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2-08-15缪宁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三明治工学培训

缪宁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引言

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工学之间有效合作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的专业教育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选用国外三种有代表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借鉴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1 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指的是德国各类职业学校和各行业的企业。学校和企业“双元”合作,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的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接受企业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帮助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在企业里接受的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德国“双元制”的学制为2年到3年半,学生有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的时间在企业内进行培训[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一是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并为职业学校提供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德国的职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能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为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培训环境。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能够按照培训章程为学生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三是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强。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要求很严,必须具有必备的学历和至少5年企业工作经历。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过程长,培养计划详尽周到,培训方法扎实有效,培训目标规范明确,因此,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2)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早在1903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的管理者就意识到,注重知识和理解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率先引入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中去参加实践培训,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由于这种模式是学-做-学,很像“三明治”,由此“三明治”模式而得名。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一是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相应专业,重视关键技能的培养。二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中掌握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学制灵活。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是一年,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开两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工作半年。四是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企业接受学生到企业实践,并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英国的企业还受到工业训练协会的监督,发挥企业在学生培训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规范化、统一化[2]。

3)美国的合作教育。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 University)首次推出一项新的教育计划: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学校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工作,一周后两组交换。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当时被称为“合作教育”,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美国合作教育的特点包括:一是政府和学校成立专业机构管理合作教育。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美1000多所院校的合作教育工作,通过宏观管理,协调合作教育的发展。同时,开展合作教育的学校也设有专门部门,负责合作教育的管理运作,包括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系、谈判和签约,参与学校的合作教育,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学校开设的合作教育专业和社会劳动力市场情况,到适合的企业进行实习。二是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和促进合作教育的实施。美国国会积极探索从立法角度对合作教育给予支持和保障,如通过了“1965高等教育法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企业与学校在合作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合作教育双方有法可依。三是政府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合作教育的开展。如政府为合作教育设立专项基金、为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减少税收等,为合作教育提供支持,推动其发展。四是合作教育的实施程序清晰完善,实行合同化管理。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寻找合作伙伴,然后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开设相关专业,最后落实学制、学分、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维持各方的紧密联系[3]。

2 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2.1 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同点

1)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工学结合的进行。如德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对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实施管理和监督,联邦政府下属的16个州对职业教育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英国政府在“三明治”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法律政策引导、财政经费投入和组织机构协调三重保障,为“三明治”模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并保障了“三明治”模式的实施质量。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立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莫雷尔法案》、《职业教育法》《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等,保障美国的合作教育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提供培训车间供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践。

2)工学结合产生的原因都是经济转型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德国的双元制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达的巴登符腾堡州,在一些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管理、技术和服务人才的短缺,而企业培训的技术工人层次又比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的“双元制”应运而生。英国也是在20世纪初,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新科学技术革命和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对国家的职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社会对技术工人的有巨大的需求,英国部分技术学院开始尝试“三明治”教育模式。

3)培养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德国“双元制”的培养目标是:宽而深的理论基础;深入的实践经验;工作技术和方法上的经验和能力;整体联想的思维结构;综合技能;团队行为方式。英国“三明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养、提高劳动者的基础文化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美国社区学院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增强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4)工学结合的形式相同,都是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德国“双元制”规定,学生60%的时间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英国“三明治”课程规定:工作的时间是一年,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开两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工作半年。美国合作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交替式,即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交替进行直至毕业。第二种是并行式,即学生到学校学习和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进行。

2.2 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1)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同。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注重实践和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教育思想,其重点不仅包括注重实践和技能,更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德国“双元制”模式在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制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时间分配、培训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体现了实践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的贯彻过程中重视学生理性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美国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校传授学生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突出实用与够用,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实践培训,掌握更实际的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学校和企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地位和关系不同。德国“双元制”模式和英国“三明治”模式中企业的地位相对重要,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的地位相对重要,这是由政府的教育理念、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职业文化来决定的。德国的职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能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为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培训环境,德国的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政府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参与“三明治”模式的经费和机构设置等问题,提高了英国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的地位更加突出,学校设立专门的合作教育部和专职的项目协调人,负责合作教育的管理运作,如主动联系企业,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系、谈判和签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学校开设的合作教育专业和社会劳动力市场情况,到适合的企业进行实习等。

3)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不同。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德国各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拟定的教学总纲计划中关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由各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培训课程和模式是由联邦教育科学部委托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来制定。双元制课程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阶梯训练为方式的课程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进行课程编排,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理论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所占比例较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专业课和实践课比例较大。英国“三明治”模式遵循以工作为本位的原则,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请课程专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从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出发,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操作能力组织成多个课程目标,编写出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的课程是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所开设的课程除了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外,更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通过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4]。

3 对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1)政府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法》颁布于上个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尽快进行完善。如用法律的手段明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法制化和规范化。在国家宏观层面,要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明确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通过修改税收政策促进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应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在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院校提供一部分专项教育经费,以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岗位供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所得到的利益也不仅仅是免费或低廉的劳动力,企业与学校进行工学结合,应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参与,促使学校按照社会和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培养合格人才。所以,企业对职业教育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负担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的工资以及各项培训费用;政府则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失业保险基金等对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助以及一定的政策保护。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我国工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从企业或者相关研究机构引进高职称、资深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由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或掌握特殊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是提高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的关键,能有效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憾。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企业来学校授课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是定期组织职业院校的教师走进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水平,提高教师专业技术素质。

4)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因此,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政府应以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为原则,积极建立校企双方工学结合的总方向、总目标以及相应的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根据我国的国情,可建立省部级工学结合管理机构,机构成员由政府教育行政、企业代表和学校代表组成,同时对工学结合进行广泛宣传,促使社会各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成共识,对校企双方的工学结合进行完善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咨询。

4 结束语

通过借鉴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推进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我国高职院校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1]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4):82-85.

[2]吴丽旋.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2):70-73.

[3]林尔.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7-9.

[4]朱丽佳.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教通讯,2011(6):65-66.

猜你喜欢

三明治工学培训
盐工学人
三明治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盐工学人
——沈 妉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盐工学人
——李 琦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