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析

2012-08-15鲍计国

对外经贸 2012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志愿者交际

戴 俊 鲍计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各种大型国际会议的东道主。通过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中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充分展示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为各种大型会议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服务会议的同时还肩负着宣传中国的重任,是中国的“形象大使”。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则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涉及语言交际方式、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并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使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能力。根据拜卢姆等人的观点,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第一要素是态度,第二要素是知识,第三要素是技能。三者密切相关,并相辅相成。大学生志愿者只有合理组合这些要素才能在大型国际会议这样的跨文化语境下实现有效的互动。

(一)态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所包含的“态度”主要是指为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交际者需要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持有好奇与开放的心态,有意识地发现其他文化的特征,并主动通过与交际对象的接触来加深对他们的认识。因此,大学生志愿者应秉承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理念,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并怀有与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各国友人进行沟通的愿望,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志愿者的基本素质。此外,当志愿者和各国友人交流沟通时,具有灵活的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1.模糊容忍度。模糊容忍度是指交际者在认知方面主动地容忍并接受和他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等相冲突的思想及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认知奠定基础。总的来说,讲母语的人很少会遇到语言模糊,而学习外语的大学生们常常会面临语言模糊现象;常会因为没有弄懂某个单词的发音和意思而感到焦虑不安,造成跨文化交流的中断和混乱。大学生志愿者在国际会议中服务的对象千差万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交流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很多。志愿者们既要面对英语自身的模糊性,又要面临英汉两种语言间缺乏完全对等而产生的模糊性。合格的志愿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以及模糊容忍度,才能增强信心。

2.开放性。如果没有开放性的态度,大学生志愿者仍难以胜任跨文化交际。有三种与开放性完全不兼容的特征必须要摒弃:一是民族优越感,认为自己的文化较其他文化优越。一个有民族优越感的人可能会私下或公开认为任何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奇怪、错误、甚至低下的。这与文化融入相违,志愿者应该尊重并欣赏文化差别。二是偏见,其本质就在于其不公平性。每个人都有消极的个人偏见。例如在国际会议中,志愿者可能更喜欢吃中餐而不是西餐,也许会认为亚洲人比白种人更有吸引力。存在个人偏好很正常。但如果一个人的偏好是建立在非理性信仰的基础上,那就会成为偏见。三是刻板印象,指对一个群体夸张的总结。例如,说所有的女性都是感性动物,所有的老年人都与现实脱节等,这就属于刻板印象。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应克服个人存在的民族优越感、偏见和刻板印象,学会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二)知识

没有开放性的态度和模糊容忍度,令人满意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态度本身不足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大学生志愿者还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习俗,审时度势,才能不闹出笑话。跨文化知识分为通用和具体的知识。具体文化知识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化知识。志愿者要学会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控制交际进程。

以下为三种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战略:一是被动观察。志愿者应注意观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成员的言行举止,并学以致用来与人沟通,这种方式通常是最有效的。二是积极学习。志愿者可进行大量的英语文章阅读,看英文电影,请教专家或广泛听取“老外”的意见,并参加专门的学术课程,三是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它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还可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增进自信心等。例如志愿者可向国外友人坦承自己对某种文化现象的不了解:“这件事我没有经验。您能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吗?”这种方法也是三种策略中最冒险的,因为有些民族和文化并不把坦诚和自我表露看成是一种美德,但多数文化还是认为自我表露的积极作用多于消极作用。

(三)技能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需要知识,还必须有足够的技能。这里有几种技巧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提高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几率。

1.尊重不同文化的人。尊重来自其他不同文化的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尊重的方式方法属于具体文化的范畴,不尽相同。一个合格的志愿者要知道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什么人值得尊重以及如何表示出这种尊重。总的来说,在任何一个国家,尊重别人都是很重要的。例如,美国人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应享有与别人同等的关注;在许多亚洲国家,老年人特别受到尊重;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意大利,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决定了他(她)的受尊重程度。在意大利,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有一个头衔,并且希望在正式场合称呼其头衔。一名志愿者如果不知道也不遵循这些习俗的话,就很可能会莫名其妙地对他人失礼。

2.互动管理。互动管理是每个交际场合的一部分。它涉及控制话语量,确定谁先发言,讲多长时间,然后把话语权从一个人转移给另一个人。当两个来自相同文化的成员对话时,他们的互动管理通常是无意识和相对平稳的。例如,在美国文化中,一位发言者可以通过注视别人来暗示他(她)已经发言完毕,同时还可降低音量、放慢语速、拉长最后一个音节,或暂停讲话等。然而,这些熟悉的暗示不一定在其他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含义。志愿者应该善于利用不同文化资源,思想灵活,善于应变。

3.关系角色行为。关系角色行为是可以帮助人们或团体完成手头工作的交际方法。能否找到适合另一种文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区分顺利、积极的交流或令人反感、不快的交流。志愿者要时刻考虑到什么才是作为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适当的行为。例如,志愿者在初次与墨西哥或沙特阿拉伯人交流时,如果在没有讨论彼此的家庭或一起吃顿饭之前就说:“让我们现在开始谈今天的工作日程吧。”这种态度就会被对方认为是无礼的。关系和谐在每种场合都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同文化之间建立和保持友好关系的沟通方式是有差异的。一些关系角色行为的差异甚至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地中海附近的许多国家,在中东和拉丁美洲,用一个拥抱或亲吻来问候别人是习以为常的。在另外一些文化中,同性别的朋友拉手走路是会被误会的。再比如美国人讲话一般比较直截了当,可能会问“你的立场是什么?你是怎么认为的?”我国志愿者应该了解不同文化的人行为有不同含义时该如何应对。

三、结论

大型国际会议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大学生志愿者必须练就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做好服务工作,惟有如此才不失为合格的志愿者,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中国形象。大学生志愿者应系统化和制度化地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把跨文化交际理论课程同跨文化交际实践紧密结合;了解世界各国的主要思维模式;学习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其文化,深刻认识和理解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培养自己对于文化多元性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从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1]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6):25-26.

[2]汪国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故障及其处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74-175.

[3]谭瑜.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比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70-17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00-2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志愿者交际
志愿者
情景交际
我是志愿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