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民族

宋 涛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宋 涛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个思政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就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

(一)强烈的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基础上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与拥护。民族意识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本民族成员团结、凝聚和融合的介质。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非本民族的文化、风俗、思想观念等,这种民族间的差异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但是民族意识有一定的排外性,突出表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和本民族同学进行交往,形成一个封闭的小集体;对本民族文化有高度的优越感,对家乡有极大的思念和向往。

(二)脆弱的心理素质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强烈的群体意识往往表现出不能脱离民族群体而单独生活。这种过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则会带来偏激、狭隘的民族心理、弱者心理,少数民族大学生虽有融入集体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自己的特殊性,从心理上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表现出所谓的民族保护意识。另外,因为语言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同学间的交流,使得在表达和理解上存在差异,加之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以致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极易产生学习上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三)豪爽的性格特征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生性豪爽,欢笑与哭泣都痛快淋漓。他们重视友情,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往往因为意气用事而丧失了用理性去鉴别真伪、决断取舍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新观点、新思潮层出不穷,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为了兄弟间的情谊而迷失了人生方向,使他们淡漠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世界的贫乏,造成价值观混乱,是非混淆,甚至思想困惑。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思想状况比较复杂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并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党的民族政策,爱国热情高涨。但是在肯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健康向上、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政治上趋向成熟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政治观、民族观上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政治倾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特点,政治理想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在“关于民族独立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可见,在有关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方面,少数民族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在自身的政治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二)道德评价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理想的实现。他们要求平等的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不可否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一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注重金钱的价值和感官上的享受。道德评价存在双重标准,对人严,对己宽;只求权利,不尽义务。道德困惑表现明显: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对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也不愿遵循。

(三)价值取向呈现功利色彩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快速,在高校校园中充斥着大量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及各种社会思潮。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观都是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学校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交换原则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从价值主体看,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主要表现为崇尚自我、金钱至上的享乐主义。从价值取向看,把理想追求和现实的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理想的无私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的利己主义。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以理论学习为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观念的多种取向。人们在荣辱是非的判断和选择上容易产生困惑,加之国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多种方式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难免使部分大学生陷入误区。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观革命历史教育场所,加强“两课”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学习等方式树立其热爱祖国、拥护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以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与高校大学生思想上的一致,最终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高校集体中来。通过学生座谈、辅导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上的认识和水平。

(二)立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高校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既要遵循平等、公平的原则,也要坚持适当照顾的原则。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即把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纳入与其他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是作为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工作,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同样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样受到学校、老师的关心教育,有着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在坚持平等、公平原则的同时还应当坚持适当照顾的原则,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外,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在具体问题上应区别对待,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程度较高,由贫困问题滋生的各种问题也比较普遍。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助学帮困问题成为高校思想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然而,高校的助学帮困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了通过“奖、贷、勤、助、减、免、补”资助体系解决实际困难外,还应引导少数民族贫困生正确对待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要引导他们树立发愤自强、乐观向上以及回报社会的思想。

(三)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或心理上存在严重缺陷,则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之一。首先,应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及时查找问题,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良好人格的自我塑造和完善,克服因家庭贫困、学业不顺、人际交往不畅等引起的自卑、失落等消极心理。其次,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方法,让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并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对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增强自我约束力,树立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白文丽,刘德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2]聂文婷.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3]聂丽君.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之探索[J].今日民族,2007,(1).

[4]廖瑜.对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1).

[5]白金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

[6]郭秀兰,涂佳.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7]于林平.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1).

[8]刘晓东,曹玉霞.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1

B

1671-6531(2012)04-0068-02

宋涛/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助理研究员,硕士(甘肃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民族
我们的民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