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臣许有壬家世考
2012-08-15苏鹏宇
苏鹏宇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元代名臣许有壬家世考
苏鹏宇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许有壬是有元一代的名臣,在政事文学方面均有声名,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研究许有壬作品和思想时,不应忽略其家世对之影响。严教孝闻、忠君相夫的门风,使之首科登仕、侍父知孝、为官刚正廉洁;丧亲失子、寡居难辛的家世,使之后期厌倦世俗、退官入社、唱和余生。详细研究许有壬家世的情况,对于理解他的行为和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
元代;许有壬;家世
《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P251)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2](P180)美国艾尔曼(Benjamin A.Elman)言:“在儒家控制下的中国,个人从来不是以自主的身份出现的。”[3](P10)所以研究古代人物的生平、学术与思想,必须详细考证人物家世的情况。家族的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个人来说,特别是在立身行事、学术趋向及爱好擅长等方面,往往有着密切关系。
许有壬是有元一代的名臣,在政事文学方面均有声名,今人对其关注和研究颇多,而在许有壬家世研究方面,学者关注不足,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4](P541-549)。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集、碑刻和志书等相关资料,对许有壬家世略作探讨,以便更好地分析许有壬的学术和思想。
一、许有壬的曾、祖父母
许有壬先世居住许昌,至祖父许毅时,移居彰德汤阴(今河南汤阴)。其先世具体情况,因蒙金战乱,“曾高以上,金乱失谱”[5](P690),无从考证。
曾祖许信,《许熙载神道碑》载:许信“隐德旷僚”。通过分析“隐德旷僚”四字含义,可推测许信出身入仕,担任官职,有优良品德,且心胸开阔、明达。这也就是桂栖鹏指出许有壬出身在一般仕宦家庭的缘由[6](P19,P43)。曾祖母姓元氏[7](P483)。
祖父许毅,生年不详,卒于1267年。早年或生活于许昌,因诸多原因,流徙汤阴,入赘宋氏,遂为汤阴人。许毅一生的生活概况,在《许公神道碑》中仅用“(许熙载)考赘彰德汤阴,因徙家焉”[5](P690)作为论述,其中缘由,或因祖父入赘成婚,家人难于言辞。许毅后因有壬显贵,追赠为“嘉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鲁郡侯”[5](P690)。
祖母宋氏,汤阴人。有关宋氏生年,据刘岳申《双桂堂记》载:“(许熙载)“生七岁而孤,母宋夫人年二十有八。”[8](P230)按许熙载生于中统二年(1261年),至元四年(1267年)七岁,则许毅卒于至元四年(1267年)。又依上述材料,至元四年(1267年),宋氏年二十八,可推算宋氏生于元太宗庚子年(1240年)。
有关宋氏卒年,史料记载矛盾之处颇多。据《双桂堂记》载:宋“夫人守志四十七年,而后以考终”[8](P230年)。按许毅卒于 1267 年,宋氏此年守寡,可推宋氏卒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今人傅瑛先生在《许有壬年表》一文中,对许有壬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编排,其中在“大德十年(1306年)二十岁”论述有壬“随侍长沙,冬,以祖母卒回鄂,识文安李元镇”。按此,则傅瑛先生考证宋氏卒于大德十年(1306年)[9],可文中无文献来源,不知其参考资料从何而出。笔者搜集两则材料,其一据许有壬《先太夫人归祔志》云:“有壬及事祖妣夫人(宋氏),获奉考终。后二十年,父兄继失,荼毒虽极,而夙夜堂上,身心有属。今仰而望之,无一人在上矣。”[10](P486-487)史料中“后二十年,父兄继失”,按父许熙载卒于泰定丁卯年(1327年),兄有恒卒于天历己巳年(1329年),则祖母宋氏去世应在元成宗大德至元武宗至大期间。其二据欧阳玄《许公神道碑》言:“(宋夫人)初丧,(许熙载)好恸绝而复苏,旅殡原上,苫凷庐墓者三年……年逾五十,时祭必哭,哭必致哀。”[5](P691)按许熙载年五十,为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1311年),则宋氏去世必在至大四年(1311年)以前。依据史料的解析,祖母宋氏卒于元成宗大德至元武宗至大期间更为确信。
