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浅析
2012-08-15李超
李 超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浅析
李 超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培养高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学生的学业水平优劣直接关系到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现象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学生;学业不良;心理因素;干预策略
一、高职教育的规模及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突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教育的独特社会功能正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十年来,职业院校数量以及在校学生规模飞速增加。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有1246所,专任教师345926,高职生735.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有13872所,中职在校学生人数达2238.5万。以安徽省为例:2012年初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已达107所,高职高专74所(其中高职院校68所)。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大半壁江山。温总理曾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这样做,既有利于当前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培养高职大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学生的学业水平优劣直接关系到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学业不良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产生负性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亟需学业优良的高职毕业生,以加快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第三,高职学生学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社会对高职院校以及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因此,学业不良现象已成为困扰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现象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和具体表现。
(一)学业不良的概念与内涵
总而言之,学业不良的概念大体上有四种观点,即“绝对学业不良”“相对学业不良”“智力学业不良”和“能力学业不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常被解释为绝对性学业不良,就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所规定的及格标准者。而相对性的学业不良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其智力、潜力所存在的差距。“智力学业不良”和“能力学业不良”是相对学业不良概念的延伸,就学业不良的转化而言,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从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有利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评定和操作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高职学生、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录取的新生大部分为仅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相对于本科院校新生入学成绩而言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因为办学时间长短、办学条件优劣、是否为国家或省级示范等因素,生源整体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一般说来,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高。此外,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混杂、起点不一。例如:高职学生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五年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对口升学的职高毕业生、自主招生的学生等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源明显具有整体质量不高、个体素质差距较大等特点。生源情况是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客观现实基础。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表现为,补考率高居不下、留级、退学现象时有发生,大量学生无法正常毕业。以安徽省滁州市一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例:2011年6月全院在册高职学生9801人,因学业成绩不合格未能正常毕业的277人;至2012年5月,该校高职学生总数为10068人,2009届毕业生总补考人次为2736人次,其中262人毕业总补考未能全部通过,将无法按期正常毕业。从个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具体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惰性大、兴趣丧失;对学习焦虑和恐惧;网络成瘾、经常逃课;甚至自暴自弃等等。
三、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
(一)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目前的高职在读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他们生长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充裕、思想文化多元的年代。“90后”很少经历苦难,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90后”已经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被称为“鼠标一代”。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90后”的高职学生面对着空前压力,他们普遍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在心理性格上明显具有:追求个性但过于自我;充满自信但信念缺失;富有理想但较为脆弱;追求平等但缺乏责任感。这样的心理性格特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直接产生影响。
(二)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分析
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动机不足、学业情绪不良或情绪障碍、不良性格特征、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效能感偏低。
1、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是在教学活动中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积极性。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是造成其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动机的内容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总体而言,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自我的完善,如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了获得某种荣誉、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等。二是为逃避惩罚,如担心补考、害怕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责骂等;三是谋求社会认同,如学校等组织机构的肯定、社会舆论的支持、异性朋友肯定等。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学习动机更是低于平均水平,学习动机不足直接影响学业,学业不良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学习动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机不足——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动机愈下;动机愈下——学业愈差的怪圈。
2、学业情绪不良或情绪障碍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它始终伴随着学习过程。学业情绪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它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两类。学业情绪不良主要是指消极的学业情绪,例如:生气、焦虑、内疚、羞怯、厌倦、无助、沮丧、心烦—疲乏。其中生气、焦虑、内疚、羞怯四种情绪唤醒度较高。消极唤醒度高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挫折时比较容易产生,随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继而对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了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的。
3、不良性格特征
性格是在外部环境和教育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控制作用,对学习效率产生着巨大影响。高职学生的不良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急躁、粗心、马虎以及适应能力差等方面。不良的性格特征是产生不良学习情绪的土壤和温床,严重影响着学习者注意、思维的持久稳定性,成为导致学业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4、学习意志薄弱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目的性和调控性的表现。学习意志是智力活动的因素之一,它参与智力活动,使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同时学习意志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干扰与困难,维持智力活动的持续进行,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学习意志软弱直接影响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效率。坚强的意志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支持学习者完成复杂而艰苦的学习脑力活动。坚强的意志也会帮助学习者克服消极的情绪,持续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意志和情感之间的激励与调控。反之,一个意志软弱的人,面对学习困难,不能支配调节自身的注意水平和思维,同时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因而只能克服较小、较少的困难,甚至不能克服任何困难。最终导致学业不良。
5、学习效能感偏低
学习效能感又称学业自我效能感,它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意指学习者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即对学习者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能力的主观评估。Zimmerman与Martine Pons(1990),M iller(1993)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学习者对学习预期目标的设定,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业成就。黄武萍《高职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的状况及相关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职学生中学习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显著低于中等学习效能水平与高学习效能感水平组的学生”。综上所述,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者设定的学习目标就越高,目标任务的挑战性就越强,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性随之增强,学习的投入程度也会增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成就随之越高。反之,过低的学习效能感水平会严重地影响到学业成绩。
(三)学业不良的干预策略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负责实施。
1、实施者应该遵循心理咨询与干预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评估与干预机制。
2、坚持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干预对象和内容,对学业不良者及时进行心理诊断和干预。
一般说来,学业不良的学生在智力、记忆、人格、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干预者可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情绪等方面,对学业不良者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感,同时及时进行强化反馈,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训练,促其学业进步。
3、坚持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等科学合理的干预技术手段,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消极学业情绪或情绪障碍、不良性格特征、学习意志薄弱以及学习效能感偏低等问题进行干预辅导,积极提高干预成功率。
4、坚持采取团体干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方法,在有效提高学习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团体干预是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个体结合在一起,以集体辅导形式为治疗方法的一种心理治疗。在团体干预辅导实施过程中,实施者在具体讲解分析辅导时,鼓励和启发团体成员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相互交流,利用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产生良性暗示效果,从而启发、引导个体自我理解和领悟问题所在,进而改善或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个别辅导则是针对学业不良心理和行为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在准确诊断和分析界定的前提下,对确属心理问题的内容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重点预防学业不良学生的过激或极端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教学的整体过程和因素来看,影响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主要可以界定在三个方面: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不良;教学主体——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佳;教学硬件——不良教学环境和媒介的负性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提高其学习效率,就必须全面而具体地分析导致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多种因素,多方面、多角度、长期坚持努力探索解决策略。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和体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材,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1]张腾明.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董珍文.高职生源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3]陈飞、明明德.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D].河海大学,2007.
[4]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5]冯义荣.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6]沈烈敏.关于初中学业不良者学业求助特征及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7,(1).
[7]司继伟,徐继红,张云仙.数学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能力与估算情感因素的相关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8]程远志.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9]何孔朝,梁支红.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6,(5).
[10]桑青松.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1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李颖.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J].硅谷,2010,(2).
[13]周斌,甘华良.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教育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8).
[14]黄武萍.高职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的状况及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G7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2-0012-04
2012-5-17
共青团安徽省委2011年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李 超(1974-),男,安徽全椒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