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纪要
2012-08-1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96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1》收录了930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等专家共570多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4篇.
10月18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并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有:何继善院士的“广域电磁法研究”;秦大河院士的“气候变化科学新进展”;贾承造院士的“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成就与勘探地球物理学技术进步”;许厚泽院士的“精密重力测量新进展”;2011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中国石化油田部朱铉的“物探技术在川东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董树文研究员的“我国深部探测(Sinoprobe)新进展”;孙和平研究员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器在地球内部动力学和结构的应用研究”;史建魁研究员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科学技术成果”;曹晋滨教授的“地球磁尾动力学观测研究”;张捷教授的“近地表问题的新挑战以及世界各地石油勘探的应对方案实例”;关达研究员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地震技术”;黄清华教授的“地震电磁现象的物理学研究”;陶春辉研究员的“中国大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现状与前景”;Caltech韦生吉博士的“Sources of shaking and flooding by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a case for thermal pressurization”.同时2011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裴顺平、马坚伟、周义军、敖红和王彦飞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大会期间,在16个会场进行了27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1)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2)地壳流体与地震预报、成矿成藏及碳封存;3)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研究进展;5)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6)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7)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8)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9)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10)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11)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12)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13)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4)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15)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6)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18)储层地球物理;19)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20)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21)工程地球物理;22)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23)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24)地磁与高空物理;25)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26)海洋地球物理学;27)InSAR技术与地壳运动.
本届联合学术大会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突显了新技术手段对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性.在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1)研究成果较多;(2)关注热点、前沿问题,本届年会部分参会代表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和美、日等国家,为大会带来了国际最前沿的新理念;(3)各个专题学科交叉融合且规模宏大,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交流.(4)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会议的主体.通过本届联合学术大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1)学科创新方面还略显不足;(2)适当规范专题邀请报告的设置,使其更好地发挥提高学术报告质量的作用.
第27届年会于10月21日闭幕,闭幕式由秘书长郭建主持.27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教授做了年会总结报告.刘光鼎院士、姚振兴院士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赵国泽研究员为5位“201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5位“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为51位学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年会由学会承办,会务组以及近20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学生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