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朱志伟陆梅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治心理

朱志伟,陆梅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朱志伟,陆梅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关系到学校就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乎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本文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客观的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思想状况以及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高校毕业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领头人和国家发展振兴的前沿力量,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多种选择,思想、情绪均易发生波动,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加强和改进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 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末阶段,也是最后攻坚阶段,如何做好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的质量.临近毕业,毕业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顺利毕业、就业、情感、家庭、考研等等,这些无疑成为毕业生们考虑的头等大事,在这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理所当然为毕业生所重视.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需要良好的指导,因此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学校和谐稳定、帮助毕业生就业、确保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文明安全离校,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利步入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决不能抱着应付、怠慢的态度.

2 高校毕业生思想状况

2.1 心理问题多,精神压力大,自我调节能力弱

虽然经历了几年系统的学校教育,毕业生基本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基本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人成才.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思想不成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各方面毕业、就业的问题使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变多.例如,有些毕业生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过分焦虑、烦躁、紧张等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些毕业生因欠费是否能顺利毕业而苦恼;有些学生前期已选择考研,在面对就业大潮时内心为是坚持考研还是就业而煎熬;还有一些学生平时不思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考试作弊过关,生活作风懒散,导致前期挂科较多因无法顺利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而担忧,甚至愤恨学校,这些都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不稳定因素.各种心理问题的扭结和沉积致使部分毕业生产生一些心理误区和障碍,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充分关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解决,为毕业生减轻心理负担.

2.2 就业压力大,择业目标盲目,强调自我价值,诚信意识淡化

选择一份合乎心意的职业几乎是每一个毕业生的心愿.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采取分配工作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面对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许多毕业生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就业预期的担心或求职遭挫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不自信,低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自我评价低不敢努力争取自己心仪的职业,悲观失望;总以为好的工作在后面迟迟不肯与用人单位签约而错失良机;依赖心理强缺乏主动争取职业的精神,寄希望于老师、就业指导中心或家庭安排;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求职心理,不客观的考虑就业形势和自身问题;缺乏就业诚信,为了达到满意的就业目的而大肆修改简历,忽略良好思想理念的建立;还有些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心想在大公司、大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机关中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据一项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40%的学生选择去城市,只有5%的学生愿意去基层和艰苦地区[1].就业思想不合理,过分强调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所倾斜.还有一项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在被问到“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58%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36%学生回答是为了谋生或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只要6%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2].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过分强调实现自我价值.

3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有计划的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深入贯彻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教育,每个阶段突出不同的工作重点,及时像学生解读就业政策.使学生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明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同时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的生动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采用聘请知名企业人士做报告,注重和发掘毕业生和先进典型校友之间的沟通平台,来发挥榜样教育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招聘,从而形成相对于就业问题正确稳定的思想[3].同时要做好学生毕业前思想教育工作,毕业就业前期许多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帮助毕业生愉快的走上工作岗位.此外毕业生安全文明教育工作不可忽视,要提高毕业生安全防范与鉴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各类就业陷阱,确保学生在求职和外出实习过程中的人身、交通、财产安全.在对毕业生就业的大问题上,学校应做到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推荐,帮助他们走上国家支持和鼓励的基层一线岗位.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融发展日益频繁.对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更为深刻.当代大学生多数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出生就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生活的优越,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别,加上社会经验不足,鉴别能力弱,使高校毕业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及政治观念的目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八荣八耻”[4].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奉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在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一些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在校期间考试作弊,求职过程中制作虚假简历突出优点,对缺点和不足之处闭口不谈.给用人单位不诚实的印象,给广大毕业生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以“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开设“诚信考场”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诚实守信、端正学风并以诚信就业的态度参与求职.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诚信感恩为和谐社会做贡献.此外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毕业生文化建设,帮助毕业生回顾成长历程[5].教师为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汗水.让学生回忆并牢记成长过程中对他们有恩的人,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表示感激,没有他人的帮助不可能成就他们的今天,在家有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有老师教导之恩,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同学、朋友、亲人的帮助之恩,这些都是值得他们永远感激的.感谢母校培养之恩,文明离校为学弟学妹做良好的榜样,把感恩之心带到工作中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2.4 加强毕业生法制教育

在对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法制经济.法律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面对的是一个法制社会,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由于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狭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意识淡薄.例如:有些学生临近毕业,思想松懈纪律意识淡化,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团结稳定.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优越,依赖心理强,自我保护意识弱,走向社会后必须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在毕业生教育中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及相关政法系教师对毕业生进行普法教育[6],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遵纪守法走上社会后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共鸣,收到让社会、学校、家庭及毕业生都满意的效果.

〔1〕杜扬.浅论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李敏,杨彬,等.浅谈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论坛.教育研究,2009(10).

〔3〕李双,李国辉.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77(1).

〔4〕年大琦.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8(10).

〔5〕宋菊芳.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9(12).

〔6〕周年年.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5).

G641

A

1673-260X(2012)07-0253-02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治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