宋氏“柔静淳淑,贞节著闻”[7](P453),一生勤俭持家,有子许熙载,女许氏。宋氏居嫠后,难于维持全家所需,遂投靠亲家宋氏,照顾子女,待许熙载长大成人,娶乡里高氏,此后,熙载以儒饰吏,远游江南,宋氏也离开祖居,随儿子辗转官场,生活不易可想而知。后侨居鄂州(今武汉),卒于鄂,初追“封汤阴县君;再封高阳郡君,累封高阳郡夫人,追封鲁郡夫人”[5](P690)。
二、许有壬的父母
父许熙载,字献臣,号东冈,又号真拙[11](P106),彰德汤阴人。生于中统二年辛酉(1261年)。七岁,父亲许毅去世,母宋氏誓志养育成人,后入乡校读书,曾拜访杜缑山先生[7](P400),师从王汝舟先生攻读儒学[7](P405)。二十岁,能举子业,有俊誉。年及受室,娶高氏。后随外舅就学东南,其才能为当政者所知,以儒饰吏,以(湖广)行省檄辟德庆路(今广东肇庆)提控案牍,由是以本职历永、衡两路,湘潭一州,凡三考成资。调长沙税使,迁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江西临川)两路总管照磨,进湖广行中书省理问所知事,改会福院照磨兼官勾承发架阁库。所到之处,为政有为,兴利除弊,“位不满德,而所至称职,吏服其能,民怀其惠”[5](P589)。
熙载虽历任吏职,但并未放弃攻读儒学,终日书不释手。在外四十余年,俸禄除满足家庭基本开支外,其余散资用于延师购书,僦居长沙时,家中已“有书数千卷,教子读之”[8](P230),除严格教育儿子外,许熙载“仕长沙日,设义学,训诸生”[12](P4202),传播儒学知识,立教易俗。
晚年许熙载“器识深长,学问笃实”[5](P691),“尝病古人遗教杂见于礼书,有学子所未喻者;传记所载又漫无统纪”[8](P189),遂“搜猎经史、传记,摭其嘉言善行”[13](P191),“作《女教》之书,凡为女、为妇、为妻,为母之道悉具”[14](P127),编《女教书》六卷。除此外,还潜心研精理学,即使在易箦之年,听诸子讲读周敦颐《太极图说》不倦。熙载喜好文学,尤长于诗,有《东冈小稿》传世,著有《经济录》四卷及他文十余万言[9](P622)。侍母宋氏有孝闻,“逮事终身,子职无缺”[5](P691),后人立东冈书院以表其德行学识[15](P330),树祠堂以表其孝闻[7](P486-487)。泰定丁卯(1327年)卒于京师,寿六十七岁,葬泰定丁卯(1327年)年,墓在彰德路安阳县武官村(今安阳市殷都区武官村)。
母高氏,世家彰德,生于至元乙丑年(1265年),“祖讳朮刺,监卫辉路。考讳荣,承事郎、万宁县尹”[7](P450)。因家庭殷实,高氏从小知书达礼,约二十岁,嫁同里许熙载。许家一向素贫,高氏嫁到许家后,乐于贫道,学习女工,“衣履锁屑,每躬为之”,孝敬婆婆。许熙载远游江南四十年间,俸禄微薄,而又书不释手,广交朋友,家里家外多不顾及,家里一切大小事务多由高氏承担。除此外,平生不藏私钱,重视子女教育,乐善好施,照顾亲友,救济贫弱,仁厚慈恕。生五子二女。1331年卒于扬,寿六十七岁[7](P450)。
三、许有壬的兄弟
长兄有恒,字可久,生于乙酉年(1285年)四月十六日甲寅。幼年随父入鄂(今武汉),种学缉文,学通蒙古书,年不及二十,勇担家事,“称贷废居,备水陆艰苦”[16](P292)。后被举荐为茂才,除大宁路(今为内蒙古喀喇沁部)学正,擢大理路(今云南大理)军民总管府知事,未上,以治生养家。有恒善于治家,每有赴调,常常代往前行。有壬取得进士后,有恒鼓励有孚立志读书,言“家事一不以累吾弟,弟读书应举,一无忧家事”[8](P230),“汝能继兄,当作双桂堂”[7](P452)。惜有恒不得见‘双桂堂’立,1329 年病逝。娶李氏,先卒。一女小茶,静慧绝意。继狄氏,集贤直学士文忠之女。有恒善于持家,不幸膝下无子。许熙载生前,让孙许宝山过嗣,可不久许熙载去世,此事暂时搁置。时不过两年,长兄有恒有疾卒,高氏遂命宝山过继伯父门下,有恒一脉得以传承,终年45岁,1332年葬安阳武官村。
叔弟有仪,字可与[8](P230),生在至元末年和大德初年期间(1287-1302年)。天历年间曾担任经筵检讨[8](P230-231)。兄长有恒去世后,弟有孚须参加会试,仲兄有壬迫赴扬州,家中极需他人照料,有仪便辞官专心处理家中事务。弟有孚高举进士后,母高氏欣喜,欲往扬州,有仪遂陪母前往。巽贞探看母亲,同去扬州,不幸巽贞得疾病去世,有仪便主持其丧事。此外,每逢过年、节日,或兄弟升官迁任,祭告祖先,有仪都成为家里主事。日常生活之余,有仪和兄有壬偶有往来,从《至正集》两首诗歌,可窥见有壬见到和送别有仪的场景。一是《送可与回武昌》:“昔人临别强忘情,不道中年百感生。洹水先茔时拜扫,沙溪新屋待经营。已知肯构为贤子,慎勿膠荣似缪兄,早晚君恩听归去,鹤矶尊酒好相迎。”[17](P518)一是《喜闻可与至京》:“鹤楼东北望燕城,几处关河几日程。四载三回劳远慰,两都千里尚难并。开书报喜身常健,见我应憐老可惊。咫尺对床风雨夜,此怀多少待君评。”[17](P522)
