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方法与措施的研究

2012-08-15孙成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院校职业

孙成正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1]。当前,职业教育经历了“量”的快速发展阶段,已进入“质”的关键提升期,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着力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打造高职院校“硬品牌”,已成为新时期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也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2]。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是仅仅体现学校在校生数量的增加和院校规模、硬件投入的加大,而主要体现在软实力的提升,即能否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能否培养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能充分就业的当代大学生。“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谓也。”教育事业归根到底是“人”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开展工作。

一、提高综合素质是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的首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视察时指出:经常的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3]。学生应先成人后成才,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属于“独生一代”、多属于初等教育高考分数低的“差生”、多属于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有的习惯于接纳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有的由于考试分数低就一直被打入“差生”行列,缺乏自信心,自卑、任性、逆反心理强、思想偏激、不合群、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有的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没有志向、浮躁、怕吃苦、不积极主动学习、意志力薄弱。这些现象都是的综合素质不高的体现,但是,这些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某些方面也许有着独特的能力和天赋,如果职业教育首先能提高这些学生综合素质,到一定时期他们潜藏的能力就会被挖掘出来,就会成为人才。素质教育不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而是对它的超越,在人才招聘时,往往录用的其实是那些综合素质良好的人,而不是只具有某方面特长的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尽管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创业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且有些影响是终身的。

(一)人环境和精神家园

高职院校应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操、浓厚的实践氛围、鲜明的职业特征,形成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进步和谐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氛围,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类讲座、研讨会、辩论会、演讲比赛和各种操作技能竞赛、岗位知识竞赛、项目设计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温馨与欢乐的气氛中实现思想的转变和心灵的净化,完成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二)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责任意识强、乐于奉献、充满爱心的班主任

优良的班风、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保障,也是校园建设的基础。而班风、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管理风格、人格魅力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班主任要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要真正带着一颗爱心、责任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引导他们在参与组织和管理活动中能够端正态度,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具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和信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应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发展。平时也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是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社会是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发展和进步的。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

(一)积极践行“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工学交替、实训不间断”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自身的特色,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技能的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工学交替、实训不间断”的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学生通过到企业一线实践,可以对工作有所接触和了解,使其今后的学习更加灵活、开放并切合实际需要;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社会的现实、美好和残酷,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更加勤奋学习,更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应与产业界、劳动市场密切配合,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三者之间应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企业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它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要求确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加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放合作的系统,为我国共同培养出更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对课程和教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教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教师应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其次,院校要多建立激励政策,多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交流,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定期到企业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不间断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双师型”的素质,也能真正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为他们对课程和教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现实的参考和依据,学生也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到真正的实际工作技能。高职院校的有些课程还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基础课程既没有特色也与核心专业课程有脱节,没有很好做到为专业技能服务。学生就业的一技之长依靠的是核心专业能力,而核心专业能力的形成来自于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所以院校应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岗位能力作为设置课程的依据,加强课程的建设。在教法改革中,打破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的“做、学、教”一体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多样性,同时也应多聘用企业界的专家、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经验和实践能力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心存理想和抱负,在人生的舞台上要始终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创新教育不仅是智慧觉悟的教育,还是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创新是良好教育的结果,特别是优质的高职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应该成为拥有熟练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种日常学习态度。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在校园期间的学习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很小部分,仍属于基础教育。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沉淀、再学习、再沉淀,所以大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对自己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规划,前进中要能够脚踏实地、百折不挠,最后就会不断进步、取得成功。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而且要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职业教育也必须由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4]。

四、加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为他们提供更多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更多学习的机会

由于受到普通高考的影响,社会上普遍轻视职业教育,一直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存有偏见,认为职业院校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退而求其次的出 路。一个人是否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人能力体现的时期也不一样,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低分者,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能力差,他们以后的发展就差,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理解和承认。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现每年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它已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将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将形成与高考一样的影响力。通过技能大赛,一方面,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就业和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高等职业院校中有一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考或在毕业时参加专升本来提升学历,但是,自考本科专业较少,能提供给学生专升本的本科院校也较少,这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职业院校专科生提升学历的需求,而且学生通过自考、专升本获得的本科学历在社会上也得不到与全日制本科的一致认可,且在以后的就业和工作中也受到不公平待遇,给这些学生永远加上低人一等的帽子,这极大挫伤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积极性。把职业教育锁定在专科层次是不妥的,它也应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序列,它是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也不是现行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如果职业院校具有完整学历层次,这将极大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总之,职业教育体系应着力体现“发展”二字,应为职业学生向上发展留出通道和空间,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依然难以对学生形成有力的吸引力,让这些学生安于本位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渴望蓝天、渴望发展是人的本性使然。

五、重视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充分就业

学生就业工作是职业院校工作的延续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成败的重要指标与尺度。创业教育的实质就在于要让学生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他们创业品质,通过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应加大创业教育与指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为他们创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各级政府应对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最好能在现有的各种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基础上,给他们提供一个创业学习的基地,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高职院校正处于一个良好发展阶段,同时也即将面临社会发展的选择和淘汰,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各级政府、行业、领导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职业院校也应深刻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思路,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打造特色和品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社会认可、人民满意、能充分就业的当代大学生。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Z].北京:2010-02-28.

[2]张玲.抓住新机遇打造软实力做强硬品牌[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温家宝.仰望星空[N].人民日报,2007-09-04.

[4]路书红.当代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