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余网球选手选择底线正手击球技术的研究

2012-08-15吕春双金安铭马玉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环式球拍初学者

李 微,王 浩,吕春双,金安铭,马玉龙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业余网球选手选择底线正手击球技术的研究

李 微,王 浩,吕春双,金安铭,马玉龙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根据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核心力学原理,分析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两者的技术特点,研究两者在生物力学上的特征.认为虽然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的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的优势,不过业余网球选手和初学者,受其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束缚,在技术的慢慢成熟过程中,传统的长行程击球技术显得更为重要.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上旋球;合理性;比较;底线击球;生物力学

1 研究目的

网球底线正手击球技术,在网球发展史上发生过较大的变化.随着底线正手击球技术的日臻成熟,原本的东方体系握拍法,以关闭式步法为主的长行程击球方式,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体系握拍法,以及开放式步法为主,环式引挥拍的鞭打式击球方式为辅的新技术.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球员的力量和速度,又极大地提高了回球的攻击性,而且在环式引挥拍的过程中常常能使被击的球形成强烈的上旋.虽然新技术在大量国际比赛中,发挥了其无可争议的作用,也使得网球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业余网球选手和初学者,存在同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上的差异,在盲目的模仿过程中,导致无法将球“打实”、失去攻击性、并由此急功近利以至于形成错误的击球动作.本文通过生物力学原理,对两种技术在业余网球选手和初学者中的存在合理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网球事业发展,网球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及网球运动员的理论学习做技术参考.

2 研究对象

费德勒,阿加西,德约科维奇,罗迪克等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业余网球选手;网球初学者.

3 研究方法

分析法:观察使用不同技术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分析以往网球比赛的数据,研究相应资料.

对比法:剖析两种技术,做分解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对比两种技术的特征.

4 技术分析

4.1 东方体系步法和西方体系步法的分析

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取开放式的步法,双脚并行站立,迎球并击球的过程中上体从转肩开始到击球完毕,约转动180度,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取关闭式的步法,击球时左脚前踏一步,双脚呈斜前后开立,整个击球过程结束,身体大约转动90度.在动量守恒的体系中,球的动量改变量是运动员给予的,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动量分为角动量和线动量两种.运动员将身体的一部分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也就是动量传递给球,以改变球的动量,开放式步法击球时,运动员以身体的转动为主,其传递出的球怕与球接触点的速度计算为,V=ωR(ω为运动员身体旋转时的角速度,R为转轴到球拍与球的接触点的距离)由于运动员的手臂和拍柄的距离较长,所以拍头和球接触点的速度就会很高,传递给球的动量就会较大.相反关闭式的步法击球,运动员的身体转动较小,虽然拍头的运动轨迹较长,但其加速度较低,与球接触点的速度也就不高,导致传递给球的动量较弱.显然,开放式步法击球,球速更快,更具有攻击性,关闭式则相对较弱.但是开放式步法击球,运动员传递给球的动量主要来自于,运动员的角动量,拍头与球的接触时间较短,对球的控制力不足,虽然球速很高但缺乏稳定性,对于业余选手和初学者来说很难掌握.关闭式击球,运动员传递给球的动量,主要是线动量,拍头与球的接触时间较长,可以更好地控制回球的方向,在长时间的球拍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并改变方向,增大了迎球的容错率,使业余球员和初学者在击球的时候得心应手并增加自信心.对于业余球员和初学者而言,网球的上手度不高,往往想把球玩绚很难,而且被大家形成的共识中,将球打稳比追求一时的球速和爆发式发力更重要,而这一点又尤其体现在网球的底线击球技术中.再者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过分的依赖开放式步法的鞭打式发力,容易使业余球员和初学者忽视左肩的重要性,导致挥拍击球的过程中失去身体前压的力,使得击球效果适得其反,开放式步法的鞭打式发力,击球难度大,对球的控制力较弱,对于业余球员和初学者了来说并不适合.而只有在传统的长行程击球的大量实践中,运动员们才能慢慢习惯并掌握鞭打式发力,这也是业余球员和初学者的技术进阶的必然过程.

4.2 使球旋转对于业余球员和初学者的合理性分析

同乒乓球一样,网球运动员在击球的过程中,使球旋转,不仅增加了对手接球的难度,而且对于底线击球,旋转能使球更好的落在界内,不至于越界.现在我们看看鞭打式挥拍和传统的长行程式挥拍致使球旋转的生物力学原理.球之所以会旋转取决于,击球时球拍的倾斜程度和运动方向.现代的鞭打式挥拍,采用环式挥拍,动作一气呵成,从引拍开始到挥拍结束中间并不停顿,拍头迎球时有一定的初速度,若加速度不变球拍击球时速度要比传统的长行程挥拍大.传统的长行程挥拍,迎球前的引拍需使球拍在运动员身后停顿,球拍击球时速度从零开始加速,假使加速度不变那么长行程的挥拍,在拍头接触到球时速度要低于鞭打式挥拍.对于击球时致使球上旋,两种挥拍方式尽不相同,鞭打式环式挥拍,球拍在击球时作用力要通过球的质心,在整个环式挥拍的过程中球和拍子的表面均受到外力而下陷,拍子的网面下陷尤其严重,球拍的运动轨迹是参照运动员的身体斜着向上,下陷的网面对球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作用在球表面的切线方向,球在竖直方面向上再有一定的位移后,便会急剧旋转,所以环式挥拍,球的旋转是自然形成的.传统的长行程击球,球拍击球后牌面对球前挥,虽然受力球和拍网仍会变形,球表面同样受到拍网竖直向上的力,但长行程的挥拍,并不像环式挥拍,球没法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移,所以尽管球本身也会有微微的上旋,不过上旋的程度不大,并不像环式挥拍那么显著,如果传统的长行程式挥拍,也想让球有剧烈的上旋的话,就要使球拍在推球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角度,使球体受到的作用力偏离球体质心,这样的偏离会使球在速度上受到制约,这也正是传统长行程挥拍的不足之处,但恰恰是这一点,使得传统的长行程挥拍,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平击和加旋分开来用,在业余球员和初学者那里,过分的“上拉动作”(是球体产生上旋)会大大降低击出球的速度,从而使打出的球过虚、落网.所以把传统的长行程挥拍,分为“平击”和“提拉”来练习,更能提高业余球员和初学者的技术,也会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将鞭打式环式挥拍的技法融会贯通.

5 小结

虽然两种不同类型的底线击球技术,在环节上存在极高的相容度,两者也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但是业余球员和初学者,认识不够清楚,贸然的将所谓的先进技术强加给他们,会事倍功半.而且两种底线击球技术,它们的技术特点和表现在生物力学上的特征,是本身的技术结构决定,既然业余球员和初学者无法区分,那么不妨扎实的从基础做起,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从传统的击球技术上练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成才之路.

〔1〕[美]保罗·勒特尔.世界一流网球技术[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9-141.

〔2〕彭承基.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3〕潘晟.怎样打网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4〕严波涛,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4).

〔5〕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G845

A

1673-260X(2012)07-0111-0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C 110184)

猜你喜欢

环式球拍初学者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弹性环式支承结构动刚度分析及其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水环式真空泵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螺纹锁紧环式高压换热器检修要点
借球拍
买球拍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