧洲方面密切沟通与协作。”[3]又如《新星出版社野夫在台湾出版了〈江上的母亲〉》:“假如连文字都消散于岁月的风暴,有谁又能证明他曾在此浊世小驻。”一本直刺现实的散文自选集,字里行间浸透那些生不逢时者的孤寂悲凉[3]。前者快速、及时的报道,达到了新闻媒体的要求,后者微博小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文学气息。这一点说明,微博文学仍然在文学的轨道上行驶,尚未偏离。

微博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大信息量的传输,适应人们高效的生活方式,能够及时报道最新的资讯和新闻事件,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但这种大容量、快速的阅读方式也使得人们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各种花哨的花边新闻已将人们的目光攫取。于是,一些简单、富于趣味的文字和图片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微博文学中过于简洁的语言报道方式也使得人们的阅读流于表面,即仅仅对事件概貌有个大体的了然,而不深入。这样的文学阅读方式虽然符合当下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在碎片化语言基础上形成的浅显的阅读方式就好比“饮鸩止渴”,长期以往,会使人产生思维惰性,疲于对问题进行深层的思考和挖掘,从而降低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言,在现代艺术中,“展示价值开始全面抑制膜拜价值”。网络增大了信息的传输和复制量,大部分的微博文学给予我们的也只是信息展示的一种方式,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和眼球经济带来更多的是流于表面的平庸。

二、“看”的欲望的满足

伯格对“看的方式(ways 0f seeing)”作了如下表述:“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想看的东西,想看乃是一种选择行为。”[4](P41)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窥探他人,乃是人性本身欲望所驱使。在网络上选择我们想看的、想了解的公众人物的微博,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是对“看”的方式的一种选择,同时也是对自身欲望的一种满足。微博文学私人化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干涸的窥探欲浇上了清凉的甘露,从2008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到后来层出不穷的各种“门”,波及范围的广度与日俱增,年龄层次和行业职位也前所未有,年幼的小学生、初中生、县长、局长、警察、空姐……层出不穷,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窥探欲的同时,也急剧扩张了这种私欲。

从心理学上来看,人都有展现自身和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即“看”和“被看”。微博文学正好成为这二者的温床。如“T-top:新的骑行车,将我的灵魂带去雅鲁藏布江边洗涤(图略)”;“喵″喵:天气晴好,思绪纷飞,其实,我想要的生活很简单。一个温暖的小窝,不用太大;每天可以填饱肚子,不用太丰盛;一个爱我的人,不用太帅太有钱,这个人偶尔能给我惊喜,哪怕只是一朵花;偶尔可以去旅行(图略)”。这是典型的展现与分享式的微博文学,博主用碎片化的语言展示生活中的新鲜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被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又如,高圆圆发布自己在2012年米兰时装周上的街头秀不到一个小时,便引来了八百多次的转发;赵薇在微博上秀出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后,粉丝们热烈追捧;韩寒的一声“喂”更是一呼百应,引来万人关注。人们的审美观就是在微博文学的“看”与“被看”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增强和稳固,通过“看”了解他人比照自身,“被看”展现自我增强自信,从而使得审美在某些方面也在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大众娱乐化倾向

将今日称为全民娱乐的时代,不为过,微博带动了娱乐产业的发展,助长了世人的娱乐心理。微博文学的娱乐性首先在于它的关注对象。微博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各种明星和各行业的名人,如影视明星姚晨、赵薇、杨幂、王力宏,主持人谢娜、蔡康永、何炅,行业达人李开复、任志强、潘石屹,等等。大多数明星每天的微博文字无非就是穿衣、打扮、心情、娱乐、游戏活动等琐碎之事,毫无文学性可言,微博顶多算作日常生活的“宣泄口”。由此可见,微博文学似乎在昭示着文学的游戏性的回归。

据统计,2012年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人数多达7.7亿,参与春晚“吐槽”的条数也有近千万。新浪微博为了迎合民众的娱乐心理,专设“吐槽春晚”通道,人们可以将自己对春晚总体或是某个节目、某位人物、某句话的看法迅速地通过微博文字的形式发布到网上,方便民众们更好地沟通,共享欢乐。微博春晚“吐槽”中,有针对传统文化礼仪方面的批判。如“@上海全攻略的《春晚,能再没文化一点吗?拱手礼怎能施于父母?》:主持人要求全国电视机前的孩子给父母行拱手礼。传统礼节中,拱手礼只施及朋友、兄弟、同事和陌生人,对父母只行叩首礼,行拱手礼是大不敬,这是常识呀!自己无知也就罢了,乱教孩子们就不对了。”又如“@春泱:曾经有一份爱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有一种欢乐叫做眉毛永远不在同一条线上,我大笑,如果要给这份欢乐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一直延续到明年的春晚。”这段文字采用了戏仿、改写的方式,模拟《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对某演员演唱时眉毛上下不一致的现象进行评论,语言风趣幽默。

