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法习得中的负迁移
——以梅州客家方言为例

2012-08-15蔡永贵朱金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谓语母语语法

蔡永贵,朱金华

(嘉应学院 外 国语学院,广东,梅州 5 14015)

客家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法习得中的负迁移
——以梅州客家方言为例

蔡永贵,朱金华

(嘉应学院 外 国语学院,广东,梅州 5 14015)

客家方言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客家方言和英语在句法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却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以嘉应学院客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练习为语料,归纳出了学生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典型语法错误,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方言的干扰、建立新的语言习得习惯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客家方言;英语语法 ;习得;负迁移

客家方言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分布在全国8个省、地区约200个县市,分布区域仅次于官话。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各种原因,各地的客家方言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异。与其它地区的客家方言相比,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保留了不少唐宋以前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独具特色,素有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称。迄今为止,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就汉、英语间负迁移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这些研究大多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过于宏观,因此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不同方言地域的外语教学缺乏针对性。本文拟结合母语负迁移理论,以梅州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以客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英语专业四级作文练习为语料,通过分析学生在英语语法习得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成因,研究梅州地区学生在英语习得中存在的语间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1 客家方言在英语语法习得中的负迁移

1.1 词汇层面负迁移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英语学习者认为,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最基础和关键的一个环节,更有甚者把语言学习等同于词汇学习。通过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英语习得中,客家方言在词汇层面的负迁移大致包括冠词使用问题、名词单复数问题和搭配问题等。

1.1.1冠词使用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对冠词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是英语中最典型的限定词。英语中有定冠词与不定冠词之分。定冠词只有 the一个,而不定冠词包括 a与 an两个。另外,在可数名词复数及不可数名词前面是不需要任何定冠词的,故英语中还有零冠词的情况出现。由于客家方言中没有冠词,而且在英语冠词的使用中存在很多与语法规则相悖的特殊用法,因此客籍学生学习英语时容易受母语影响而犯冠词使用错误。例如:

(1)In my opinion,there are three poin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holding a art festival.(我认为在举办艺术节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三个问题。)

(2)I think that holding an university arts festival is quite beneficial to students.(我认为举办大学艺术节对学生很有益。)

(3)However,too many tourists may bring harm to environment.(但是,游客太多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4)Saving money for rainy day is a good Chinese tradition.(存钱以备不时之需是中国优良传统。)

以上例子正确的表达应分别为an art festival, a university,the environment,a rainy day。可以看出,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学生在定冠词方面常常犯的错误有:1)该使用an时用了a,而该用a的时候使用了an;2)该使用定冠词the的时候没有使用;3)该使用不定冠词a/an的时候没有使用。

1.1.2名词单复数问题 按其语法特征,英语名词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而可数名词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英语中名词的复数构成有以下三种形式:1)在名词后加“s”或“es”,如 car—cars,box—boxes;2)名词的单复数同形,如deer—deer,sheep—sheep;3)不规则变化,如 mouse—mice,foot—feet。客家方言是分析性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在客家方言中,只有“兜”、“等”、“兜人”或“等人”算得上是复数后缀,但它们通常只跟在人称代词和人称名词之后,如:“崖兜/崖兜人/崖等人”(我们)、“佢兜/佢兜人/佢等人”(他们)、“学生等”(同学们)、“老师等”(老师们),使用范围有限。 在客家方言中,普通名词一般不需要有后缀。要表示复数时,只需在前面加一些表数量的修饰词,如怪多 (很多)、邦多(很多)、十分多等。例如:

(5)Firstly,when we are in a journey,we will have more ch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首先,在旅游的时候,我们有更多机会跟他人交流。)

(6)However,the developing tourism has been causing some pollutions to tourist attractions.(但是,不断发展的旅游业给景区来不少污染。)

例(5)中,chance一词在英语中做“机会”解时是可数名词,而做“运气”解时是不可数名词,因此句中应用其复数形式 chances;例(6)中,pollution(污染)是不可数名词,因此应用其原形pollution。

