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初探——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2012-08-15冯英华曾丽娟
冯英华 曾丽娟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1 研究背景
目前,印刷型文献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而出版发行业中版权和出版时差的对立使得传统学术交流体系处于尴尬的境地。[1]为提升教学科研实力,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对教学科研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需求与文献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与日俱增,这同时也促进了开放存取观念及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2]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组织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软硬件的飞速跨越,教学科研知识资源的数字化搜集、整理、管理、检索和共享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学科研战略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又称为机构仓储、机构典藏或典藏数据等,它是机构内部科研成果的数字仓储,同时也是科研知识成果机构内部交流平台。[3]从世界范围来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以及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等已建有机构知识库[4],有效整合了机构内知识成果,成为学术机构知识库开发应用的成功案例。目前国内业界学者对学术机构知识库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含义、特点、建设现状、措施等宏观层次[5],而根据不同层次高校情况建设学术机构知识库的具体实例与实施技术、步骤、方法等构建模式则不多见,本文以常州工学院具体应用为例,初步探讨具有常州工学院特色的学术机构知识库构建过程。
2 常州工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常州工学院拥有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团队,近年来各项科研成果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稳步提升,除了已正式发表和出版的论著外,还有大量的科研项目研究材料、产品报告、数据资料、研究报告、学术讲座、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多媒体资料等有着较高研究价值的内部资料,这些文献资源目前大都零星分散存放,而科研管理部门对这些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也仅限于申报、结题和评估之用,国内大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拥有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也不外乎如此,对科研知识成果的管理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构知识库在高校教学科研战略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说,它可以对高校内知识成果进行甄别、搜集、存储、传播与利用;促进校内学者共享资源和交流成果,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也可以评估高校整体学术科研方向与趋势,实现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管理;同时,还可以彰显高校的科研地位和对外知名度,推进学校科研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对于校内研究人员来说,机构知识库提供了一个快速传播科研成果的有效渠道,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彰显学者科研学术地位,便于学者最新科研成果的共享、吸收与转化。
3 常州工学院机构知识库整体规划
3.1 机构知识库总体规划
文献资源收录对象为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通过科研处、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产学研办公室、学报编辑部等相关部门协作,以同行专家和系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术成果价值,鼓励校内科研人员贡献资源与智慧,建立一个基于全校学科架构体系的权威学术资源门户,为参与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学术资源的优化存储与利用。
3.2 机构知识库建设具体目标
1)建设常州工学院学术资源收集、保存、展示和共享的平台,全面展示常州工学院的学术成果资源,加强科研管理与规范,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交流与转化。
2)建设全校师生个人科研成果管理空间,便于个人提交、保存、管理和维护个人的学术成果资源,便于获得图书馆的文献引证、科技查新、原文传递和科研咨询等服务。
3)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通过合理吸收校内教学科研知识成果,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为数字图书馆馆藏结构提供决策依据,以提高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的合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有效开展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对常州工学院的重点学科团队、重大科研课题展开竞争情报分析,对学科发展潜力进行预测、预警及规划决策,对重大科研课题开展态势分析和学术竞争力分析,以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
3.3 机构知识库知识成果内容建设
按照学科、院系、职能部门、实验研究部门等分类结构进行知识成果的搜集与加工,构建学术机构知识库各内容子库,主要包括:在校在岗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子库,包括公开或未公开的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资料、研究报告、会议资料、产品资料、专利资料、数据实验资料和多媒体资料等;在校在岗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成果子库,包括课件资料、教案、教学大纲、试题、教育教学讲座、教育教学语音视频;校史学术资源子库,即学校历史上学者专家积累的学术知识成果子库;校史教育教学资料子库,即学校历史上教育教学人员积累的教育教学知识成果子库;合作科研成果子库,即本校科研人员与校外高校、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协作开发的科研成果。
3.4 机构知识库应用开发工具
目前,高校机构知识库应用开发工具主要包括DSpace(数字空间)、Eprints和Fedora等,它们都遵循OAI元数据协议。[6]常州工学院机构知识库应用开发工具为DSpace软件,DSpace系统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和美国惠普公司实验室协作开发,它是以内容管理发布为设计目标的开放源代码数字存储系统,可以收集、存储、索引、保存和重新发布任何数字格式,层次结构的永久标识符研究数据。它以JAVA为程序编写代码,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存储的资源类型广泛,可以存储、管理和发布任何已经和未经出版的本地文献资源,保证各载体文献的有效加工与整合;检索功能强大,Lucene具有支持字段检索、停词、词干以及不重建索引增加新的索引内容的能力。
3.5 机构知识库个性化服务集成
机构知识库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种常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文献上传与编辑、用户统一登录界面(身份认证)、文献浏览、检索及下载等。除此之外,学术机构知识库还为用户带来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实现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优化集成,包括如下几种:
1)个性化信息空间。在空间里,用户可以任意添加、删除、编辑及更新自己贡献的经过审核的文献资源,定制各种感兴趣的相关主题文献、近期发表的文章,撰写近期研究心得,创建各种页面布局和应用工具,以塑造用户良好的研究形象。
