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决策生态化分析
2012-08-15王东
王 东
(南通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 南通226019)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决策生态化分析
王 东
(南通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 南通226019)
以生态化决策来把脉高等教育管理的长足发展,是学界长期探讨的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决策生态的内涵与特性出发,深入研究决策生态的评判标准,从而探讨生态决策的科学依据,为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为决策生态化发展奠定基础.
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生态化;特性;标准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视域里,管理决策作用于整个高校的各个层面,是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决策,或者决策失利都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决策在高校管理学内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然而,由于决策者的思维、能力、观念、性格等不同,在重要问题上的决策力也大相径庭,以致于决策产生的成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决策生态化成为了许多决策者追求的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占据时代主流的当下,如何以生态化决策来把脉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是学界不得不研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决策生态的内涵与特性出发,深入研究决策生态的评判标准,从而探讨生态决策的科学依据,为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 决策生态化之内涵及特性分析
就广义内涵而言,所谓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决策生态化就是指作出正确科学的决定.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选择的过程.同样,决策生态化就是要求在这个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最佳的方案,使问题得到最有效的解决.理查德?施耐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的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因此,单就决策本身而言,决策具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但是,在高等教育管理的维度里,剖析生态化决策的特征,至少应从以下两个视角加以解构.
一方面高教管理决策的对象决定生态化特性.宏观上,高教管理决策的对象即指教育客观存在,包括管理政策、学校运行状态、文化环境,以及师资结构、师生规模、学科建制等等.而微观上,“可以将这种客观存在划分为过去状态、现实状态、将来状态.”[1]针对不同阶段的状态,进行管理决策探讨,又有不同的方法,如过去状态通常采取资料整理、收集、归纳方法,总结出成败经验,提供决策参考;对于现实状态,通常采取观察现象、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各种资料、信息的掌握,来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果断的判断;对于将来状态,决策者主要依赖的是过去、现在已有的信息,以及个人价值观、知识面以及宏观政策等,而作出的决策判断.后者依赖性最强,难度最大,影响力最大,是任何一个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最为看重的长远谋划,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未来发展走向.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化决策同时还具有信息依赖性、成效未知性、选择主观性等特征.
另一方面高教管理决策的过程决定生态化特性.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早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共识.现代意义上的决策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决策了.特别是在高教管理中,学校的诸多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调研、分析、征求意见、群体讨论、试点论证等多步骤、多角度进行权衡评判,最后重要决策者再集体讨论,最终作出重大决策.其程序更加复杂,评判更加科学,过程更加严谨.这不仅让决策更加生态,也让决策过程更加民主、生态.因此,动态的决策过程,在本身蕴含着生态化决策基因的同时,在经过详细全面的复杂程序论证过程中,逐步走向更为生态的决策终点.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群体性、程序性、科学性特征.这也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但如果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进行研判,则会造成决策的滞后性,从而错过最佳实施实际,给最终成效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决策过程中的特性分析并不能一概而论.
2 决策生态化之评判标准
决策生态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高教管理中如何对决策进行生态化评判呢?评判标准有涉及哪些方面呢?只有明晰相应的评判标准才能够为真正实现决策生态化提供根本依据.从当代管理学的视角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来看,生态化决策评判标准的核心在于科学性,而科学性又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可操作性.决策本身具有服务性.而这种服务是讲求实际的,是为解决问题、谋划事宜服务的.相反,决策如果不能够反映客观规律,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够对现实和将来起到良好的科学规划作用,那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甚至没有必要进行决策.因此,决策的生态化首先要求应具有可操作性.它讲求客观规律、客观事实、辨证统一、注重实效.这不仅体现在决策的出发点上,更体现在决策的过程中,都应以事实为依据,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决策方案.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而言,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要实现决策生态化,首先应把可操作性作为评判标准.
