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运用
2012-08-15李广润
李广润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浅析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运用
李广润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如何使所建的最新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通过阐述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及其应用.
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运用
实验室作为高等院校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场所,为我们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开创新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力的培养,束缚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实验室的管理新模式,成为各大院校关注的焦点.
1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管理分散、封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很多院校的盲目扩张,导致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了费用资本的投入,无形中还增大了场地的浪费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更换率,导致很多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过时,进一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束缚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束缚,使得实验教学无法进行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失,各大高校中很多有能力和有知识的人员因管理实验室是教学的从属工作,因而不愿意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另外,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部分有制度的院校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图于表面形式,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执行,实验室的经费不足,缺乏独立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的成本核算.
2 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通常不受到重视,常会出现无人管理或是应付了事的现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也非常落后,没有配套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对于实验器材和药品缺乏严格的成本核算,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形成有效地管理模式,很难在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一面,从而导致了实验室工作管理频频出现疏漏,大大降低了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和进度.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势必要对目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新模式的探究.根据高校教学要求,打破传统限制,进行功能配置相似的实验室重组合并,建立科学、合理、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及有效的运作体系.
3 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构建及应用
3.1 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3.1.1 确保实验仪器、工具、药品的购置计划和购置记录工作正确无误,做好实验药品的购买报销和消耗统计工作,做好实验室使用的登记和申报工作,保证实验经费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避免浪费和设备损坏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发生.
3.1.2 制定严格的仪器、药品使用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实验室的设备和药品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效保证实验教学和技术研究的畅通进行.
3.1.3 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延缓其使用寿命,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进行妥善管理.要做好实验课开课前的设备仪器的检查和调试工作,在学生使用前,对学生进行细致详细的使用方法的解说,在学生使用时要做好及时的纠错工作,以免错误的使用操作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对仪器的损坏或损伤,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
3.1.4 进行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为了避免设备的分散和重复购置,要进行实验室的设置、布局、规模和机构调整,按照课程及所需设备的相似性进行从组和调整,实现资源的共享,将仪器进行总体规划与布局,不再单属于某个院系所有,全部由学院进行统一的布局规划和投入管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的专管共用式的管理,对于共用性、一般性的仪器,进行学院的统管共用.把实验器材从整个宏观的角度加以调整,使教师打破传统的归我所有的观念,从新树立可供我用的观念,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3.1.5 改善现有设备,增加费用投入,由于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设备的购买、维护费用及实验室的维持和改建费用.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购买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和科研设备,加速陈旧落后设备的更新换代,改善目前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增加现代化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
3.2 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本在于如何发挥实验室的积极作用,通过培养更多实验室管理人才,提高一线教师的观念意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应用实验室开展教学,发挥教学效益、科研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设备使用效益.改变传统模式的实验室管理,实现设备共享、人员共享.
另外,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也可确保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是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必须有章可循,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发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实验室运转良好、管理水平高、使用效益高的实验室,应给予相应人员奖励;反之,如果实验室疏于管理,经常出现设备损坏、丢失或违反规程操作等现象,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做到依法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为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确保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增强设备使用效率.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加强管理与维护,做到定期检查、专用专管.
3.3 改变传统实验模式
一方面,以高校当前实验教学状况来看,大多采取验证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学生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即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原理的正确性.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能力的提高,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与动手机会,学生只能固定在教材中,难以发挥知识的活学活用效果.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让学生针对某一门学科或者多门学科的知识,加强实验技能与方法,实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与求知欲望.设计性试验主要由教师提出任务、给定方案,由学生自己或者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步骤,自主选择仪器设备;或者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组织过程,由教师进行指导,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发挥考核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试验考核制度,以此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并检验实验效果,在此过程中获得能力提高,已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规范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完善教学考核体系,以此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课程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由教师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关心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其一,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二,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三,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四,考核学生的实验报告水平.通过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答辩等相结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
3.5 培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
3.5.1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几项素质
(1)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要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性能,具备独立的、专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本专业的技术知识等相关内容详细了解,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正确规范化的操作,降低器材的损坏率.
(3)要定期认真检查学生的反馈的实验操作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及完成实验报告.要适时参加理论课程的随堂听讲,同授课教师进行实验课程的探讨,完成预实验操作.并认真编写教案,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同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
3.5.2 做好实验管理人员的规范工作
实验室管理员必须服从院校的分配,完成院校安排的相关的管理工作,主动承担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开发工作,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课程进度,编写实验计划和教案;同任课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实验课程计划,不得私自调动实验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勇于承担并及时作出解决,而且拿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实验室的药品及器材的使用情况做好登记及定期检查,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要尽职尽责的对于有毒实验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发放制度,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避免意外不良事故的发生.
3.6 改进实验教学质量
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同进行具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增设一些设计性、开创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使同学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知识要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3.7 提高实验室的档次管理
建立专业化、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少而精的购买较为新型的实验仪器,充分合理的利用实验室的经费,逐步建立高档次的实验室,从而现实多媒体化、实验录像化、实验微机化.
3.8 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
在新时期,开放共享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必经之路,包括人力资源共享、大型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除了提高投资效益,也可培养更堵创新型人才,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首先,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体系,通过设置基金的方式,增强实验室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基础实验平台以及部分实验中心应全天24h开放,有条件的高校,应提高实验室的网络技术水平,全面开放空间、时间、试验项目等;其次,完善大型实验设备的共享,全面开放大型仪器设备,通过设置开放基金和维修基金等方式,加强使用培训,鼓励高校研究生、科研人员等独立使用仪器,对于大型分析测试仪,采取持证操作模式;再次,在高校设置创新基金,逐渐扩大实验创新的范围,规范实验活动的立项、评审、验收等多方面管理,提高实验创新项目的效益.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会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为科学、规范、有序的道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更为有效的推动作用.
〔1〕吕兆丰,李建民.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8).
〔2〕朱孝钦.实验教学与管理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08(2).
〔3〕刘燕,周金燕,王文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
〔4〕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5〕黄建军,徐友浩,赵新华,等.中心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1).
〔6〕陈俊国,王谦,向焱彬,等.关于构建高等医学院校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
G482
A
1673-260X(2012)08-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