1.1.3搭配问题

词汇搭配也就是词汇的同现关系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任何语言在词语搭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习惯。由于历史文化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英语和客家方言在词语搭配方面存在不少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受客家方言母语思维的影响,加之对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和语言使用习惯不够了解,客籍学生经常会认为客家方言的某些词汇搭配与英语完全相同,从而导致他们在英文表达中出现不少搭配错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便发现了以下句子。

(7)However,too many tourists will do large ha rm to natural reserves.(另外,游客过多会给自然景区造成巨大伤害。)

(8)Traveling is the best way to enrich your life and enlarge your eye.(旅游是丰富生活和开阔眼界的最好方法。)

(9)What we should learn in campus is not only knowledge but also independence.(我们在校园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锻炼独立能力。)

(10)Secondly,volunteering can add our working experiences.(其次,做义工可以增加我们的工作经验。)

受母语词汇搭配习惯的影响,学生书面表达中出现了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式英语。在以上例子中,由于不了解正确的英语搭配,学生分别把“造成巨大伤害”、“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和“增加工作经验”直译成do large harm to,enlarge your eye,learn knowledge和add working experiences。正确的英语表达应分别为 do great harm to,broaden your outlook,acquire knowledge 和 add to working experiences。

1.2 句法层面负迁移

由于客家方言与英语在句法方面存在差异,客家方言对英语句法习得的负面影响更深。不少学生在英语口头表达或写作时,往往会借助母语,把母语中的句法规则迁移到英语中,出现句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

1.2.1主谓一致 从语言形态变化来讲,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 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英语中,形式一致原则要求谓语动词的形式与句子主语的形式保持一致。主语为单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单数形式;主语为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应用复数形式。而客家方言的谓语动词没有性、数、格、人称等变化,这便容易导致客籍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容易受母语影响而忘记谓语动词的形态变化。例如:

(11)My friend John always run out of a whole term’s living expenses before the school ends.(我朋友John老是不到期末就花光一学期的生活费。)

(12)There are no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staying healthy.(没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由于受到母语谓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影响,以上例句中,学生没能根据主语的不同而对谓语动词的形式作相应的改变。例 (11)中的run应改为runs;例(12)中的are应改为is。1.2.2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动词是英语中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词类。英语动词比客家方言动词复杂。客家方言动词没有曲折形态变化,形态稳定,使用时不受形态上的限制。在客家方言中,一个句子或一句话不限于只用一个动词,可以用几个动词。即使一个句子中含有十个八个动词也不会引起动词臃肿和混乱。“动词连用”是客家方言显著特征之一。然而,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定式动词(finite verb),唯一例外的是并列句的动词谓语。如果要用英语表达 “他喜欢喝酒”、“他下午想找小敏一起去打篮球”时,我们就得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充当谓语成分的动词,主要包括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非谓语动词除了不能独立作谓语外,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份。客家方言中缺少非谓语动词这一概念。在客家方言中,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除了作谓语外还可以在句子中直接作宾语和主语。因此,受母语影响,客籍学生经常在使用英语非谓语动词时出现错误。例如:

(13)All in all,make friends online is not wise.(总之,网上交友是不明智的做法。)

(14)In conclusion,we need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satisfy the needs of tourist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总之,我们应在满足游客的需求和保护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受母语影响,学生容易把英语非谓语当谓语使用,产生双谓语或多谓语错误句型。例(13)中,make friends应改为 making friends;例(14)中,satisfy the needs of tourist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应改为satisfying the needs of tourist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在学生作文中,类似的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较多,应引起师生的重视。

1.2.3被动语态 英语民族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两分”,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英语往往使用物称表达法,即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密。在诸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等正式文体中,物称表达法尤为常见。正如Leech& Svartvik在 《英语交际语法》中所指出的那样,“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style;i.e.the 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you,we(正式的书面语通常是伴随着非人称文体的。通常在物称文体中,作者不会直接提及自己或向读者说话,避免使用我、你、我们等代词)”。中国古代哲学则讲究 “天人合一”,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思索事物的思维模式,认为只有有生命的人或物才能做出有意识的行为。与普通话一样,客家方言同样倾向于采用人称表达法,常以有生命的名词充当句子主语,多用主动语态。受此影响,学生使用英语时往往会习惯性地用主动态、人称代词或名词,在口语及作文中出现I think,I am sure that,someone says that,you should等主观倾向明显的表达形式,较少用 There is no doubt that,It is said that,It is advisable that等句型结构。例如:

