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积极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主要实施途径

2012-08-15周东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

周东滨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试论积极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主要实施途径

周东滨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当今世界全面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对这种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主要实施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由利于这种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迅速普及.

积极心理教育;主观幸福感;积极人格;积极心态

1 积极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积极心理教育研究是基于如下目的并力争彰显其重要现实意义.首先,“积极心理教育”这一选题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心理学自产生以来,只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及其诊治,却极大地忽视了对人的潜能和幸福的研究,也就是忽视了由人的积极体验、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人格所构成的人的诸多积极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必须更多地关注人的积极心理的发展,把人的诸多积极心理因素充分加以开发并积极实行教育,那么,开发人的潜能和增进人的幸福,完成心理学的后两大历史使命的时代就会尽早到来.第二,积极心理教育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美德和善端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关注点应置于大多数人健康个性的塑造上.由此可见,其研究对象太过笼统,而用“积极心理教育”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与概括,却使人一目了然,研究对象自然就明确而清晰.有了明确而清晰的研究对象,必然有助于促进积极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积极心理教育的提出,有助于使积极心理学进一步区分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传统的消极的心理学不太承认人的积极因素的存在,它以“问题”为本位,而不是以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理解人.而积极心理教育的提出,使人的积极因素真正走进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重视人的积极体验,关注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自然而然就成为当代心理学的话题,进入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而使心理学由传统而消极向现代而积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 积极心理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的积极体验、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人格等内容.积极体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积极心理力量的核心内容.它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主体对待外界对象的积极态度,它应是积极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体现了心理教育理念服务人类这一根本宗旨,它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爱程度,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特点.积极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积极的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合.这种人格是实现人潜能开发的基础,是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体验的最现实的土壤.本著作的重点在于对积极体验的研究,它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也需要一些实验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概括为生理上的基本需要和心理上的高层次需要.前者是为了生存,后者是为了发展.生存的意义十分巨大,发展的意义则是充分体现了人类追求卓越的崇高使命,积极心理教育其实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人类为满足心理上的高层次需要而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伟大积极心理力量.

3 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积极心理教育的实施主要应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一是选择积极视角.有这样一句诗说得很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如此,皆因视角不同所致.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景,积极的人总是乐于选择积极视角对其中的积极、向上因素予以关注并由此而产生快乐,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言,他们也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只是不想让自己沉湎于其中.如果那尔逊?曼德拉不关注积极,只重视消极,那他就不会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画出那么多风景如画的自娱作品,更不可能历经近30年的磨难而成为南非去除种族隔离制度的首位总统.有了积极视角并经常地习惯化了地以此视角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人就会形成某些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是培养辩证思维.哲学家埃比克特图斯指出:“重要的不在于问题本身怎样,而在于你认为它怎样”.人随时随地都生活和感知在现实生活中,能养成多角度、多维度和立体的思维方式,能习惯化了地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和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就会形成辩证思维.它既是一种乐观思维,又是一种朝气蓬勃的思维,这种思维在认识事物时,不绝对化、不固定化、不片面化、不线性化和不简单化.经过辩证思维的思索,使客观外界的事物经过人的大脑“过滤”后就会使人产生合理的心理和行为.辩证思维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也是积极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

三是塑造积极心态.简单地说,积极心态是指人面对客观事物时所形成的独特心理视角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是人长期不断地加强心理修养和锻炼的结果,是人的动能心素、复合心素所包括的各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的总和.积极心态对人的能力、生理有巨大积极影响,并且会促进人的积极互动,还可以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对于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与教育,事关整个国民素质的优化与提升,最终会促进国家人力资源的有效储备,正是这种储备决定了国家人才高地的高度和厚度.

四是赋予生活以积极意义.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如影随形,积极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感,而消极的认知则产生不良情感.其实,积极心理教育并不否认生活中消极因素的存在,但它十分注重从积极角度去看待它们而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调动,从而使解决办法油然而生.伟人曼德拉正是这样一个具有积极心理教育素养的人,他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一个人度过将近30年的生活,除了他胸怀崇高的理想和具有刚强的意志外,其实就是积极乐观的心理在起作用了.因此,从小培养积极的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乐观性格,就会使人养成乐观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会多一份乐观,少一份抱怨,久之,乐观因素不断积累,消极因素及时得到排遣,那他也就一定会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所以,生活及其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永远不变的应该是我们对生活的乐观看法.多赋予生活以积极意义,那么你的生活每一天都会充满灿烂的阳光.

五是增进积极体验.哲学上讲“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积极心理教育.可以说,增进人的积极体验是培养积极人格、开发人的积极力量的一条根本途径.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过程,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真正能成为什么样的有用人才,自己并不十分清楚.而不断的自我肯定,积累积极因素,增进积极体验的过程会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信念,增强自信,使自己的成长过程总是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人的头脑是心理的“容器”,积极的因素多一些,则消极的因素就会少一些.增进积极体验十分有助于减少以至于消除消极体验.例如,一次偶然的小测验得了高分,会给这名学生以强烈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极有可能成为他进一步前进的学习动力,推动他取得更大进步.当然这种体验还可以是一个特长展示,一次助人为乐,一次竞技夺冠.积极体验的迁移作用最终会促进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改善.

六是通过提升能力和体现价值培养自尊心.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类有许多宝贵的品格,在这些品格中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自尊心就如同夏季的晨露,晶莹透明而易滴落,它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催化剂,也是健康心理的核心因素.每个人都有保持良好形象、防止不良形象的愿望,并由此形成心理防卫机制,良好的自尊促使人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指导与自我监督,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具有良好自尊的人既具原则性,又具灵活性和战斗意志,能以客观、平和、理性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自己、他人与社会,始终保持与客观社会的良好互动.社会实践是培养自尊的巨大舞台,也是其他积极心理发展的根本环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只有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这片沃土上,经过大风大浪的磨炼和摔打,才能结出朵朵独具时代特色的青春花朵.能力和价值是影响自尊的两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学校教育和课余生活中,就是给学生以各种成功的机会及其体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各种能力并增强其价值感,那么人的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生活环境的自尊就会逐渐发展起来.

积极心理学是产生和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赛里格曼(Seligman)于1998年倡导并创立了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学开始由消极被动模式向着主动积极模式转变并很快在全世界心理学领域产生热烈反响.积极心理学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性中最积极的因素,并力争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对人的心理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开发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和居里夫人都曾指出过,人类确实有许多宝贵的品格,人的天赋是用来干一番事业的.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证实,经过上亿年的进化,人天生就具有如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进取心等许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它们像一座座“富矿”等待着进行有效地开发.把这些积极心理因素开发出来并施以积极心理教育,那么经过一定的时间变化和量的积累,这些积极因素就会形成积极稳定的倾向和特征,这就是积极心理品质,它们正是积极心理教育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积极心理教育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人的积极心理体验来进行.通过积极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来增进积极心理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同时,让学生认识心理问题的危害并掌握排遣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就会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积极心理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教育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注重开发、培养人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和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就目前而言,这一概念只是刚刚在国内提出,国外也不曾多见,她像一株小苗刚刚破土而出一样,虽略显幼嫩,但却长势蓬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人在国内较早提出了“积极心理教育概论”这一课题,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真诚地希望这些内容能为转变教育思想与理念,促进对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重视、开发与培养,使积极心理品质尽早形成.如果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以如此理念开展工作,那么我相信,我国今后的教育事业必将是世界上一道最亮丽的教育风景线.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2〕申荷永.心理场论[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3〕拿破仑·希尔.积极心态的力量[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G444

A

1673-260X(2012)06-0126-02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心理感受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