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2012-08-15沈颖
沈 颖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湖北 武汉4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来源由财政拨款的单一形式逐渐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格局。在财务关系更加复杂,财务工作呈现多层次发展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却没有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一、机制创新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创新管理理念,拓宽筹资渠道
制度创新会使高校财务部门树立效益意识与开放意识,多渠道、积极地筹措资金;要求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又要转变理念,克服过去的“等、靠、要”思想,走“争、创、筹”道路,依法筹措教育经费,广开思路,建立多渠道筹资体制,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的成本核算效率
建立高效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会促进高效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可以使高校财务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成本核算的核心,优化配置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财务活动要经过可行性论证才可以付诸实践,
(三)有利于加强财务的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财务人员委派和轮岗制度,加强了对学校所有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部门委派会计进行二级财务核算,有效地履行财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管理和监督了二级财务核算人员。同时,对比较重要的会计岗位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实行定期的轮岗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层面,又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较全面的工作能力,还可以防止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产生工作惰性。
二、高校财务管理在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逐渐扩大,高校的资金压力也随之增大,高校在筹集、调度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出现更多复杂的问题。很多高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随着形势的转变许多财务工作内容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财务管理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资金运用墨守陈规明显缺乏合理性,导致高校财务运营风险加剧。
(二)财务管理体系及监管系统不健全
一些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领导随意决策,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同时,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管制度不健全,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不规范行为也造成高校资产流失。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权责利不能有效结合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学校,财权集中,没有充分地授权和适当地分权,学校下属院系承担相应责任,但不享有相适应的权力和利益。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高校,放权的同时却没有明确部门或院系所应承担的责任,责任划分不清,各院系享有充分的财权却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高校财务记账原则与通用记账原则脱钩
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记账基础不同,企业实现的是“应计制”,即费用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分担来确认,只要是本期获得收益的费用,即使本期未支付,也应确认为企业的债务,从而使企业的债务明确清晰。高校实行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或支出),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在当前会计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单一,与社会上通用的记账原则脱钩,不适应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新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财务管理要摒弃过去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学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理财观,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树立开源节流的主体思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转变筹资观念,从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从单纯“用财”转变为“聚财、生财、管财”,从服务型向决策管理型过渡:逐步从“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财务管理部门要协助领导处理好维持和发展长期和短期、整体和局部、国家和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协调管理职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务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明确分级管理,分步建立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内容贯穿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层次责任可划分为以(校)院长、总会计师负责制,主管(院)副校长、财务处长问责制,一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执行制等若干个层次。
2.建立全面预算制度。目前,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高校资金短缺问题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矛盾愈发严重,传统的预算被看成是控制支出的工具,但新的观念是将其看成“使企业内部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通过预算管理体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可使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质上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
(三)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开拓筹资渠道
随着我国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财务管理不再仅局限于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采用“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管理。随着高校的筹资管理已从单一的国家拨款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应创新并丰富财务管理内容,除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外,更应积极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如负债筹资等,能为高校增加可利用资金,用好用活资金,解决高校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等问题,但负债给高校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所以高校在开拓筹资渠道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控制。
(四)采用财务管理主体多元化方式
在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中,财务管理绩效从根本上取决于管理主体,要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关心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热情,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财务管理,集体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尤其在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形成全员理财格局,从而使资金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紧跟时代步伐,满足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新需求,与社会接轨,创新管理体制,丰富财务管理内容,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调整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解决高校资金短缺和经费紧张的问题。
[1]张松德.高校贷款风险与政府监控[J].事业财会,2009(3).
[2]万青.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控制[J].浙江金融,2009(5).
[3]王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石家庄铁道职业学院学报,2008(7).
[4]罗剑丽.高校偿债能力[J].经济师,2005(8).
[5]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6]胡世平,胡开云.部门预算与高校部门编制管理[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6).
[7]韦增忠,田靖鹏.以部门预算为契机建立起绩效预算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新体系[J].教育财会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