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员对原语信息建构策略探析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字面译员口译

王 伟

口译员对原语信息建构策略探析

王 伟

本文分析了言语交际信息模型在解释口译过程时所遇到的缺陷,提出了口译过程的言语交际推理模型,认为口译当中译员并非被动地解码、转码源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源语信息的构建。该模型为译员培训和口译实践提供了更好的解释和理论指导。

口译;言语交际信息模型;言语交际推理模型

一、引言

口译研究旨在为人们揭开译员“黑匣子”的神秘面纱,为译员培训和口译实践提供解释和理论指导(肖晓燕,2001)。因其复杂性和在口译研究当中的核心地位,口译过程研究显得分外重要,已经成为很多口译研究者中长期口译研究目标(Gile,1994∶149-58)。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建构是口译过程中首要的一步,但是由于受到言语交际研究中的信息模型(message model)的影响,口译中的源语信息的建构过程被简单地视为利用词汇和语法知识对源进行解码的过程。当代翻译理论认为,译员作为一名为操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交际服务的中介人,担负的任务是解码一种语言代表的意义,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传送给接受者,促使交际的顺利完成(陈菁,2002)。翻译的交际过程可以描述为:译员接收到含有信息的信号1——识别代码1——解码信号1——选择代码2——将理解后的信息译成代码2——传送含有信息的信号2。整个交际过程当中译员处于被动地位,因而时常被视为“忠实的回音 (faithful echo)”、“渠道(channel)”、“管道(conduit)”、“传送带(transmission belt)”等(Pochhacker,2002∶339)。事实上,信息模型(message model)只是一种极端理想化的言语交际模型,无法解释复杂的交际过程中译员协调交际的各种表现。本文试图从言语交际的推理模型(inferential model)出发,试图证明口译当中译员并非被动地解码、转码源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源语信息构建过程。

二、交际信息模型的困境

言语交际信息模型认为,在交际过程当中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传达某种信息,随即利用词汇和语法将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话语并以语音表征的形式通过声波传递给听话人。在听到话语时,听话人利用自己语言知识,确认语音、词汇、句法和意义,对源语进行解码,获取讲话人所要表达的信息,成功地完成信息传递(Akmajian,2008∶364)。在译员协调下的双方交际过程当中,译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双语知识,连续完成信息的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译员对听到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解码句中所包含的信息,这个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它并不能使译员完整构建讲话人试图传达的交际意图,单纯的源语解码让译员置身于众多理解困境。

第一,一些表达方式具有歧义,译员在听到具有歧义的话语时必须要通过特定的语境来选择恰当的义项,但是信息模式并未给译员提供化解歧义的特定原则。为了消除交际中的歧义,译员须假定讲话人的话语在当时的语境当中是恰如其分的。例如,在一次新建机场选址会议上,外方发言人说“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译员会根据会议的议题准确判断出发言人的意思是“飞行中的飞机可能会(给地面的居民和设施)带来危险。”但是如果说这句话的场景是在一次有关飞行员人身保险的会议上,译员的译文就会变成“驾驶飞机的工作具有危险性”。显然,如果译员在口译过程当中单纯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解码,无法对有歧义的话语做出准确判定,给出合理的翻译。由此可见,信息模型必须要结合语境恰当性(contextual appropriateness),才能对译员在遇到歧义话语时能准确选择义项并给出恰当翻译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第二,根据信息模型,话语是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的载体,然而在现实交际过程当中,话语中往往包含关于特定所指的信息,该信息并不能由话语本身确定。例如,“the shrewd politician”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指不同的政治家,既可以指“丘吉尔”,也可以指“尼克松”,但是这个短语本身所包含的意思是不变的,即“狡猾的政治家”。然而在口译当中,译员必须要明白该名词短语在实际中的所指,才能理解讲话人交际意图。言语交际的信息模型无法让译员赋予这个名词短语以特定具体的含义,因此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定会借助其它机制,准确判断讲话人的交际意图,确定话语在现实中所指的人、地方或者其它物体。