微博文学的娱乐性还在于它的参与主体的大众化。众所周知,微博是后现代社会催生下的产物,它零碎短小的语言风格具有削平中心、去深度、追求高效、重感性直观的特点,所以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方式。乍一看似乎与传统文学追求厚重、丰富的意蕴内涵背道而驰,以致微博文学的文学性遭到不少人的质疑。其实不然,据韦勒克的文学观,文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虚构性”、“想象性”和“创造性”,微博文学则具有这些构成文学本质的内在属性,这也是它之所以为文学的基本条件。只不过,微博文学的诞生背景与传统文学有异,因此,我们要对它评价,需考察它存在的特殊的文化语境和审美背景。在大众化的审美趋势下,微博文学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娱乐化的倾向,它的参与主体的“零门槛”则是这一趋势的催长剂。在微博上进行文学创作的人鱼龙混杂,作品也是良莠不齐。微博文学在降低文学门槛扩大受众参与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得文学的走向更趋于大众化和娱乐化。

四、文学的诗意解体

古人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这一说法,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雅明则说现代艺术的审美方式从传统的“静观”变为“震惊”。这其中丢失的正是传统文学的“诗意”,即“韵味”。网络文学的交互性、超文本性和快速的传输速度造成了“震惊”的效果,接收的信息量和速度古之未有,但这却隔断了人们对文本的思考和“静观”的时间,从而遏制了诗意产生的基本条件。我们在微博上关注的人越多,从中获取的信息也就愈加丰富,我们的眼睛和双手所需承担的任务也就更加繁重,而此时的大脑则是处于频繁接收的状态,思考的时间被急剧压缩。

微博文学中的“零门槛”即参与者的全民性,也在某种层面上消解了传统文学艺术中的“神秘”和“膜拜”的意义。《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家》、《三联生活周刊》,以及各种我们想要获取的信息在微博上几乎都能得到,文学的神秘性逐步消解。本雅明曾经说过,文学诗意的构成因素主要与“氛围有关”,与神秘性有关,当这种神秘性消失时,文学的诗意也就瓦解了。

微博文学声、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学单一的文字形式迥异。文字是用来表意的工具,图形和声音也是传达意义的一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博文学多媒体样式的形态特征,丰富了文学在新世纪的表现形式。如:“醒时只愿朝花笑,醉时只愿对花眠。从今不问人间事,只作人间不老仙(图略)。”优美的文笔勾勒出如图画般优美的意境,美图同样沁人心脾。比如王昌龄的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旁边若配上王昌龄出塞的水彩插图,加之以悠扬的羌笛声,无疑更能激发人们气韵生动的诗意性的遐想。但另一方面,这种多媒体形式的融合,容易使人们沉溺于肤浅的感官享受,徜徉于视听所带来的快感中,而许多短小破碎的文字呓语又不足以唤起人们对文本的重视,从而进一步破坏了纯文字形式所带来的思考空间和引发的诗性想象。

上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曾预言未来将是“世界图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演,他的这一伟大的预想在现代社会逐步得到真切的验证。这是一个科技带动网络、带动视觉消费的时代,在这个眼球经济占据市场主导的时代,文学似乎变得浮靡,写手们重量不重质的“批量”产品,群集狂欢式的反叛,引发我们内心的丝丝忧虑,文学尚在吗?其实不然,许多微博文学仍然能够给予我们正面性的东西。比如:“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 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又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诸如此类富于教育意义的文字,仍然能够给当下人以启发。

在网络小说、手机小说、超文本小说、微博文学层出不穷的时代,未来必然会出现更为新奇的文学样式。但要相信,不论文学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何种躯壳呈现于世,我们所追求的那份文学本真永远不会失却,网络小说也好,微博文学也罢,那一份属于文学的自由、活力、创造的想象在每个时代隽永如斯。

[1]欧阳有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英文.微博客创作的审美解读[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新浪微博.中国企业家杂志[[EB/OL].[2012-03-02].http://weibo.com/cne?topnav=1&topsug=1.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Literature in Internet Age

LIANG L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network has entered the household.In network times,the Micro-blog literatur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nd it gradually changes the think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standard of people via its diversity of literary form.

network;Micro-blog literature;aesthetic

I227

A

1008—4444(2012)04—0123—03

2012-04-21

梁琳(1988—),女,海南文昌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菊芹)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的诞生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