季弟有孚,字可行,号洹滨[18](P864),生年约在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据《中州名贤文表》卷二十二《圭塘小稿序》:“年将耳顺,跧伏祠官……至正庚子中秋……有孚”[19](P349),按至正庚子年为1360年,此年有孚将要“耳顺”,则其生年应约在1302年。1315年初学,读书咸宁万希孟家[7](P384),后入大都,为国学上舍生。1329年,娶大都檀州张氏,冬,参加礼部会试,“登至顺元年(1330)进士第,授承事郎、湖广等处儒学副提举”[5](P691)。至顺二年(1331年)五月,母亲高氏去世,有孚奔丧。按照其长兄之意[7](P452),作《双桂堂》。1334 年,妻张氏病卒,年二十六岁,有孚为妻行齐衰期。后升任湖广行省检校官。至正元年(1341)除南台御史,期间,编撰兄有壬《至正集》未录之文,名曰《圭塘小稿》。至正十年(1350 年),官都司[18](P846-845)。至正庚子年(1360年)担任同签太常院礼仪事,服侍皇太子并奉旨春祭[20](P708),作《圭塘小稿序》[19](P349)。1364 年,有孚“以议礼忤时宰意,迁守相州”[20](P580-581)。1369年,有孚复为《圭塘小稿》作序文[20](P579)。以后事迹如何,难以考知,或易名隐卒。妻张氏卒后,娶贾氏,贾氏父乃安庆(今安徽安庆)总管贾汝立。
有孚精于吏治,富有才华。《圭塘欸乃集》收录大量有孚诗歌,诗体多为五七古、五七律及乐府诗。《圭塘欸乃集》所录诗歌,无刻意求工之嫌,一门父子兄弟自相为师友,风流文雅之盛,至今想象尚艳羡不已。许桢称其诗“句精意足,体正法严”[18](P897),可见有孚文字功力。
四、许有壬的妻室子女
妻赵定,永平乐亭人,丙申(1296年)七月一日生。先世累擢科,号进士赵家。父赵兼善,曾为宪司行省掾,终景州教授,母戴氏。皇庆癸丑年(1313年)五月,嫁许有壬。有壬前期做官,多迁徙他方,赵夫人不畏艰辛,常伴随左右。擅长女工,得高夫人称赞;公公许熙载去世时,哀过礼节,之后每有祭祀则用心寝食。有壬升迁封赠时,夫人以己之号让祖母,孝亲至礼。高氏曾说“是孝於宋夫人尝让封者,又善事我,善友娣姒,贤妇也”,叔可与、可行说“嫂善事余母”[8](P230),其行为得到家人好评。可惜天不护佑,1329年病,卒武昌,时年三十四岁,许有壬为其服齐衰期。赵夫人自从嫁到许家的十七年中,孝慈敬勤,生七子二女。但或因诸多原因,仅一子一女存世,子燕山,女顺茶。1331年,进封高阳郡夫人,1332年,从武昌迁墓于安阳武官先茔[11](P491)。
继室赵鸾,字善应,雍古部人,父赵世延,母刘氏。幼时聪颖,古文诗歌入耳辄能記诵。七岁(1314年)背诵《周易》。九岁(1316年)开始专功女事,《论语》、《孟子》、《小学》亦皆能成诵。十三岁(1320年)至十五岁(1322年)时,其父赵世延为奸人所害,日夜为父祈祷。1331年,在金陵嫁与许有壬,服素食,善亲旧,待前赵夫人之子女如己出,事姑至孝。尝学占卜之术,能琴,善笔札,生二女一子皆不育。至正元年(1341年)卒于大都,年仅三十四岁,葬安阳武官村[21](P143-145)。
子许桢,又名燕山,字元干[22](P849),泰定甲子元年(1324年)生。据《故鲁郡夫人赵氏墓志铭》载:“鲁公(赵世延)还金陵别业,因请婚,于是夫人归(许有壬)焉。前赵夫人(许有壬妻子赵定)有子曰燕山,才八岁。”《亡妹赵宜人志》载:“至顺辛未遂具至扬,俄得卜赵门。”按至顺辛未为1331年,继室赵鸾过门,时燕山八岁,则燕山应生于1324年,即泰定甲 子 元 年。 少 负 才[23](P216),为 国 学 上 舍生[18](P864-865),以 门 功 补 太 祝,至 正 间 任 秘 书郎[22](P849)。父亲致仕后,隐居彰德圭塘,期间父子多唱和诗文。1364年,桢曾任太常博士,后被明政府征召,父许有壬文集因仓促轻身南行,多不及收拾。卒年不详,娶仇氏[7](P249),有子寿[9](P622),女福润[20](P708)。至正间与父有壬、叔有孚唱和,成《圭塘欸乃集》二卷。
女许顺茶,生于天历二年(1329年),曾随其父归乡祭拜先祖[7](P137)。幼时学习女工,并日有长进[7](P139)。其他事情记载不明,不知其卒何年。
五、结论
许有壬之家族成员,从上面记述来看,多皆知孝。父许熙载因母宋夫人生病,弃官就养,宋夫人去死后,丧号恸绝,守庐墓三年,每时祭祀,不因年龄,必哭而丧而哀。又因不满世风日下,编撰《女教》一书,试图改变现况,严教力行,从自家子女始,懂理守节,故子孙多有孝闻、贞烈。如许有壬和许有孚各为其妻行齐衰丧礼;赵定让封赠与祖母宋氏。据上可知,许有壬家世有着优良的家学严教传统,对许有壬的行为和思想势必产生积极影响。更可喜的是家族内一代有两门进士,成为时代传颂佳话,树双桂堂以表家族荣耀,同样起到激励乡人作用。许有壬和许有孚兄弟两人以及有壬子许桢在圭塘别墅唱和,一时间影响颇大,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在元代文学、史学研究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教——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M].