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学生个性 珍视独特感悟
2012-08-15宋美华
宋美华
张扬学生个性 珍视独特感悟
宋美华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更是这样,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个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理应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过程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阅读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的主人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只能被动、谨慎、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课文,作者和课文在学生眼中具有至高无上不容质疑地位,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提出统一的要求、程式化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质的不同。这样的阅读教学缺乏生气,教师把现成结论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根本没有自己是阅读的主人的意识。教师应把如何让学生自主有效的阅读作为阅读课程的终极追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让学生真正是自觉主动地去阅读,而不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读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从字里行间得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在深入阅读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调动各种感官,悟出独有的感觉,品出特有的味道,读出美好的情趣。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个性化阅读的气氛良好,才能使学生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去把握、解析和欣赏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自愿、主动、生动地阅读文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的,他透过文本和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具千秋,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因而表现为不同的个性。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在教《草原》一文时,学习“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这段时,教师提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草原自然风光的美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读课文看课件欣赏的;有品读重点词句欣赏的;有抓总起句展开想象欣赏的;有边读文边想象画面欣赏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流连于字里行间欣赏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读书收获颇丰。
在学生独特感悟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尽享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充分调动,个性化的创造潜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多元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得以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并塑造了人文精神。
二、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个性化的感悟与交流。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绝对权威主宰课堂的局面,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并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独特的见解,展示自我的个性。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创造轻松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立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和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理解感悟课文所包含的信息和内涵,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各项阅读实践,使阅读课变传统的“讲堂”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舞台”。课上,既讲究以读为本,又听、说、写、悟、议,各有千秋;疑、画、评、赏、演,异彩纷呈。如在学了《乡下人家》一文后,在交流品读阶段,教师提出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乡村风景,学生的展示形式丰富,课堂显得充满生机:自主学习的学生——或奋笔疾书自己的感悟,或深情吟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的学生——你画“鲜花轮绽雨后春笋图”的,他画“鸡鸭觅食图”的;还有的同学结伴“走进田园”,观察了解,流连忘返……
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无疑是给合作阅读加了一剂催化剂。当然,为使自由选择有利于互相促进,教师可给出一些分组的依据供学生参考,使阅读伙伴的选择更加适合合作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交流伙伴。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重点写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件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研读,然后学同一内容的同学一起交流。
2.依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交流伙伴。如,在学了《钓鱼的启示》一文后,教师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问题A:从钓到大鲈鱼到放鱼,“我”的心情有何变化?问题B:父亲让我放鱼的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问题C:“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并鼓励选同一话题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和讨论。
3.依据不同的阅读方式选择交流伙伴。如,在学《草船借箭》一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教师建议学生可采用以下方式读文:写(感悟);演(文中的主要情节);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思(揣摩诸葛亮话里的弦外之音)。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后,选相同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文本。
教师给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的平台,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又大大激活了学生各具特色的智慧,学生投入其中,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佳境界。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和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我们理应认清现状,推翻“唯自由阅读独尊”,走出盲目推崇放任自流式阅读的现状。做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热情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读文本时不断质疑,通过探讨解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能一味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质疑并解疑。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就应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时,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说:课文是写春雨的、是写春雨的颜色的……教师继续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说:春雨还有颜色吗?春雨都有哪些色彩?好奇心让学生认真阅读,寻找答案。
正是在不断质疑解疑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得以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得以发展。在阅读和探讨中学生有了点滴新看法,凭借语言文字,诵读课文,提出问题,悟出涵意,得出别人没有的感触和结论,即使是幼稚的,也有所得有所获。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阅读主题开展研究性阅读。先确定阅读主题,再确定拓展的文本,在课外开展广泛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课内精读时,再围绕研读专题进行答辩交流,既拓展了语文的外延,又极大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语文阅读教学要尽快突破樊篱,应时代的召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责任编辑:姚 旺
宋美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一小高级教师(内蒙古额尔古纳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