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美丽的空想
2012-08-15胡银银张艳斌
胡银银,张艳斌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儒家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美丽的空想
胡银银1,张艳斌2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儒家社会主义作为儒家与社会主义兼容性的产物,一方面,它包含着一些“社会主义”元素,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精神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体制的依托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加之儒家社会主义论者提出的一些王道政治方案缺乏理性科学的依据,丧失民众认同,这都注定儒家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美丽的空想。
儒家社会主义;儒家;空想
随着时代的演进,实践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一些学者不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能抓住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一些曲解和误读,提出了儒家社会主义的说法。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就是用来取代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理论主张。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儒家社会主义是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表象性解析角度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之一[1]。由于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理论本身又弥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悯情怀,儒家社会主义注定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美丽空想。
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儒家社会主义彻底丧失了建制化的可能
《读书》2007年6期刊载了一篇甘阳的文章,给思想界带来了冲击性影响。他首次明确提出“中国道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命题。该说从语源学意义上的解释似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含义实际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因为首先,‘中华’的意思就是中华文明,其主干是以儒家为主来包容道家佛教和其他文化因素。其次,‘人民共和国’的意思表明这共和国不是资本的共和国,而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和国,是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质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国改革的最深刻意义,就是要深入发掘‘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这将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大课题。”[2]且不论甘阳的解释是否被世论所接受,单就见到‘中华’字样即称‘儒家’,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是无法用儒家文化来解释清楚的。纵观历史,自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算起,儒家赖以生存的制度化的家长伦理和孝悌伦理已在中国社会土崩瓦解,儒家也从此陷入无家可归的尴尬境地。儒学遭遇的这种困境并不难理解,我们知道,基督教作为有教会组织的宗教,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之后,虽与世俗制度划清了界限,但它仍然能托身在宗教制度之内,而不必变成游魂。但儒学并无自己的制度和组织,它以一定的社会制度为托身之所,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其价值必求在“人伦日用”中实现,而不仅止于一种空泛的道德说教或宗教哲学,它无法脱离政治体制而单独存在,一旦与体制相脱离,就只能变成无所依附的“游魂”。正如余英时在《现代儒学论》中指出的那样,“如果儒学不甘仅为‘游魂’而仍想‘借尸还魂’,那么何处去找这个‘尸’?以‘家’为‘尸’吗?今天是小家庭制度,孝悌将如何安顿?更如何应付愈来愈显著的个人主义的趋势?”[3](P188)因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4](P252)
事实上,儒家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实质上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它表面上推崇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还是在弘扬早已寿终正寝的腐朽不堪的封建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奉行的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加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更使儒家社会主义进一步丧失了民众的情感认同。更重要的是,改革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保护,改革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更使人们对长于“义利之辨”的极富农业空想和封建色彩的儒家社会主义态度淡漠。总之,由于缺乏体制的依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儒家彻底丧失了复以建制或法典化形式回到当年的统治地位上来的可能性。相应地,儒家社会主义纯粹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无论怎样,儒家通过建制化而全面支配中国人的生活秩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那些有志为儒家“招魂”的人都只会落个“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4]P(295-296)的下场。
二、大陆新儒家的“王道政治”方案实际是君主专制的翻版,使儒家社会主义丧失了民众基础
任何一种理论主张,只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情感认同和接受,才有进一步广泛传播的可能,当然前提是它必须符合时代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甘阳为了给自己的主张找到合法性依据,从语源学意义上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解释为“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得不钦佩他的“睿智”和“高明”,但大陆新儒家的“儒家社会主义”论却从根本上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如蒋庆等人设想“王道政治的三重合法性”分别由国体院、通儒院和庶民院来体现。主张国体院议长由孔府衍圣公世袭,议员由衍圣公指定的历代圣贤后裔、历代君王后裔等人士担任;通儒院议长由儒教公推之大儒担任,终身任职;庶民院议长则按西方议会政治的规则和程序产生。这些主张“王道政治”方案的人试图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王官学”地位,使儒学再度制度化,再度成为奴役和压迫人民的政治统治工具。这是历史的倒退!因为从历史上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磨难推翻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自由和解放,摆脱了封建等级制的束缚,即使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也在人民的声讨中灰飞烟灭。儒家社会主义论者的倒行逆施,只能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儒家社会主义论者虽描绘了大量类似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结构模式,但却不能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量齐观。他们自称儒家社会主义是基于儒家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的,即儒家主张中社会主义因素的提取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可行因素的提取的二者结合,然而他们的“三院制”却暴露了他们臀部的“封建纹章”。大陆新儒家的“王道政治”表面上学习西方搞民主选举,实际上仍然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在“民主”的幌子下,试图实行变种的“君主政治体制”。儒家社会主义的一些政治主张和关于未来社会的描绘原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和好感,但有一些主张又让人民认清了它的真面目,看到它无非是儒家学说和现代官僚权贵结盟而产生的畸形儿,是君主专制的翻版,这样就暴露了其虚伪性,从而失去了民众对它的信任,丧失了原来的人情基础。