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曹月堂.中国文化世家(中州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李修生.全元文(第 34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6]桂栖鹏.元代进士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7]许有壬.至正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8]刘岳申.申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9]傅瑛.许有壬年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0]李修生.全元文(第 38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1]武亿.安阳县金石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3]吴澄.吴文正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14]王直.抑庵文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15]明一统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16]许有壬.至正集[M].影印宣统刊本,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5.
[17]许有壬.至正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8]许有壬.圭塘欸乃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19]刘昌.中州名贤文表[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20]许有壬.圭塘小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1]陈旅.安雅堂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22]王士点,商企翁.秘书监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23]姚之骃.元明事类钞[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责任编辑:刘 明)
Abstract:Xu Youren is a well-known minister in the Yuan Dynasty,enjoying fames both in public affairs and literature.He had a special status and position.When research his works and ideas,we do not ignore the impact on his family background.House style of strict teaching filial piety and loyalty husband makes him pass the examination,carefully care his father,cleanly do the officer;the home of bereavement loss sub-and difficult widowed makes him tired of the secular、resign to the company、sing the rest life.Therefore,detailed studies do the case of Yu Youren’s family,it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his behavior and thinking.
Key words:Yuan Dynasty;XU You-ren;family history
The Commentary Of Xu youren’s Family History
SU Peng-yu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K247
A
1008—4444(2012)04—0031—04
2012-04-12
苏鹏宇(1983—),男,河南安阳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