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肤之痛”有科学道理吗

2012-08-15青云听涛

读写算(下) 2012年6期
关键词:冷点哨兵外界

“切肤之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亲身受到的痛苦。比喻感受极为深切。这个成语,是有科学道理的。

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首先在皮肤上有所反应。例如,有的人一接触到某种花木,就会皮肤过敏,顿时凸起红色肿块,痒不可耐;有的人一接触生漆,就会引起接触性皮炎。正是利用皮肤这一特点,在人们注射青、链霉素之前,需要做皮内试验,观察皮肤上有什么反应,以确定能否注射。

原来,人体皮肤的表面分布着好几百万个神奇的“哨兵”——神经末梢感受器。它们按照分工,终日辛勤地负责接受外界对人体的刺激,有了冷、热、痛、痒、压、触等感觉,就及时报告给司令部——大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人的皮肤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约有12~13个管冷觉的冷点,1~2个管热觉的热点,25个管触觉的触点,100~200个管痛觉的痛点。整个人体皮肤表面有300万~400万个痛点。可以说,就是依靠这些密密麻麻的高度警惕而又敏感的“哨兵”,皮肤才能及时、准确地感到不适,从而作出反应。你看,人体的痛点有那么多,所以就会常常感到“切肤之痛”了。

猜你喜欢

冷点哨兵外界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基于变形焦炭塔的冷点处套合应力分析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哨兵神圣不可侵
热点需强化 冷点无漠视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居住在“冷点社区”与健康欠佳、享有卫生服务质量欠佳间的关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欧洲“哨兵”-2A上天放哨
“联盟”号发射“哨兵”1A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