(15)Many people think that saving money is a good habit.(人们普遍认为存钱是一个好习惯。)

(16)People generally consider traveling to be a way of relaxing.(人们普遍认为旅游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

(17)People all know that a balanced diet is beneficial to one’s health.(众所周知,均衡的饮食对人的健康有益。)

诚然,单纯从语法角度看,例(15)、(16)、(17)是正确的,也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但它们却不符合英语民族的表达习惯,而更像是中文表达的“字对字”翻译。正确的英文表达应分别为“Saving money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habi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raveling is a way of relaxing”和“It is well known that a balanced diet is beneficial to one’s health”。

2 教学对策

英语和客家方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特点,因此客籍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初始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英语和母语在语法方面的异同点,以及受母语影响可能出现的负迁移现象,从而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1 加强语法对比分析教学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一文中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一一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等,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对英语和客家方言两种语言异同点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注意到在英语习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英语和客家方言的主要差异主要表现在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等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套用违反英语表达习惯的母语模式,写出 “He has gone to Beijing for 2 months”之类的句子。对英语和客家方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罗列、对比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两种语言语法系统异同点的认知,有利于英语教和学中难点和重点的确定,也有利于教与学效率的提高。

2.2 注重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语感也被称为隐性语言知识。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习者就应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正如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观点所描述的那样,如果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学习者就自然能习得所需的语法。通过大量阅读,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得各种语法在文本中正确运用的范例,从而逐步将所学的语法知识逐步内化为隐性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加强语言积累和文化了解,培养英语敏感度。语感一旦形成就能有效地避免母语负迁移。

英语思维是指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地使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大多中国英语学习者,甚至不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英语输出时依旧是先用中文想好要表达的内容,再翻译成英文。这样的英语输出便会受到母语习惯表达的影响,往往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多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尽量培养和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尽可能避免汉语思维及表达习惯对英语习得的影响。

2.3 对语法负迁移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中所犯语法错误的及时反馈是学生习得英语语法的关键。Corder首次提出了错误分析这一概念,指出:“错误对教师来说,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中已达到了那个阶段;错误可以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也必不可少”。他还认为,对学习者所犯错误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寻求有效避免该错误方法的前提。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纠正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而不指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学生往往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对英语和客家方言语法进行对比分析,收集和整理典型错误,并及时对由于母语干扰所导致的语法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解释,使学生对自己所犯语法错误有一个理性认识,从而在往后的语言输出中有意识地规避相关错误,有效克服母语的负面影响。

3 结语

由于客家方言和英语之间存在巨大的语法差异,客籍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容易受母语的干扰。他们习惯于用母语思维,用母语方式表达,从而产生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的表达形式。英语习得过程中,客家方言负迁移现象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和学生应对这一事实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分析客家方言在英语中可能产生的干扰,以各种方式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学生应通过大量接触真实英语材料,培养语感,增强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言语能力。

[1]Cordor,S.P.The Significance ofLearners’Erro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9):149.

[2]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New York:Longman,1985.

[4]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Michigan: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5]Leech,G.&Svartvik,J.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New York:Longman,1974.

[6]Odlin,T.Language Transfer—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9.

[7]连淑能.汉英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吕淑湘.中国人学英语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余义兵]

H0-0

A

1674-1104(2012)04-0070-04

2012-02-21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tjk330)。

蔡永贵(1982-),男,广东新丰人,广东梅州市嘉应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朱金华(1963-),男,安徽宿松人,广东嘉应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谓语母语语法
非谓语动词
母语
非谓语动词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母语
非谓语动词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