第三,在言语交际过程当中,话语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并不等同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例如“I’ll be there tonight”可以因说话人的意图不同而理解为对将来的预测、保证,甚至威胁等。然而尽管这句话因说话人的意图不同而表意不同,这句话在特定的场景只能表达一种意思。译员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依据信息模型,她可能给出译语“我今晚会到那儿”。但是她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够的,交际的另一方必须要根据场景自行判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因此,译员为了充分传意仅仅传达源语编码的信息还远远不够。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信息模型在解释译员在口译中的理解时有众多缺陷,译员在口译当中并非简单充当一个所谓的“桥梁”或“渠道”,被动地解码和传达说话人的语言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交际过程当中,利用自己抓实的双语知识,通过讲话人话语和交际场景创造性地推理出源语信息。

三、推理模型对口译理解过程的解释

言语交际的推理模型认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话语之间并非简单的编码解码关系,而是一种推理关系(Akmajian,2008∶370-85)。成功的交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正确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双方共享一套在特定环境中约定俗成的信息推理策略系统。听话人根据接收到的话语,结合交际语境,采取一系列的推理策略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言语交际的信息模型能合理地对字面意义、非字面意义、直接表述、委婉表述、以言行事等言语交际现象给出合理解释。在译员协调下的三方交际过程当中,译员对源语信息的构建是交际成功的第一步,译员需主动参与到交际过程,准确把握交际环境,利用信息推理策略获得说话人交际意图,然后再以符合交际语境的译语向交际的另一方传达意义。译员协调下的交际过程实际上是种三方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话人在交际中的任务是让听话人识别自己想表达的意图,为达到目的,其会根据话语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协助听话者推理出说话人的意图。由于说话人的谈话对象并非译员而是交际的另一方,译员在翻译过程当中必须把自己置于听话人的同等位置,利用交际双方和自己共享的言语交际信息推理策略准确把握讲话人意义,再产出符合语境的译语,协助听话人推理出讲话人的交际意图。由此看来,译员在交际当中并非处于从属被动地传递信息的地位,而是主动参与信息推理过程,在信息构建层面上,译员与其协调的交际双方处于同等地位。

为了成功地推理出讲话人的交际意图,译员作为听话的一方需借助一系列的假设和推理策略。预设包括言语预设、交际预设、字面意义假设和会话假设等。言语预设即除非能举出反证,假定听话人能根据语境推断讲话人话语意义和具体指称对象。交际假设即除非能举出反证,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意图可以识别。另外,还有字面意义假设和会话假设,即除非能举出反证,说话人的话语符合言语字面意义。会话假设即说话人的话语与交谈具有相关性,说话人的态度诚恳,试图表达最真实的情况,话语的数量和质量都符合交际要求。

话语假设是译员利用推理策略,获取说话人意图的基础。推理策略包括直接策略、字面意义策略、非字面意义策略和间接交际策略。

在使用直接策略时,译员认识到发言人欲表达的意指与产出的话语相一致,这时译员作为建构意义的第一站首先识别发言人产生的话语,其次根据语境消除歧义,确定言语在现实当中的特定指称,然后根据交际假设、语境信息和话语在现实中特定的指称来推测发言人的交际意图。

在使用字面意义策略时,译员需根据字面意义假设,在没有其它条件表示相反的情况下,假定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意思相协调,再根据会话假设,假定说话人的话语如果按字面意义理解并不违反交谈的关联性诚挚性原则,符合真值条件等。这时译员便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话语从字面意义理解,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在交际当中说话人通常会使用夸张、反语、讽刺、比喻等修辞方法,话语的字面意义可能与说话人所欲表达的真正意义相去甚远,这时译员首先需认识到如果按照字面意义理解,那么所得到的意思将与语境合适性原则相抵触,那么译员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并非其话语所蕴含的字面意义,但是她能根据说话人的话语与语境相关性推理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译员在理解过程当中的首要任务实际上是通过预设和推理策略建立起言语意义和交际意图的联系。

为了准确推测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译员不仅要具备抓实的双语功底,更要有高超的交际技巧。口译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训练译员的口译技能,同时还要注重译员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转换和文化协调能力的共同提高。

[1]AKmajian,A.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8.

[2]Gile,D.Opening Up in Interpretation Studies [A],in M.Snell-Hornby,et al.(eds)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rdiscipline[C].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4.149-58.

[3]P?chhacker,F.&Shlesinger,M.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

[4]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5]肖晓燕.同声传译的多任务处理模式[J].中国翻译,2001,(1):33-36.

责任编辑:姚 旺

H095

B 文章信号:1671-6531(2012)04-0050-02

王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江苏南京 211106)。

猜你喜欢

字面译员口译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