二是具有合理性.行政决策讲求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样,高等教育管理的生态决策也应讲求合理性,并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也就是说,管理决策过程和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因为,决策本身毕竟带有主观性、预测性,要对所有的管理事务进行科学决策,仅仅依据事实和相关政策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更多时候,还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关切;同时,事无巨细,如果决策太死太细,只会适得其反.此时,决策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决策在今后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因地制宜,灵活调整,留有了余地.当然,把合理性作为生态化决策评判标准,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决策必须有合理的动机;合理性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合理性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权衡和考量;合理性必须体现客观的逻辑性.
三是具有实践性.“系统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2]它不仅包括作出决策的整个过程,而且延伸到决策之后,对策略、举措的贯彻实施上,即实践的过程当中.这也是对决策正确、有效与否的最直接的检验.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性同样是进行生态化决策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通过实践,还可以实时控制决策偏离和灵活调整、变通;更能够体现出决策的最终价值,解决实际问题.不过,讲求实践性,也要注意如下几点:实践应将宏观指导思想与微观实际紧密结合;应正确认真和处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区别与联系;注重实践的价值导向.
四是具有成效性.决策是为达到某个目的,实现某个目标服务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某种成效.因此,为某项适宜而进行的决策,所取得的成效大小多少是检验决策成败的最根本的依据.脱离成效,谈决策评判,只会失去决策价值.生态化决策更是把取得的成效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量.高等教育管理成效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状况、办学特色、文化环境浓厚、科学人文素养的标尺.反之,把这些元素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是进行生态化决策评判必不可少的要件.将成效性作为评判标准,有利于明确决策目标和价值;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高教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决策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决策走向民主化、科学化.
3 决策生态化之形态依托
在明确内涵、特性及评判标准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管理要追求决策生态化必须在社会形态上寻求依托,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的本真.这是因为,它始终脱离不了意识形态、社会发展及政治民主的范畴.决策的价值是综合的,决策的生态化理应依托于综合形态下的社会机能.
一是依托于制度规范.我国是法治社会,社会各领域、行为都要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下运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共享.这是全社会从事各方面工作必须遵守的最大规范;同时,各行业、不同领域也有着自身相对特殊的制度规范,来确保行业的正常运转,包括决策者在内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因此,决策生态首先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各类决策活动.否则决策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这要求高教管理决策应做到有法可依,决策过程符合相关规范,决策权力得到法律保障.
二是依托于伦理规范.在硬性的法律层面之外,还存在着伦理道德的柔性机制.人们的各种行为始终无法摆脱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束缚.“决策过程和对象也无可避免地带有伦理道德的烙印.”[3]然而,并不是所有伦理道德都具有负面的束缚性;相反,在不同的环境下,伦理道德有着诸多积极的价值,体现着决策生态评判的合理性.它在决策的价值上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是无法回避的.探讨高教管理的生态化决策必须依托于伦理道德,在符合当下社会要求和发展规律的伦理形态中,积极探寻决策的生态空间.
三是依托于民主健全.民主之于管理的伦理意义是高教管理的重要追求.实现民主的本质在于实现社会本身和人自身的自我管理,动力在于活动主体的自我主宰、命运的自我把握.民主关注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权利等,是通向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高校作为文化、民主的辐射源,是践行民生与自由的前沿阵地.因此,一切决策必须保障民主、服务民主,在民主的范畴内增强决策的生态化.健全和发扬民主能够给予决策最强有力的权力支持,能够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得到最广泛的动力源;能够实现决策的真正价值.可见,要推进决策生态化,必须讲求民主、发扬民主、扩大民主.
四是依托于科技信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大量科学决策的细化和明晰都需要详尽的数据和信息支撑,并依托通信、网络等科技完成.在科技信息的支撑下,决策的时效性越发增强,程序性越发完善,准确性越发明晰.可以说,当前的管理决策已经难以离开科技信息的支撑.高教管理在复杂的体系中,要推进决策生态化,尽可能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心声,必须依托于科技,通过展开各方面的调研分析、信息整理收集,方能够推进决策的民主进程,在实施成效上做足准备.
〔1〕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6.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5.
〔3〕陈春萍.高等教育管理的伦理审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4):115.
G640
A
1673-260X(2012)07-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