2)嵌入Web2.0技术工具实现机构知识库文献资源的广泛贡献与有效利用。Web2.0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服务模式[7],主要包括 RSS、博客、标签、即时工具、维基、社交网络、分享网站、嵌入工具等,Web2.0技术工具可加速高校机构知识库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用户智慧的交流与碰撞。机构知识库应用Web2.0技术工具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个性化互动交流、个性化信息导航和个性化信息检索等服务。
3)学术认证与评估服务。通过严格的用户贡献资源审查,存储在库内并予以展示的各类知识资源都经过数字唯一认证的数字加工,可有效维护用户知识产权,机构知识库与图书馆联合开展评估服务,对各种知识资源从引用、收录、浏览及下载次数和交流质量等方面进行学术价值评估,便于对用户知识产权的认定、评估与利用。
4)实现知识资源的创新增值与转化增效。学术机构知识库除开通校内访问入口外,还面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类型用户开辟限权访问入口。对知识资源的各种交流与碰撞使各种知识资源不断实现创新,校外入口的开辟使各种知识资源特别是技术可以实现及时而有效的转化与开发,而机构知识库则成为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孵化器。
4 常州工学院机构知识库实现机制
目前,国内机构知识库的应用建设瓶颈及研究焦点都集中在用户参与与互动的有效开展、收录数据规范且价值拓展、服务功能的多样性、互操作性能得到加强和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等方面。[8]据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术机构知识库实现机制。
4.1 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
一套完整的机构知识库组织管理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人员考核管理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应建立校、院(部)、人三级管理体系,成立机构知识库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学校科研和教学部门的副校长牵头,下设资源建设分部、数字技术开发分部、服务功能应用分部、风险评估分部和秘书部等五个部门,由相应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的分管领导担任相应分部负责人,第三级为教学科研人员,包括学校在岗的教职工。同时,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员考核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在建设机构知识库中的表现与成绩进行综合考评,以鼓励有突出成绩的先进人员。
4.2 适当的用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促进激励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9]适当的用户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增加机构知识库知识成果的数量,本机构知识库采取物质激励与虚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制订机构知识库的用户贡献评估体系,通过物质或金钱的方式奖励贡献多、活跃的用户或用户群,通过提升用户虚拟积分和虚拟角色或等级来满足用户参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贡献回馈,可以显著提升用户参与的热情,是一种“集约环保型”的贡献奖励方式。二者的有效结合将不断提升机构知识库的参与度及推广范围。
4.3 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
机构知识库收录知识资源要坚持节约性、高效性、及时性和动态性原则,由知识资源管理人员、评议人员和使用人员综合评定,前期主要由管理人员和评议人员对知识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价值进行评判,后期根据前期通过的知识资源经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情况,进一步综合评判知识资源内容。同时,也必须加强对知识资源的内涵与范围、定义与特征以及价值与方式进行甄别和标识,避免因机构知识库局域开放、网络虚拟实现以及评议制度的不规范、不科学引起知识资源内容重复、失真等问题。
4.4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制约学术机构知识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阻碍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最大障碍。保障知识产权人合法利益,必须从政策、法律、行政管理和技术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在知识成果资源搜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界定知识资源的所有权人;对未出版的各种灰色文献,需要签订知识产权声明和版权许可等多元化协议;要界定合理使用的法律与政策边界,对合理使用机构知识库知识资源应予以保护和鼓励;对已出版的期刊论文、著作等可以提供合法下载或链接的通道;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贡献并通过审核的知识资源进行数字唯一标识等。
4.5 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制
技术支撑机制主要包括机构知识库开发环境及工具、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服务功能技术、Web2.0技术及其嵌入融合、网络硬件设备、通信协议及标准以及技术人员与团队。Dspace成为机构知识库开发的主要应用环境和工具,信息组织技术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播等技术和方法,信息服务功能涉及到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Web2.0技术及其嵌入融合可以实现机构知识库2.0,网络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PC机、宽带、扫描仪等,通信协议及标准主要是机构知识库相关数据通信协议和规范,技术人员与团队是技术提供与更新维护的智力保障。
4.6 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机制
机构知识库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使用就必须加强宣传与推广,可以由科研处和图书馆联合科研人员做试点推广,获得他们最新研究成果在机构知识库发布的授权。在全校或深入院系开展各种机构知识库服务讲座,在学校主页、各职能部门主页上以通知形式宣传机构知识库,编制、发放各类机构知识库宣传指南,定期向广大科研人员发送邮件,等等。
综上所述,学术机构知识库建设必须夯实知识成果资源建设,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资源成果的采集、甄别、存储、加工等前提工作,以试点方式从院系寻找突破口,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校内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本项工作,继续开展解决机构知识库知识产权难题的研究,加强学术机构知识库各种信息服务的升级与创新,实现高校知识资源的共享、创新与增值。
[1]李大玲.学术机构知识库建库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肖可以.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10(6):90-93.
[3]冯英华.高校机构库实现机制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61-67.
[4]肖希明,唐义.国内外学术机构知识库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0,30(6):41 -45.
[5]李新,孙利芳.机构知识库构建实践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3):49 -53.
[6]吴群.高校机构知识库架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30-32.
[7]冯英华.高校图书馆2.0信息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1):108 -112.
[8]郎庆华.机构知识库服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1,31(2):101 -103.
[9]吴德志.试论图书馆管理的激励机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