三、儒家社会主义论者仅凭单纯的浪漫主义热情和现实情怀去寻求匡世济民之道,使儒家社会主义缺乏理性科学的依据
儒家社会主义虽是一个“不可为”的迂阔理论,不能用它来套用现实,解决当务,但却体现了一种希望从儒家社会主义经典中寻求匡世济民之道的执着精神,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真正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才具有实践价值,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臧世俊在《康有为大同思想研究》中认为中国存在着一个儒家“大同社会主义”。[5](P189)马洪林亦提出孔子“社会主义”的观点。儒家“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但儒家社会主义不能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相提并论,更不能标榜自己是胜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最好的“社会主义”。
儒家社会主义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甘阳等一批学者从儒家资源中寻求克服当下中国“不和谐”难局的理论支撑,体现了他们关心祖国和民族命运的现实情怀,像熊十力、梁漱溟那样的儒学大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也是充满了深切的现实关怀的。但他们像俄国的民粹主义那样希冀以躐等冒进的方式“直进”到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则又充满了单纯的浪漫主义气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新岛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的一种全新的设想和尝试,虽然也脱离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状况,但却为后来的理论发展点燃了希望的火花。儒家社会主义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存在的一种“反动”的社会思潮,虽体现了儒家社会主义论者忧国忧民的现实情怀和匡世济民的爱国精神,但其“躐等”的思想性格与“回望”的精神品质,使其缺乏理性科学的依据,严重脱离当下中国的实际,注定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
四、儒家经典中的“社会主义”元素和马克思主义有着相似之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使儒家社会主义更无立足之地
有论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解释为儒家社会主义,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些观点虽有失偏颇,却表明了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儒家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并未完全抛弃它,而是不断继承其精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众所周知,《礼记·礼运》中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邓小平时代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就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大同小康社会、和为贵的重要思想资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儒家讲“民为邦本”,虽本质内涵不同,却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并得以发扬。儒学中“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已经超越时代和民族的限制而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要想赢得中国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就必须在中国实现语境的转换和民族文化的表达,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代之以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6](P534)通过发掘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似之处,减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障碍,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准备了天然的亲和条件,减少了阻力。尽管儒家社会主义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作为一种早已终结了的意识形态的产物,作为被人民大众所漠视的思想理论,不可能再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意识形态,最终会被社会历史和人民大众所抛弃。
综述以上,惟有科学社会主义与和谐进步的科学发展理论才是当代中国践行必胜的思想道路,儒家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美丽空想。
[1]辛向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多维解析[J].红旗文稿,2009,(24).
[2]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读书,2007,(6).
[3]余英时.现代儒学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臧世俊.康有为大同思想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董红克)
Abstract:As a compatibility product of Confucian and Socialism,on one hand,Confucian Socialism which contains some elements of the"Socialism"and is very similar with the Marxist has a certain academic and spiritual values.On the other hand,due to lack of institutional backing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some views of benevolent political lack of rational scientific basis,and losing of public recognition,above of all determine that Confucian Socialism is only a beautiful fantasy.
Key words:Confucian Socialism;Confucian;fantasy
Confucian Socialism is just a Beautiful Fantasy
HU Yin-yin,ZHANG Yan-bin
(Educational College of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D616
A
1008—4444(2012)04—0058—03
2012-04-15
天津市重点项目“当前我国‘儒家社会主义’思潮研究”(TJKS11—020)的阶段性成果
胡银银(1985—),女,湖北襄阳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